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Toyota 集團將開發機車安全氣囊!已完成撞擊測試有望投入量產

看板Stock (股票)作者 (刁民黨黨務主委)時間3周前 (2025/06/15 16:53), 編輯推噓113(1229111)
留言242則, 166人參與, 3周前最新討論串1/1
原文標題: ※請勿刪減原文標題 Toyota 集團將開發機車安全氣囊!已完成撞擊測試有望投入量產 原文連結: ※網址超過一行過長請用縮網址工具 https://auto.ltn.com.tw/news/28680 發布時間: ※請以原文網頁/報紙之發布時間為準 2025/06/15 15:54 記者署名: ※原文無記載者得留空 文/記者蘇銘翰 原文內容: Toyota 集團將開發機車安全氣囊!已完成撞擊測試有望投入量產 2025/06/15 15:54 文/記者蘇銘翰 圖片來源/Toyoda Gosei 由 Toyota 旗下汽車零組件大廠 Toyoda Gosei(豐田合成)打造的機車安全氣囊系統已 在測試階段,目前已經完成初步撞擊測試,按照官方釋出的資訊,正面碰撞下的氣囊防護 效果出色,可以預期未來實現量產的可能性大增,有望為機車騎士提供更安全騎乘環境。 https://img.ltn.com.tw/Upload/auto/page/2025/06/15/250615-28680-15-DJHKC.jpg
Toyota 旗下子公司將投入開發機車用安全氣囊,目前已經完成初步撞擊測試。 尤其機車騎士在發生撞擊時會直接承受外力衝擊,據統計全球每年約 36 萬名機車騎士因 事故喪命,但因為很難提供全方位的被動防護,因此機車的安全氣囊開發相當緩慢,目前 市面上有安全氣囊功能的防摔衣,同時機車龍頭 Honda 也已投入開發機車用安全氣囊。 而身為汽車領域的龍頭,Toyota 旗下汽車零組件子公司 Toyoda Gosei 打算以多年汽車 安全的經驗投入到機車領域,目前已經完成初步撞擊測試,發現在正面碰撞時安全氣囊能 快速展開並減緩騎士所受的衝擊力,證實存在量產可能性。 https://img.ltn.com.tw/Upload/auto/page/2025/06/15/250615-28680-16-Jdjdv.jpg
身為機車界龍頭 Honda 也早就投入開發機車安全氣囊。 同時 Toyoda Gosei 表示接下來會結合實際道路測試以及電腦模擬進行分析改進,進一步 強化安全氣囊的運作邏輯與性能,若是實現量產將能為機車騎士提供更完善的安全防護, 不過目前尚未有 Toyoda Gosei 與機車廠合作的資訊傳出。 心得/評論: 可以空爆 72030 トヨタ自動車了 就道路駕駛經驗來說,機車車禍死亡率最高的情況是被拋飛被後車輾斃。 現在主動把騎士彈出去?我覺得乾脆開發機車用彈射座椅比較實際,如果能彈出去超過 兩個車道,確實比較不會被後車輾斃。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QXmqX7k8Q
劉德華 悟 電影【新少林寺】主題曲 https://youtu.be/dLRLWy7bKS4
作曲:趙欽 作詞:劉德華 《金剛總持祈請文》 編曲:Adam Lee.飾墜.陳德建 蔣巴桑波 (第七世噶瑪巴確扎嘉措之根本上師) 著 監製:陳德建.李安修 不要把金王冠織入鳥巢中 招惹微風與獵槍是不明智的 依常斷見所立宗 能壞慧命因緣法 精勤十善一夜盡 縱生天人多闡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9.97.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49977604.A.F0A.html

