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OEM和ODM的優勢劣勢

看板Management (企業管理)作者 (夢想無雙)時間20年前 (2005/03/20 14:1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引述《ealvis ()》之銘言: : ※ 引述《hercales (夢想無雙)》之銘言: : : 我一直覺得純代工有個缺點就是被取代的風險很高 : : 且沒有向顧客議價的能力 : : 而有自行研發的話就有一項東西可以拿出去賣 : : 因此對外的競爭力較強,對顧客議價能力也較強 : : 也可以為自己保有退路及轉機 : : 像聯電跟台積電就是純代工 : : 所以他現在受到中芯的威脅很大 : : 因此和艦才可能誕生 : : 如果他們並非純代工的話 : : 那就不必說要把晶圓廠搬到大陸去 : :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竟然要像一般的中小企業一般 : : 要靠人力及土地成本來提升競爭力 : @@" 這邊邏輯有點怪 : 任何產業都是以最低生產成本取向,不管是不是純代工,假如總體成本低,就會轉移 : 如此才有競爭優勢 : 而中國大陸幾乎吸收了所有產業,不只台灣產業 : 外商也是去大陸、印度啊 : 就算是非純代工,還是會out-source : 而且tsmc umc並非完全純代工 : 或者應該說"純代工"怎麼定義? : 做一打麵包別人用一斤麵粉 : 我們能用半斤,這種東西當然也需要研發,並非是偷學或者講講就可以 : tsmc umc目前全球半導技術排名不知道有沒有前十? : 實際上concentration比別人還差 以最低生產成本來生產是沒錯 但成本並非只有人力跟土地兩種 以豐田汽車為例 在10年前他們也是走外包路線 但是他們後來改採另一種與當時社會主流的路線 他們把生產線拉回日本 同時在公司所在地建立起一座豐田城 研發與生產都在同一個地方 員工也是日本人 這樣他們的成本不但未提高,反而更有效率的降低了 因為他們省下設計失敗所形成的無端成本 當生產與研發同步時,研發出來的東西才能讓生產更加的發揮效用 若是晶圓雙雄都走外包路線的話 或是台灣研發接單,大陸生產的話 那麼研發出來的東西不見得就完全適用於生產 還有另外的接單成本存在 此外在台灣享有免稅的優惠,土地什麼的也都有優惠 政府干涉也很小 如果說我們的高科技產業還需要像傳統產業一般 仰賴人力與土地來取勝的話 那就真的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了 : : 但純代工的話可以專精於該項產品的生產 : : 不過如果有強力競爭對手崛起就很頭痛了 : : 代工兼設計是有些電腦公司會這麼作的 : : 一方面提升自己在顧客心中的重要性 : : 一方面學習第二專長 : 現階段 : 往往妳的第二專長就是妳的客戶市場,學習第二專長往往降低顧客心中的重要性 : OEM+ODM是可行的,目前國際知名廠商很多都曾經這樣起家 : 但是時機已過 : 現階段的產業絕不可行,特別是現在議價空間甚低的時候 : 過去成功的策略,未必會再成功一次 未必喔! 歷史是循環的,顧客只要求好又便宜 且學習第二專長反而對你的顧客有更好的幫助 以光碟片為例,飛利浦、三菱等國際知名大廠 皆與中環進行合作 一方面由中環代工生產光碟片 另一方面與中環合作研發DVD光碟片 而研發光碟片正是中環的第二專長 中環不但未降低在客戶心裡的地位 反而藉這些大廠之助,擠掉錸德成為光碟界的一哥 另外國眾電腦也是,一方面代工,一方面也有研發 倒後來客戶乾脆把一些研發工作交給國眾去作 與其樹立敵人不如培養一個自己的戰略夥伴 這樣反而更有利 甚至連微軟跟新力也都有合作關係在 相關技術只要以合約方式載名就不怕自己的親蜜戰友變成最強敵人 : : 純代工的話就必需讓對手很難進入該領域 : : 讓該市場形成你這間公司的獨佔或寡佔市場 : : 但是現在國際間很難有這種市場 : : 且像晶圓廠的技術又很多都是國外學來的 : : 因此人家只要願意可以在更低人工更低土地的地方 : : 培養出你的強力競爭對手來 : @@" 這邊要排誤 : 並不是weafer的"技術"是從外國學來的 : 外國人知道電子電洞特性,台灣人不會不知道 : 只是知道是一回事,怎麼商業化跟具體化是另一回事 : 是weafer的儀器是從外國買來的 : 因為精密機器(含微機電、微生化) 台灣做不出來,只有少數公司才辦得到 : TI,應材都是這樣賺錢的 台積電的所有技術都是飛利浦教它的 只有在提升良率及製程上的成本降低及控制才是他自己研發的 機器的東西是外國進口的 但很多技術上的東西卻仍然是別人教的 如果說台積電或聯電的技術都是自己的話 那中芯就不會那麼快的竄起 雖然他的良率較低,但是他的價格便宜 且一樣的產品還是會有差別訂價的 高價位自然可以提供高品質,低價位品質自然較差一些 更重要的是,雖然品質差 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小池塘的大魚還是比大池塘的小魚要來得威風的 再說品牌一但建立,那要在幾年內打垮他不是那麼容易的 更何況小品牌不容許有不良品 大品牌卻可以容許有不良品的出現 反倒消費者會為大品牌作出合理的解釋 -- 在無限的幻想空間裡 我與現實世界脫節 徘徊在虛與實之間 找尋著另一個自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3.103.153
文章代碼(AID): #12FHNTxJ (Managem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2FHNTxJ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