[新聞] 年輕美髮師 基金養基金

看板Fund (基金板)作者 (阿蘭輝茲的光榮)時間18年前 (2007/10/10 23:17), 編輯推噓3(303)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個人看法: 台股基金不是讓人詬病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很大嗎?台股基金典型的表現就是 當大盤大漲時才漲一點點,甚至還跌,當大盤跌時,表現還真的是「打敗大盤」 的跌幅,至於大盤大跌時更不用說了。所以其中還是有廣告文的嫌疑。 文中以基金養基金的作法,獲利贖回了還繼續扣,之前有版友說這等於是以更高 的成本繼續扣定期定額,不知道各位版友對於她操作基金的方式有什麼評論。ꘊ 她常接觸到理專之類的業務員,但是他們畢竟是生意人,生意人的話不能盡信, 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作功課來判斷。 ‧‧‧‧‧‧‧‧‧‧‧‧‧‧‧‧‧‧‧‧‧‧‧‧‧‧‧‧‧‧‧‧‧‧‧‧‧ 年輕美髮師 基金養基金 【聯合晚報╱記者曾桂香/台北報導】 2007.10.10 03:19 pm 常有年輕人喟歎台灣社會時不我予,沒有賺錢機會,物價又飛漲,存不住微薄薪水 。不過,美髮設計師Emily,何春燕,才剛滿22歲,不靠父母,也沒人強迫她,她卻 主動試著理財,每天記帳,還用自己從小打工、上班的所得,定期定額扣基金、買 投資型保單,領了美容院紅利,又投入單筆的股票基金。積極理財的她,希望25歲前 ,能夠用這些股票基金,累積人生第一個100萬元。 17歲的青春年少,大部分人都還忙著上學或玩樂,人生一片混沌,但來自台東的何春燕 ,那時就已經開始理財了。 利息太低 半途解約買基金 她上職業技職學校,建教合作機會下,到台北市大安區的某家美容院打工做學徒,沒有 父母在身旁,但她會到郵局開戶、存錢,還做零存整付,希望賺取2.75%的年息。 原本6年期滿的郵局零存整付,畢竟利息太少,她存不到3年就解約;上班的美容院,正好 有客人是理財專員,在客人介紹下,將解約的12、13萬元,開始投入買股票基金,她人生 的第一檔基金是群益馬拉松基金,這是一檔規模甚大的台股基金。她用定期定額的方式, 每月扣3000元,她在獲利25%以後贖回,但目前還是定期定額再扣馬拉松基金,已經做了2 年多。她另外也在理專建議下,再加扣元大經貿,這是今年6月的事。 買投資型保單 賺錢兼保障 除了直接向銀行扣繳定期定額的台股基金之外,Emily還每月買進國壽的投資型保單,該 保單連結的是元大高科技股票基金,目前已經繳了1年。保單的人壽險保障是30萬元,除 此,她還有一般終生型的保單,繳到37歲便有終生保障。 不只定期定額扣基金;Emily還在今年領到紅利,又買了單筆5萬元的群益創新科技股票 基金,她說,這檔基金,曾經讓她獲利了50%,結果遇到今年8月股災,現在報酬率只剩20 %至30% ,由於年底一向是科技股旺季,她打算再熬一陣子,應該可以有更好一點的獲利。 另外,她也單筆買進了新光創新科技股票基金,以9月底的資料來看,這兩檔基金短期內 報酬不算好,不過,一年以上的報酬都還有五成。 每日閱報上網 向客人打探消息 何春燕一點都不在乎被同事笑稱「愛錢」,她覺得理財是人生很重要的事,她每個月記帳 ,絕不超出預定的生活開銷,寧可吃泡麵,也不可超支;以前完全看不懂財經報紙及雜誌 ,現在她連投資的基金持股明細都知道,她常在下班後回住宿地方上網看Yahoo理財網, 每天都看美容院訂閱的聯合晚報股市個股消息。她也會跟進美股、國際財經訊息,有些客 人是證券營業員、銀行理專,這些人都是她打探消息的重要管道。 她說,前陣子她看到媒體報導「基金養基金」,以及多開幾個不同用途的銀行帳戶的管理 財務的方式,可是「完全照抄」,現在她買進多檔本地投信公司的股票基金,有些贖回後 再續扣,也是執行著所謂基金養基金的原則。 【2007/10/10 聯合晚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50.153

10/10 23:22, , 1F
她買國外基金的話會賺更多對吧?...
10/10 23:22, 1F

10/10 23:31, , 2F
她手上都是RR5的基金 空頭時就知道了 風險控管沒做好
10/10 23:31, 2F

10/10 23:32, , 3F
想問個問題 到時候淨值很高贖回再續扣 單位數少 如何養大
10/10 23:32, 3F

10/10 23:33, , 4F
又比方向現在每檔幾乎都漲 養基金要去找2X元的次貨嗎
10/10 23:33, 4F

10/11 00:15, , 5F
並不會 這種一定都是長期投資型...
10/11 00:15, 5F

10/11 00:15, , 6F
景氣上去會下來 下來會上去 所以他這種投資都必須長期
10/11 00:15, 6F
文章代碼(AID): #173EqRqc (Fund)
文章代碼(AID): #173EqRqc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