06/15 16:54, 3周前 , 1F
高架橋彈飛
06/15 16:54, 1F

06/15 16:55, 3周前 , 2F
=.=???????
06/15 16:55, 2F

06/15 16:56, 3周前 , 3F
笑死 87%都會被彈飛 這個是要緩衝空氣嗎
06/15 16:56, 3F

06/15 16:56, 3周前 , 4F
這是彈射模式?
06/15 16:56, 4F

06/15 16:56, 3周前 , 5F
乾脆把安全氣囊做在安全帽上 不知道有沒有搞頭
06/15 16:56, 5F

06/15 16:57, 3周前 , 6F
噴氣囊搞不好還比較危險 @n@
06/15 16:57, 6F

06/15 16:57, 3周前 , 7F
把騎士彈出去對向車道嗎?
06/15 16:57, 7F

06/15 16:58, 3周前 , 8F
不是因為有這個才彈飛 是車禍那力道本來就會彈飛
06/15 16:58, 8F

06/15 16:58, 3周前 , 9F
然後你在機車上面作氣囊 要保護機車嗎 笑死
06/15 16:58, 9F

06/15 16:59, 3周前 , 10F
還不如在騎士身上放自動充氣泡棉 lol
06/15 16:59, 10F

06/15 17:00, 3周前 , 11F
氣囊要配合安全帶,不然人會被炸開
06/15 17:00, 11F

06/15 17:03, 3周前 , 12F
兩輪連強制裝ABS都在哭漲價何況氣囊
06/15 17:03, 12F

06/15 17:07, 3周前 , 13F
感覺會把人往上頂,飛高高
06/15 17:07, 13F

06/15 17:08, 3周前 , 14F
機車騎士會受傷都是因為彈出去撞到別的東西或車吧
06/15 17:08, 14F

06/15 17:08, 3周前 , 15F
機車龍頭裝一個氣囊我怎麼覺得更危險了
06/15 17:08, 15F

06/15 17:09, 3周前 , 16F
真的要做安全氣囊只能做成背包騎士揹著
06/15 17:09, 16F

06/15 17:13, 3周前 , 17F
沒有用啊...
06/15 17:13, 17F

06/15 17:14, 3周前 , 18F
不如做一個大氣球,往後放用於減速,
06/15 17:14, 18F

06/15 17:15, 3周前 , 19F
雷殘滑出去要怎麼用氣囊保護?
06/15 17:15, 19F

06/15 17:16, 3周前 , 20F
反正在台灣多半都是擦撞跌落後才比較嚴重 乾脆弄看
06/15 17:16, 20F

06/15 17:16, 3周前 , 21F
機車安全帶
06/15 17:16, 21F

06/15 17:17, 3周前 , 22F
先在GP500試用吧
06/15 17:17, 22F

06/15 17:17, 3周前 , 23F
除非把機車包起來,不然還不如開發
06/15 17:17, 23F

06/15 17:17, 3周前 , 24F
穿在身上的騎行安全氣囊==
06/15 17:17, 24F

06/15 17:17, 3周前 , 25F
這是要彈射嗎?
06/15 17:17, 25F

06/15 17:19, 3周前 , 26F
日本怎麼會開發這種垃圾,根本沒用。機車都是拋飛
06/15 17:19, 26F

06/15 17:19, 3周前 , 27F
的。穿全身發泡海棉還比較有用
06/15 17:19, 27F

06/15 17:19, 3周前 , 28F
我建議加個金屬外殼更安全,再加一對輪子保持平衡
06/15 17:19, 28F

06/15 17:21, 3周前 , 29F
飛的更遠XD 一定沒來臺灣考察過
06/15 17:21, 29F

06/15 17:23, 3周前 , 30F
發生事故後都是人車分離 這安全氣囊是在搞笑嗎???
06/15 17:23, 30F

06/15 17:23, 3周前 , 31F
機車死亡應該也是被後車輾斃比例最高吧?
06/15 17:23, 31F

06/15 17:23, 3周前 , 32F
我不覺得有用= =
06/15 17:23, 32F

06/15 17:25, 3周前 , 33F
大部分機車車禍死亡都是人噴飛被輾過去吧?
06/15 17:25, 33F

06/15 17:28, 3周前 , 34F
會炸飛吧!
06/15 17:28, 34F

06/15 17:29, 3周前 , 35F
原來是在保護機車本體的,那我知道了
06/15 17:29, 35F

06/15 17:30, 3周前 , 36F
台灣汽機車比較需要防鬼切裝置
06/15 17:30, 36F

06/15 17:30, 3周前 , 37F
我看不少是人噴飛,安全帽也噴飛的情形
06/15 17:30, 37F

06/15 17:31, 3周前 , 38F
設計像特斯拉被撞自動矯正避免操控失靈才更好 機車
06/15 17:31, 38F

06/15 17:31, 3周前 , 39F
被撞立刻維持平衡 一定很強!!
06/15 17:31, 39F
還有 163 則推文
06/16 06:44, 3周前 , 203F
灣多的是鑽車縫、騎路邊、貼很近,所以擦撞、側倒、
06/16 06:44, 203F

