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哲學博士縱橫

看板PhD (博士班)作者 (泰)時間19年前 (2006/01/05 18:04),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哲學博士縱橫 作家:賈福相   若干年前,在台北師範學院(現師大)讀書的時候,每週一上午都有週會。週會時 ,全體學生集中在大禮堂,聽名人講演。   那時劉真先生是校長,他請了許多名人:高級將領、政府要員和文人學者。劉校 長在介紹講演者的時候,常常說到某某先生是美國或英國大學的哲學博士。那時我弄 不懂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讀哲學,而師院卻連個哲學系也沒有。   我讀了一門哲學概論,教授是一位仙風道骨的人物,白綢衫,白綢褲,稀稀落落 的頭髮已花白,他往往遲到早退,上課時搖著紙扇,笑臉常開。我雖然用心聽,卻一 點也沒有學到「哲學」。一學期下來,只記得他講的一個故事,故事是抗戰時期,他 從大後方的重慶到西北去考察,錯過了宿,只好在郊野裏露營,那一夜遇到了狼群.. ...   有一次週會劉校長介紹一位農復會的主管,也是哲學博士,而此君卻告訴我們他 在美國讀的是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怎麼會是哲學?晚上回到宿舍,問我同房間的朋友 們,沒有人能回答,唯有楊哲生,他突然跳起來,指著我的鼻子說:「你連這個都不 曉得,真是差勁。」我問他他怎麼會知道的,他更理直氣壯了。「你以為我的名字哲 生是白叫的,告訴你,哲學博士就是數學博士,你難道不知道英國的羅素,他既是哲 學家,又是數學家,我現在正在加油數學,因為我也要當哲學博士……。」小楊是 理化系三年級的學生,作過小學教師,年紀較大,他是我們學校的「相聲」大家。我 知道他在開玩笑,但也無言以對。   後來我也讀成了哲學博士,並且知道了在西方的大學裏,各科各系的博士都是哲 學博士(Doctor of phylosophy),專門行業則另寫在學位之下,堅如說哲學博士之下 可列「電技工程」或「神經生理」或「比較文學」,有時候分工更細,譬如說哲學博 士之下可寫「微生物學」,而微生物學之下再寫「遺傳工程」。   有的大學除哲學博士之外也頒其他的博士學位,例如法律博士、教育博士或音樂 博士,這些專業學位比較注重實用,對研究論文的要求輕一點,往往是為技術或行政 人員而設的。而哲學博士最重要的則是論文研究。   在英國有些大學也頒「科學博士」,但這是一種榮譽學位。大部分得「科學博士 」的人都已有了哲學博士的學位了。但僅有學士和碩士的人,如果是該校的畢業生, 也可以得此榮譽,這種榮譽是基於發表的論文的質量而由評選委員會決定的 但什麼是哲學博士呢?   哲學博士是大學研究生院頒發的最高學位。普通要從學士學位後再讀三到六年, 或碩士後三到五年而能完成一篇研究論文再經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考試委員會是 由專業教授組成由研究生院院長聘任的。   哲學博士在制度上很像中國古時的進士,而學士和碩士則相當於秀才和舉人, 雖然兩種制度都經過層層考試,但考試內容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哲學博士的定義要進一步從「哲學」和「博士」分開來探討。   「哲學」在字典上的解釋相當含混不清,大致說來是對真理、智慧、信仰、知 識和行為的大原則的追求。但什麼是大原則,什麼是真理、什麼是錯與對、什麼是 智慧呢?有人說哲學就是思想,譬如說羅丹最有名的雕塑是「沉思者」 (Thethinker)後來有人叫「沉思者」為「哲學家」(The philosopher)。   每一個哲學家都會對「哲學」有自己的定義,但十個哲學家是絕不會同意同一 個定義的。哲學家是要對所有的既訂章法有所懷疑,他們注重方法論,找尋證據, 追求革新,在理論上有些像中國的「道」,恍兮惚兮的流動,是一種不可名狀的大 原則,但絕對不是「經」。經就把很多東西弄定了、弄死了。因為經講究傳統、講 究承襲,而哲學最怕的就是傳統和承襲。   哲學而又無所不是,沒有哲學就活不下去了。政治、經濟、人倫都有一套哲學 。這樣看來,哲學只是一種對社會和文化的觀念。   什麼人都可以是哲學家,歷史上很多有名的哲學家是宗教領袖、政治領袖或經 濟領袖,而也有不少是醫生或科學家。