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機械工程師

看板Mechanical (機械)作者 (:))時間15年前 (2010/03/20 13:49), 編輯推噓9(9028)
留言37則, 1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7 (看更多)
感謝大家的回應 我的確是第二代 也許跟你想的不一樣,我台大機械所畢業後就去找工作,當時根本沒有想過會回來接薪水 只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但我得說,你認為的現在給的很低,五萬並不低,如果你是合格的 設計,那肯定超過五萬) 也許跟你想的不一樣,我做過現場,當然也發現原來厲害的人是不會流汗跟弄髒衣服的。 第二代玩開心農場業績會好算他好命,如果公司很會賺錢,本來老闆就不需要那麼累。 但至少我見過的第二代都很硬,全部想得到的都得接手負責,不然你要推給誰? 要是我不接會怎樣?我可以靠自己買得起台北的房子。而且在接之前,我已經有自己的公 司,運作中。 傳產公司並不易於管理,它包含製造、設計、貿易,把所有公司該做的都做了。有些公司 只有貿易、有些公司只有製造,但大部分傳產都全包。大部分接手的第二代都得接業務, 也因此我無法整天搞設計,我們得有專人來設計。 但是以往台灣的設計有個缺點,這說來話長…很多老派的都會說這設計得靠經驗累積,但 我認為如果不導入理論的話,就只是繪圖員。試問,如果要開發全新的機種,以往的設計 可以保證 1. 最省成本設計 2. 不會有運動以及可靠度的問題 嗎?沒辦法,因為是” 全新”的機種,世界沒有人做過,沒有可以抄的。 不過幸好開始有很多公司都不是這樣,都有會理論分析的設計員。有人會說理論不準,是 啊,但又如何?不準都是30%之類的,內行人應該想得到這個並無大礙。 Anyway, 問題不在於人來了又走,在於來應徵的都不符合。只會繪圖不會分析沒有用啊, 這樣的人我們已經有了。你會說,厲害的人都去高科技產業之類的,我相信。可是看看大 學的科目或者研究所的科目,這些就夠讓你不只是繪圖員了,而現在大學生那麼多…… 請問,來應徵且掛有大學以上學歷的人,為什麼你只會大一的工程圖學? 或者,老樣子,try n error, 反正客戶有問題再改圖,大概改個幾年就沒問題了… Ps1. 有人提到製造所需的深厚經驗與功力,這我認同。比方說有人提到鏟花。精密機械 最重要的製造技術之一,這並不簡單。 Ps2. 我知道勞方想什麼,因為我也當過很長一陣子的勞方。想說資方什麼都不懂,做的 比較少…@#$ 那如果那麼好為什麼大家不去衝衝看? 不衝怎麼知道辛苦,不衝怎麼知道 何謂承擔很大的風險? 我開自己的公司之前,研究過企業模式,我相信成功的老闆開始 是辛苦,最後是輕鬆的。也許大家只看到後面輕鬆的部分吧。 ※ 引述《Laferriahong (低調一點比較好算是發洩@)》之銘言: : 凸-.-........... : 我是傳產公司下的機械工程師 除了工程師 還要畫圖 還要算成本 還要發包 : 你是哪裡來的小鬼 口氣這麼嗆 會算 F=ma 就很強是吧? : 傳產找不到人 因為錢啊 南部為什麼加工技術始終無法與中部相比 也是錢啊 : 加工技術不是買了兩台五軸CNC就可以請得到人 還是要人操作啊 錢呢? : 老闆請不到人甘你屁事啊 當然啦 你要是第二代的小開 很多都是如文章上的靠邀文 : 機械設計跟現場配合是需要時間去累積的 現在的二代小開腦袋都裝大便居多 : 常常是上班MSN打到下午 頂多到現場繞個兩圈 假裝在找訂單 其實都在開心農場 : 我看多了這種二代小開 有時候想想 我們真的很悲哀 做得多又沒有領得人家多 : 跳槽? 不看看現在傳產真的站得住腳的有幾家? 但是一定會跳槽的 因為還是錢啊 : 以前的機械設計不是算數很強 而是因為他們的實作能力很強 遇到問題願意自己解決 : 拿線軌這種基本功來說 你以為把線軌放上去就好了是吧? 你有做過現場嗎? : 現在的傳產找不到人因為技術斷層 因為產業外移 因為老闆不願花時間栽培一個設計師 : 而這種老闆又是以二代小開居多 以前人家說做一台機械賺一台機械 這是66-74年左右 : 但是原物料的漲幅 面對所謂的國際化的市場 對岸的市場競爭 這樣的優勢早就不再 : 現在是賣一台機械 賺你的技術售後服務 這樣勉強度日子 : 傳產在台灣是不被重視的中小企業 卻是真正撐起台灣繁榮年代的中流砥柱 : 悲哀的是 我看不到所謂的傳產的未來在哪裡 很多同學早就轉戰跑道 還是錢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9.229.57

