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臺大開放式課程-財務報告分析
: 財務報告分析 01. 財務報表分析之目的與財務報表使用者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b2fuCNQNxk
: 財務報告分析 02. 企業之財務報表與其基本分析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JPkcj3Nx8
: 財務報告分析 03. 企業之財務績效與競爭策略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zqq4unAUYs
: 財務報告分析 04. 盈餘管理與盈餘品質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L0rGNFonmc
: 財務報告分析 05. 特殊目的經濟個體及盈餘管理
: 目前看完第一部影片
: 我只能說...
: 我也不知道該說甚麼
: 感覺好像看了很多東西卻又甚麼都沒看
: 心得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 本人不是讀經濟相關科系
: 看財報的時候總是一知半解
: 只會看幾項資料而已
: 把這幾部看完我應該會有所長進吧?
: 對財報解讀有興趣的朋友們也可以來看看
: 希望對大家選股有幫助
: 也非常感謝臺大願意公開分享貴重知識
: 每推10P
: 請大家多分享此頻道
: 感謝
這五部影片涵蓋了財務報告分析的基礎、目的、工具,以及更進階的盈餘管理議題。
01. 財務報表分析之目的與財務報表使用者
課程目的:
培養專業股票分析師的專業技術與背景。
建議修課學生具備會計學、投資學與財務管理基礎。
財務報表分析的時機與目的:
股票分析:協助分析師判斷股票合理價格,了解股價漲跌因素。
融資決策 (信用決策):銀行評估企業償債能力及破產風險,決定是否放款。
管理決策:企業決策者透過財報分析,掌握營收變化、評估經營表現,找出問題並改善。
其他用途:工會可利用財報爭取調薪;政府可透過財報分析偵查企業不法行為,如操縱股價。
財務報表分析的範圍與限制:
課程假設財報無重大審計問題。
財報分析需結合政治、產業、經濟等資訊才能做出正確決策。
財報反映的是過去,需結合當前環境變化來預測未來。
資本市場效率性與技術分析:
資本市場效率性:理論上,任何資訊會迅速反映在股價上。
基本分析:課程強調其為股票分析的核心技術。
技術分析:透過歷史股價、交易量等預測未來股價,學術界認為其效果不彰,但因多數投資人相信,仍會影響股價。
財務報表使用者與關注點:
股票分析師 (賣方/買方):研究股票投資價值,包括企業長期盈餘能力、股利支付能力、經營表現及風險抵抗力。
金融機構:評估短期資產流動性、長期資產擔保價值,及企業倒閉可能性。
02. 企業之財務報表與其基本分析
三大企業財務報表:
資產負債表 (Balance Sheet):
定義:反映企業在特定時點的財務狀況,說明資金來源(負債、股東權益)及運用(資產)。
融資策略:包含短期負債(一年內償還,不當管理易導致資金週轉不靈甚至倒閉)與長期負債(通常用於固定資產投資,利息鎖定)。需合理配置以健全財務管理。
限制:
歷史成本原則:資產以購入成本計價,可能低估實際價值,尤其在通膨時。
無形資產難列帳:品牌價值等無形資產難以在報表上完全呈現,導致資產低估。
分析重點:資產比重可揭示產業特性與競爭力,例如台積電龐大資本支出是其成長主因。
損益表 (Income Statement):
定義:衡量企業在特定期間內的經營績效(賺錢能力)。
核心項目: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毛利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營業利益 (毛利 - 營業費用)。
現金流量表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定義:追蹤企業現金流入與流出,更真實反映財務狀況。
三大活動:
營業活動現金流:來自日常經營,穩定流入代表核心業務健康。
投資活動現金流:長期資產投資的支出與收入(如台積電資本支出)。
籌資活動現金流:借款、股東權益變動(發行新股、發放股利、償還債務)。
營運週轉天數與財務管理:
透過優化應收帳款(如利用熱門商品鼓勵提前付款)和延長應付帳款支付天數(利用議價能力),可有效縮短營運循環。
目標是減少短期經營利息成本。
03. 企業之財務績效與競爭策略
財務績效與競爭優勢的關聯:
產品差異化競爭優勢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透過設計、服務品質、品牌價值等,讓消費者願意支付更高價格,實現高毛利率。例如德國雙B汽車、Lexus。
企業需持續創新、研發,維持技術領先和品牌忠誠度。
低成本領導競爭優勢 (Low-cost Leadership):
透過低成本、高效率生產,實現薄利多銷,增加銷售量和周轉率。例如鴻海。
企業可透過組織優化(如華碩與和碩分拆)、精簡存貨、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如餐廳賣冷凍食品),以及簡化工序和高效配銷來實現。
毛利率與周轉率的權衡:兩者通常呈反向關係。
杜邦等式分析 (DuPont Analysis):
將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分解,以系統分析企業績效:
ROE = 資產報酬率 (ROA) × 財務槓桿 (Financial Leverage)
ROA = 淨利率 (Profit Margin) × 資產周轉率 (Asset Turnover)
舉債對 ROE 的影響:
當 ROA 高於舉債成本時,適度舉債能提高 ROE。
但舉債也會增加財務風險,導致景氣不佳時獲利下降,且報酬率波動性高。企業需適度權衡。
波特五力分析 (Porter's Five Forces Analysis):
分析產業競爭強度與獲利潛力的框架,包括:
1. 潛在進入者的威脅:由進入門檻高低和現有企業報復能力決定。
2. 替代品的威脅:新產品或服務可能取代現有產品。
3. 現有競爭者的競爭強度:產業內競爭越激烈,獲利越受擠壓。
4.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供應商議價能力強,會影響產業獲利。
5. 客戶的議價能力:客戶資訊透明、產品差異不大,或有團購等模式,會提高客戶議價能力。
04. 盈餘管理與盈餘品質
盈餘管理 (Earnings Management):
定義:經理人透過會計手法,使財報呈現預期而非真實樣貌。
動機:
投資人對損失的敏感性:投資人對損失的反應較劇烈,經理人避免盈餘大幅下跌。
平滑化盈餘 (Earnings Smoothing):透過隱藏或遞延高盈餘,在低盈餘時釋出,以維持穩定增長,讓股價更平穩。
盈餘品質的重要性:真實盈餘能幫助投資人做出正確決策,被操縱的財報會阻礙了解企業真實狀況。
盈餘管理手法:
提早/延後認列收入費用:在財報期前調整收入或費用的認列時點。
會計估計失準:故意讓會計估計不準,常解釋為「估計誤差」[01:15:01]。
真實活動管理:透過實際商業活動(如折扣促銷、減少研發)來影響盈餘。
05. 特殊目的經濟個體及盈餘管理
特殊目的經濟個體 (Special Purpose Entity, SPE):
定義:由母公司設立的獨立法律實體,用於特定目的。
原始目的:風險隔離、資產證券化。
SPE 濫用與盈餘管理:
規避合併財報:經理人透過將對 SPE 持股比例降至 50% 以下,並聲稱其獨立運作,從而使 SPE 的負債和風險不納入母公司財報,美化財務比率。
「形式上賣出,實質上控制」:母公司將資產「賣給」控制的 SPE,形式上創造收入,但實質上仍控制資產或承擔風險。
安隆案 (Enron Scandal):典型案例,安隆利用數百個實質控制的 SPE 進行虛假交易,隱藏巨額負債與虧損,並虛報利潤。
會計準則的挑戰與改革:
安隆案揭示了當時會計準則在處理 SPE 方面的漏洞,特別是「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不足。
改革方向:強調實質控制原則,即使持股低於 50%,若有實質控制力仍需合併財報;更嚴格的公允價值會計;強化揭露要求。
降低盈餘管理的治理機制:
董事會:需有專業人才監督決策。
外部審計:由聲譽良好事務所嚴格監督。
內部稽核與審計委員會:健全內部稽核機制。
明確會計手冊 (SOP):確保基層人員依規章行事。
吹哨人機制:保護舉報不當行為者。
行為與道德規範:對管理階層制定並查驗規範遵循。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13.19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58488023.A.8BF.htm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191
242
Stock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