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態度的行為要素..
把態度三要素都釐清一遍,問題就迎刃而解。
1.認知:基於個人知識、觀念與信念等,而對人事物所產生的感覺,
此種感覺較客觀,可受公評。
ex.上班不該遲到。
ex.在ptt上,不該打注音文。
2.情感:基於個人感覺與價值觀,而對人事物所產生的感覺,
此種感覺較主觀,無法公評
(因為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跟眾人的評論無關)。
ex.「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
ex.密西根學派研究選民投票的社會心理學途徑,
認為選民投票主要是依據政黨認同,因對政黨情感上的支持而投票,
不在乎政見與候選人是誰。
3.行為:基於個人認知或情感,而對人事物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取向,或行動意圖,
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
也有可能個人會先表現出行為才能肯定對人事物的認知或情感。
ex.看到注音文,就想噓;看到有人噓注音文,不會想抗議亂噓。
ex.看到某政黨推出的候選人就全力支持;會想到處去說某政黨的好話。
ex.被同學拉去作志工,才深覺作志工很有意義。
ex.畢業露營半夜睡不著,偷看隔壁女同學的睡貌,才發現原來她長得很可愛,
而喜歡上她。
個人認為這三種的差別在於“你是否有意識到”,也就是潛意識和表意識,
當你感受到某個人事物,你的潛意識會蒐尋過去相關的習慣、經驗,
包括相關的認知、情感(有時也會有特殊狀況的行為),爾後,你在腦中會形成一個判斷,
這就是行動意圖(行為),最後會具體表現出來。
判斷這三者的關鍵在於,行為是一種顯性念頭或行動;認知是客觀的隱性原因,
情感是主觀的隱性原因。
而整個態度的表現,就是一個邏輯路徑,透過外在的表現,而去探討你內在的判斷,
所以,行為,是你對某人事物的具體表現,包括尚未具體化但已有念頭的意圖,
進一步,去分析你行為(念頭)的原因為何,是情感還是認知,哪個因素較強烈,
並對一系列相似的事件進行相同的邏輯分析,以歸納出你對某人事物的態度為何。
為何要做這種研究?因為要瞭解人;態度是一種習慣性,但卻捉模不定,
最簡單的就是,你愛上一個人,到底是愛上她的外在(認知),還是愛上她的內在(情感);
也借用sk2fish大的案例,對John的感覺不好而可能不打算投給他,
可能打算不投給他,是你的顯性念頭(尚未具體化),原因在對john的感覺不好,
但這個感覺,到底是來自於你看到他平時的表現而認為他不適任(認知),
還是討厭他這個人(情感),哪個隱性原因較強烈,就是態度的分析研究,
透過這個分析,john可以找出你投票的考量,進而決定讓你投給他的策略,
扭轉你對他的態度,讓你投給他。
其次,持續對你進行選舉投票的態度分析,就可以歸納出你對選舉投票的態度,
讓政黨每次推出的候選人,都符合你的態度表現,而讓你認同,
每次都投給同一政黨的人。
不過說穿了,社會心裡學的研究在管理上來講,
還是著重在設計一套,足以控制人們行為的人性化制度,以符合公司利益的前提上。
有點離題了,希望以上有助你瞭解行為要素,並釐清三者關係。
※ 引述《myfrank2003 (法克)》之銘言:
: 請問各位
: 態度的三要素中有一項「行為要素」
: 根據書上的解釋是指:對某人或某事表現出特定行為的意圖
: 但這句話讓我有看沒有懂
: 請問大家知道這項要素到底該怎麼解釋呢?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 !!!!!!!
| |_______________
| 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7.15.237
※ 編輯: slex 來自: 140.127.15.237 (08/31 11:15)
※ 編輯: slex 來自: 140.127.15.237 (08/31 11:26)
推
08/31 14:59, , 1F
08/31 14:59, 1F
推
09/07 15:08, , 2F
09/07 15:08, 2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Management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