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極限的養成--雷射冷卻在台灣(上)
大家好,我是慈濟經典雜誌的特約撰述林韋萱。五專念爬樹做木工的森林科,大學和研究
所都念新聞。在財經雜誌跑了好幾年的弱勢團體線,目前轉寫科學。也算是跨很大:)
目前在寫台灣各地實驗室的故事,
希望用人文的角度來包裝艱深的科學(就像是維他命裹著糖衣),
同時也發掘人的故事、教育體制的問題、科學研究的環境等等。(好忙的文章啊...)
我問過我們主管了,文字部分可以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多給我鼓勵,畢竟在台灣令糟糕
的媒體環境,要做這樣深度又沒賺頭的題材真的很不容易。我理解各位對媒體的觀感,但
請各位手下留情(我是少數臉皮很薄也很脆弱的媒體人),但非常歡迎寫信批評指教。
這個系列的文章同時會發表在我的blog
苦女流浪記 http://linhomes123.blogspot.com/
和經典雜誌的網頁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7779
我跟經典雜誌簽約寫八篇,現在寫第七篇,看讀者沒啥反應,
我猜我很快就要失業了:p 有機會可以和大家分享更多我對科學界和媒體圈的心得。
真的很謝謝也很敬佩板主對科普的熱情;也謝謝各位的支持與指教。
--------
【前言】
也許,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如果我們知道我們在做什麼,這就不叫科學研究了,不是嗎
?」很多人問:「BEC要做什麼用?」至少我沒有你們要的答案。BEC也許會、也許不會做
出更快的電腦、更先進的美白技術。但是,科學家們並不在乎。
它是真相的探索、極限的競賽,購物台不賣!
【副標】中正大學物理所雷射冷卻實驗室
【大標】極限的養成
在 陽光和稻田間悠悠晃晃開往嘉義民雄的復興號,耳機裡的ICRT逐漸被賣藥廣告蓋台的
地方,車廂內交錯著豬雞舍和柴油鐵鏽味沾了我一身。目的地是這片鳥不生 蛋的地方、
一間顛覆常識的實驗室。這間實驗室能把光速減慢到小綿羊機車都追的上的慢速,也曾創
造出比南極洲、比冥王星都還低的溫度。
中 正大學物理所雷射冷卻實驗室裡,幾個同學正在研究室低聲討論。「喀啦」的開門聲
像是暫停鍵,讓本來就很冷的實驗室氣氛瞬間凍結。研究室內的同學們停止討 論、全身
緊繃、警覺地看來者何人。躡著腳步進來的是同學,也是滿臉緊張、探頭探腦地壓低聲音
問:「老師來了嗎?」。本來就在實驗室的同學吁了口氣、搖搖 頭,繼續剛剛的討論。
「老師來了嗎?」這間實驗室的問候語。每天下午一點和晚上八點以後是「危險期」。接
近這兩個時段,只要有開門聲,同學們的胃和眉頭就擰毛巾般揪在一起。一般研究所的指
導老師每週和同學meeting兩次就算多了,這間實驗室的老師更是一天兩次、幾乎全年無
休到實驗室指導。
被 老師「指導」得最厲害的,是即將畢業兩位碩士班二年級同學。林志杰大概除了洗澡
吃飯之外,就在實驗室紮營。不論你多晚回家或多早到實驗室,總會看到他陰鬱 地埋首
在光學儀器間,整個人跟黑漆漆的研究室融成一體。可惜勤奮的他總被罵得最兇。對老這
間實驗室來說,刻苦耐勞是基本條件,效率和成果才值得稱許。另一 個畢業生蕭博文的
研究成果頗受老師肯定,不過也沒因此被少罵一句。臉頰削瘦的他,逮到機會就猛抽煙來
紓壓。
同學口中的老師,就是中正大學物理所副教授雷射冷卻實驗室的教授韓殿君。這間實驗室
十年前由他所生,是他和所有實驗室成員生活的全部、也是他們未來希望所託。
【小標】逆著上坡往上跑
韓殿君慢跑時,喜歡逆著上坡往上跑。別人是柿子挑軟的吃,他偏偏喜歡反其道而行。