06/16 06:45, 3周前 , 204F
被後車輾過是很常見的事故樣態,日本就是當成一輛
06/16 06:45, 204F

06/16 06:45, 3周前 , 205F
車在那,保持距離、不鑽、不耍猴、轉彎時的事故(未
06/16 06:45, 205F

06/16 06:45, 3周前 , 206F
讓、超速)相對也較少。依照慣性,原本追撞身體往前
06/16 06:45, 206F

06/16 06:45, 3周前 , 207F
衝,現在有個力把你往後推,除非你覺得那個力大到會
06/16 06:45, 207F

06/16 06:45, 3周前 , 208F
讓人往後飛,不然怎樣也只是抵銷部分原本往前的力
06/16 06:45, 208F

06/16 06:45, 3周前 , 209F
做緩衝而已,如果抵銷後人還是會飛出去...沒抵銷只
06/16 06:45, 209F

06/16 06:45, 3周前 , 210F
會飛更高更快更遠。拿台灣的騎法看日本的研發當然
06/16 06:45, 210F

06/16 06:45, 3周前 , 211F
覺得怪
06/16 06:45, 211F

06/16 07:00, 3周前 , 212F
愚人節企劃
06/16 07:00, 212F

06/16 07:32, 3周前 , 213F
被拋飛出去的這怎麼救 ... 這只能救4、50以下的吧
06/16 07:32, 213F

06/16 07:47, 3周前 , 214F
山道猴:我要這個幹嘛 你想漲價就明說
06/16 07:47, 214F

06/16 08:07, 3周前 , 215F
只是漲價的理由而已,新型車一堆反人類的安全設計。
06/16 08:07, 215F

06/16 08:13, 3周前 , 216F
應該做個噴射座椅加降落傘
06/16 08:13, 216F

06/16 08:20, 3周前 , 217F
飛得更高更遠
06/16 08:20, 217F

06/16 08:39, 3周前 , 218F
日本近代的科技也是很賤畜
06/16 08:39, 218F

06/16 08:49, 3周前 , 219F
這個超危險吧...
06/16 08:49, 219F

06/16 09:02, 3周前 , 220F
彈射
06/16 09:02, 220F

06/16 09:18, 3周前 , 221F
台灣有些媽媽騎車會將嬰幼兒背在前面☹
06/16 09:18, 221F

06/16 09:31, 3周前 , 222F
我覺得機車包殼吧;;
06/16 09:31, 222F

06/16 09:34, 3周前 , 223F
比較想看豐田開發油電機車
06/16 09:34, 223F

06/16 09:41, 3周前 , 224F
在台灣恐怕沒用
06/16 09:41, 224F

06/16 09:41, 3周前 , 225F
台灣大型實驗場 可以做實驗
06/16 09:41, 225F

06/16 09:42, 3周前 , 226F
安全囊抵的過學長?
06/16 09:42, 226F

06/16 09:47, 3周前 , 227F
鍵盤工程師說得對,那群白癡工程師都不會想到調整
06/16 09:47, 227F

06/16 09:47, 3周前 , 228F
爆炸力道跟緩衝速度
06/16 09:47, 228F

06/16 09:49, 3周前 , 229F
沒搭配安全帶那個有用?
06/16 09:49, 229F

06/16 09:49, 3周前 , 230F

06/16 09:49, 3周前 , 231F
7exhh9OQ-I_Mfxvk
06/16 09:49, 231F

06/16 09:58, 3周前 , 232F
你能想到的Toyota會沒想到嗎?
06/16 09:58, 232F

06/16 10:19, 3周前 , 233F
本來沒事被彈出去不是更慘嗎
06/16 10:19, 233F

06/16 10:21, 3周前 , 234F
還是有點用的,人會撞在龍頭上,緩衝一下
06/16 10:21, 234F

06/16 12:51, 3周前 , 235F

06/16 13:15, 3周前 , 236F
綁在身上全身充起來是不是還比較安全一點..
06/16 13:15, 236F

06/16 14:20, 3周前 , 237F
我的摩托車要給我一記上勾拳QQ
06/16 14:20, 237F

06/16 15:29, 3周前 , 238F
如果在日本才適用 這市場值得一直花錢研發嗎
06/16 15:29, 238F

06/16 15:34, 3周前 , 239F
機車加安全氣囊怎麼感覺反而更危險
06/16 15:34, 239F

06/16 16:24, 3周前 , 240F
在台灣 從後面或側面被撞的機率更高...
06/16 16:24, 240F

06/17 02:50, 3周前 , 241F
側倒比較危險
06/17 02:50, 241F

06/17 16:20, 3周前 , 242F
直接飛高高
06/17 16:20, 242F
文章代碼(AID): #1eJee4yA (Stock)
文章代碼(AID): #1eJee4yA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