03/20 14:06, , 1F
你接不接干我屁事?你對工程師定義本來就有問題了
03/20 14:06, 1F

03/20 14:10, , 2F
工程師價值是解決問題,經驗累積跟導入理論兩者都並重
03/20 14:10, 2F

03/20 14:11, , 3F
說穿了,你只是想要現成的人才,而不想培育你想要得人
03/20 14:11, 3F

03/20 14:11, , 4F
你想要改變台灣產業以往的設計模式,但是現有人才就是
03/20 14:11, 4F

03/20 14:11, , 5F
也許吧 製造跟組裝都是很深的東西 很高興你能成為這方面
03/20 14:11, 5F

03/20 14:12, , 6F
不然你只是空殼 "全新"機種的定義?創新吧?哪來全新?
03/20 14:12, 6F

03/20 14:13, , 7F
以往設計模式訓練出來的人員,畢竟,實務跟理論有差距
03/20 14:13, 7F

03/20 14:14, , 8F
...anyway anyway...我只希望需要"導入理論" 有人能辦到
03/20 14:14, 8F

03/20 14:16, , 9F
我並不否認經驗 但不能老是一直經驗到底吧
03/20 14:16, 9F

03/20 14:18, , 10F
關鍵點在於,資方願不願意培育想要的人才,而不是說找沒有
03/20 14:18, 10F

03/20 14:23, , 11F
唉~公司出錢讓員工上班時間去外面上課一年 這樣ok吧...
03/20 14:23, 11F

03/20 14:25, , 12F
這其中的矛盾在於,有辦法培訓,還要有辦法留人....
03/20 14:25, 12F

03/20 14:28, , 13F
最近聯電徵人 有些人也被吸走了 待遇差不多但聽起來好聽
03/20 14:28, 13F

03/20 16:20, , 14F
理論強的工程師,碩士級不難找吧?
03/20 16:20, 14F

03/20 16:46, , 15F
一年可能不大夠吧 培訓應該是隨時隨地 有好課就去上
03/20 16:46, 15F

03/20 16:47, , 16F
總感覺要很有系統的培訓 需要一番規劃
03/20 16:47, 16F

03/20 18:35, , 17F
設計新人月薪3萬 有能力的工程師5萬?
03/20 18:35, 17F

03/20 19:52, , 18F
台灣有多少企業願意把新人一進來 先放去組立跟製造學上一兩年
03/20 19:52, 18F

03/20 19:53, , 19F
完整的訓練他們該學的東西 之後在回去做設計? 在台灣不太可能
03/20 19:53, 19F

03/20 19:53, , 20F
因為怕投資之後新人就跑 但是不投資又希望新人什麼都會?
03/20 19:53, 20F

03/20 19:56, , 21F
理論分析也是 比較中小型的企業也不太會用這些 因為覺得太慢
03/20 19:56, 21F

03/20 20:32, , 22F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衝一下,你想得太簡單了
03/20 20:32, 22F

03/21 01:15, , 23F
說的你好像很強的樣子 如果你以前進過聯發科我就承認你強
03/21 01:15, 23F

03/21 01:16, , 24F
不然其他都多說的
03/21 01:16, 24F

03/21 01:31, , 25F
討論可 不可吵架
03/21 01:31, 25F

03/21 13:37, , 26F
原來聯發科是機械業阿....長知識了
03/21 13:37, 26F

03/21 17:04, , 27F
我給你 2
03/21 17:04, 27F

03/22 02:56, , 28F
艾格碼?
03/22 02:56, 28F

03/22 10:22, , 29F
聯發科的確有招機械人才。我室友就是聯發科的,很難進嗎?
03/22 10:22, 29F

03/22 14:08, , 30F
老實說...進黏發科也沒怎樣...~=.=~
03/22 14:08, 30F

03/22 19:27, , 31F
強者我室友
03/22 19:27, 31F

03/23 01:00, , 32F
機械進MTK領的錢又沒比較多....Orz
03/23 01:00, 32F

03/23 07:20, , 33F
機械進聯發科? 好蠢的定義喔 是去聯發科設計工具機嗎?
03/23 07:20, 33F

03/23 12:25, , 34F
樓上,MTK的確是有應徵一些封裝工程師,要機械背景的
03/23 12:25, 34F

03/23 15:11, , 35F
我可能有些誤解,只是我會覺得那是電子領域,傳產又是另一個
03/23 15:11, 35F

03/23 15:12, , 36F
領域,總覺得不大會有交集,而且薪資結構也差很多
03/23 15:12, 36F

11/09 21:26, , 37F
我同學118自控組也進聯發科阿,重點還是錢啦,輪班中..
11/09 21:26, 37F
文章代碼(AID): #1Bf67J3t (Mechanica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f67J3t (Mechan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