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姓氏,未必是新移民

看板TW-language (臺語板)作者 (bdw)時間19年前 (2005/05/31 15:4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5.05.31  中國時報 新姓氏,未必是新移民 ◎Mayaw Biho 日前貴報「移民注新血 台閩百家姓爭鳴」專題報導(以下簡稱「移」文), 認為近年來台灣社會許多特殊單姓與複姓的出現,是因為「新移民」的「新姓氏 」為百家姓注了新血。事實上作者所舉的例子當中,大多數並不是外來的新姓氏 ,而是回復傳統名字的原住民的名字。 實際上,內政部所謂增加的四五八個複姓,大多數是回復傳統名字的原住民 名字,不一定是姓氏,很可能是自己的名字,父親的名字,母親的名字或是家族 的名字。 一直以來「請問貴姓?」是原住民難以啟齒回答的問候語,因為原住民用的 漢姓大多是半世紀前被強迫使用的,而在原住民的命名文化中,並不一定有類似 漢族傳承自父系家族的姓氏。原住民傳統的命名方式較多元,主要有親從子名、 襲名和親子聯名三種方式,各族藉由自己獨特的命名文化,一樣可以建立識別體 系,傳承對後代的祝福。但是在漢文化的眼光看來,姓名中一定要有傳承自父系 家族的姓氏,而且這個傳承自父系家族的姓氏一定要位於整個姓名的最前面,這 樣的觀念是許多人理解原住民傳統名字最大的障礙。 「移」文指出,「四字姓有五個:巴賽洛斯、可尼美多、阿伐利央、馬斯羅 爾、羅法尼耀,尚難分辨源自何處」,但據我所知,「阿伐利央」及「羅法尼耀 」是排灣族的「家族名」,「可尼美多」是排灣族的「人名」,絕非報上所說四 字「姓」,更非「難分辨源自何處」。以歌手巴奈.庫穗的名字來說,巴奈不是 「複姓」,而是她的名字,庫穗則是她母親的名字,所以在她的名字裡,原本就 沒有姓,但是在內政部的統計裡,很可能將「巴奈」視為她的姓,「庫穗」視為 她的名,無知的內政部戶政司卻將它算在二個字的複姓,否則單姓廿七年來少了 一九四個,比單姓更稀少的複姓怎會暴增呢? 「移」文還提到「連十分口語化的驚嘆語,像『哇』、『哈』、『啊』、『 呀』、『叭』、『吁』,赫然在列……」。這些赫然在列的驚嘆語,的確常常出 現在原住民名字中,但它們不是姓氏,而是原住民名字的第一個字。例如知名的 劇場工作者,阿美族的阿道.巴辣夫,「阿道」是他的名字,「巴辣夫」是他父 親的名字,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會尊稱他為「阿」先生,無奈的他也只能忍受 。 另外,「移」文中還提到「內政部官員說,原住民傳統姓名大多超過六個字 近十一萬人,但電腦無法辨識列入」。事實上,內政部截至四月的統計中,四十 多萬原住民中回復傳統名字的只有八百五十人,「原住民傳統姓名大多超過六個 字」這個結論不知從何而來,「十一萬人」這個數據更不知從何而來。「內政部 的電腦無法辨識超過六個字的名字」此事倒是無誤,只是對比於台灣資訊電腦業 發展的程度,尚未改用可辨識的電腦系統,不無欺負原住民的嫌疑。 「移」文的結論說,「台灣的下一代再掀起尋根潮時,恐怕祖先不單單來自 中國大陸,可能還來自越南、日本等全球各國。……彷彿也訴說台灣社會的『眾 聲喧嘩』」。既然歡迎「來自越南、日本等全球各國」的新移民讓台灣社會更豐 富多元,請用同樣的熱情來認識原住民,認識原住民各族不同的命名文化。 我們不是「新移民」,我們傳承千年的名字也不是「新姓氏」,而是台灣這 塊土地長久以來百家爭鳴、眾聲喧嘩的真實存在。 (作者為紀錄片工作者,阿美族人) 2005.05.31  中國時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187.77
文章代碼(AID): #12d1Pj0e (TW-language)
文章代碼(AID): #12d1Pj0e (TW-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