只要他(她)們思想的是人生的大問題,是對 世界或宇宙問題找答案,就是哲學家,而這些答案很可能是抽象的。   西方流行的一個小故事,說到兩位年經朋友去一家酒吧間喝啤酒。其中一位舉 起酒杯,透著陽光,端詳了好久,說:「人生就像是一杯啤酒。」他的朋友也看了 酒杯一眼,問:「為什麼人生像一杯啤酒呢?」回答是:「我又不是哲學家,怎麼 會知道?」   所以哲學只是對人生意義的一種解釋或估價。是一種態度,有時只可以作,而 無法解釋,好像永遠也解釋不清。   蘇格拉底說:「沒有檢討過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去的。」檢討人生就是哲學。 蘇格拉底認為最高形式的知識就是哲學。   講了半天,越說越迷糊了。因為哲學本來是迷糊的,但迷糊中自有真實,迷糊 中自有啟示。 「博士」(Doctor)的拉丁文原意是「教員」(Teacher),是教與學的總和, 但「學習」的成分更重要。所以哲學博士可以簡單地說是「學過最高知識的人」。 不皆是哪一科,不管是哪一行,因為有哲學的連帶關係,這些人就彷彿有了一種共 同的使命:(一)是學者,要追求真理,不盲目地接受既有知識,對自己的思想也 要懷疑;(二)對自己的本行專業要有既深且廣的知識,要站在前鋒,比過去所有 的同行人更新。   在西方文化史上,最初的「博士」學位是榮譽性的,比已有的「碩士」 (Magister=Master)更高一些。第一個碩士學位很可能是十二世紀時在義大利的布 朗那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頒發的﹔哲學博士的稱號則可能是十八世紀末 期由德國創立的。所以今日美國的「哲學博士」實在是起源於德國。   美國的醫生(Doctor of Medicine)一般被稱為博士,而大學的教授(有博士 學位的人)也被稱為博士,這樣常常造成混亂。有一次我去超級市場買菜,經過收 帳處的時候,收帳小姐剛好是我的學生,她親切地連叫我博士,被另外一位顧客聽 到了,馬上把襯衫脫下來讓我看他背上的傷口,問我要不要去醫院,費了半天時間 才弄清楚我不是看病的博士。   嚴格地說,醫生可以是大學的第一個學位,畢業典禮的時候,他們不屬研究生 院,是與其他的大學士們一塊畢業的。碩士和博士必須有了大學的第一學位(學士) 後才能錄取,所以被稱為畢業後學位(Postgraduate degree)。在英國,醫學院 畢業後,學位是醫學學士。   在大學教書的人也有少數是沒有博士學位的,這些人在校園裏就被稱為「教授 」,有別於其他有博士學位的人。這種現象常常迷惑來自英國的訪客,因為在英國 各系只有系主任才是教授,其他的教書人或為講師或為資深講師(Lecturer senior lecturer),或為研究師(reader),只有名系和大系才可能有兩個以上的教授 。在這種情形下,除系主任外,另外的教授被稱為「個人教授」(personal Chair) 。歐洲不少國家,就連日本、香港、澳洲,也多數用這種制度。   最近幾年,在台灣好像已不再用「哲學博士」的稱號了。尋職和求職廣告上, 只稱博士。這種作法雖然簡單,免去了不少困惑--像我提起過的那種困惑,但也 失去了一層意義,而這種意義是屬於文化的。因為哲學博士的哲學彷彿帶來了一種 較大的使命,除去授業解惑、創造新知識外,他(她)們應該是真理的衛士,對什 麼都要問一間,講究方法,不接受教條,不可能是御用,不可能是工會用,不可能 是黨派用,這一群哲學博士的教授們才是大學的領導者,才能把大學撐成一個特立 獨行的文化機構。   好的教授們是大學的財當,好的大學則是國家的財富,世界沒有一個沒有好大 學的文明的國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217.173 ※ 編輯: RungTai 來自: 140.123.217.173 (01/05 18:53) ※ WorldKing:轉錄至看板 NTUND94 01/05 20:37

01/06 11:59, , 1F
受教了
01/06 11:59, 1F

01/06 19:23, , 2F
寫著真好
01/06 19:23, 2F
文章代碼(AID): #13lEyjkX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3lEyjkX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