在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念物理博士時,韓殿君投入了諾貝爾大熱門,研究費時又艱
澀的冷原子領域,後來又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所做了兩年博士後研究。 2000年回
台灣,原本順順理成章,可以延續「與諾貝爾擦身而過」的光環接手大學校更好的資源、
順利開展在台灣的研究生涯。
如果,當初選擇趨吉避凶。也許就不需要埋怨這間學校資源不足;也許就不會有找不到博
士生的窘境;也許可以花較少的時間應付教學和行政工作;也許有更多時間來做他喜愛的
研究。
然而,可能像他講的就是不喜歡台北,也可能是為了證明不撿現成也可以做到最好。韓殿
君偏偏選了中正大學來建立雷射冷卻實驗室。從一開始連地板都沒有,到現在,這間實驗
室擁有全台灣數一數二的設備和規模。
又黑又冷又無聲的實驗室裡共有三張光學桌,光學鏡片像叢林一樣,長滿了桌子,頭頂上
也爬滿了藤蔓般的線路。為了防塵桌上蓋了塑膠布,冬天的時候用帶滿靜電的手指偷摸同
學脖子也是種苦中作樂。
第一次見到韓殿君,就是在實驗室裡。就像同學事先安撫我的:「放心!老師對自己人很
兇,對外人很親切。」帶著黑框眼鏡的韓殿君,一身陽光休閒,大聲地向我介紹這間實驗
室,不時自己大笑起來,和周圍同學凝重氣氛顯得很不搭。
寒 冷漆黑的實驗室中,三張光學桌上貼了驚悚斗大的字條,例如:「嚴禁擅自拆卸任何
桌上元件(不懂時,請詢問)」或「超高真空腔!請勿碰!!手印=>污 染」。目前一張
桌子正進行林志杰的實驗:在另一張桌子在做光速減慢的研究,由台灣大學畢業、來學習
順便等當兵的哈立忠負責。他常透過夜視鏡擠眉弄眼地調整 元件角度;第三張桌子(姑
且稱之「神桌」)上進行的,才是韓殿君真正重視實驗。
由於純科學領域,先天比較難找工作,外加這間實驗室壓大力遠近馳名,韓殿君十年來只
有一位博士生,中途也轉到別的學校了;也因為韓殿君不會因為要留住學生就改變作風、
放下身段挽留碩士班同學繼續攻讀博士班,所以萬事皆備只欠人才,神桌的實驗一年多找
不到人接手。
他用隔牆都能聽到的音量解釋,同學很認真,可是素質不夠,真正的好學生都去更好的學
校。「呃…老師,素質應該是可以訓練的吧?」我問。「訓練也只能到一個程度,有些部
分還是先天的,」他說,嗓門大到我都替附近裝聾的同學感到難過。
我和老師聊完後,聽到我們對話的研究所一年級學生柯長榮,有點尷尬地自首:「老師剛
剛說連最簡單的實驗都做不好的人,就是在說我。」柯長榮打算留下來念博士班,他的雄
心壯志就是有一天要在神桌做實驗,「不過現在我還差一百倍。」
神桌進行的研究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EC)實驗。2003年,這裡是台灣第一個達到BEC
的地方,全台灣物理界曾經為之震動。許多放棄更知名的學校、慕名投入這又苦又累又地
處偏僻實驗室的學生,慕的就是這號稱物理界聖杯的BE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30.155
※ 編輯: sherry123 來自: 125.232.130.155 (09/14 03:08)
※ 編輯: sherry123 來自: 125.232.130.155 (09/14 03:13)
推
09/14 04:30, , 1F
09/14 04:30, 1F
→
09/14 04:30, , 2F
09/14 04:30, 2F
→
09/14 22:13, , 3F
09/14 22:13, 3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2 篇):
Interdiscip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