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一線大廠工程師生涯總收入
※ 引述《sjerrysss (Jerry)》之銘言:
: 標題: [討論] 一線大廠工程師生涯總收入
: 時間: Thu Mar 30 09:39:00 2023
:
: 最近和幾個在一線豬屎屋的同學聊天
: 我們聊到工程師的生涯總收入
: 跟大家分享讓各位聞香一下 :
:
: 年齡/平均年收/總收入 (萬)
:
: 26-28/220/660
: 29-30/250/500
: 31-35/400/2000
: 36-40/500/2500
: 41-50/680/6800
: 51-55/800/4000
:
: 他們參考公司的前輩
: 41歲之後應該是管理職
: 保守估計生涯總收入至少能達到1.6億
:
: 我原本預估可以有2億以上
: 不過這也很看個人
: 機運好的人要達到2億也是很輕鬆
: 分享一下讓大家參考嘍
覺得這問題滿適合當成類似「一台校車可以塞多少顆高爾夫球」的腦筋急轉彎費米問題
既然是科技版,想想如果是個工程師的話,我們如何做出個合理的估算吧
: → callecstacy : 好好都不用繳稅 相信這種算法的人程度到哪 03/30 09:50
: 噓 x221l221 : 每年都在過年吧,還一年幾億的 做啥大夢 03/30 09:51
: 推 kaigogo : 不要把這一兩年的爆發當常態 03/30 09:51
: → loadingN : 拿公司每年的中位數去加減就好,沒啥好討論的 03/30 10:02
: 噓 didiininder : 表弟IC設計,第一年約140正負5左右,200up?不要再吹了 03/30 10:22
: → samm3320 : 要往上跳要升啊,越上面職缺越少 03/30 11:24
: → samm3320 : 你在一個階段輸了上不去薪水就不會大跳了 03/30 11:25
: → k2872869 : 這是天選之人的算法 不是常態 已退發哥的我 03/30 11:37
: → gn01216674 : 事實是40-60大多數人是400-500而已,除非你卡上dire 03/30 12:09
: → gn01216674 : ctor處長 03/30 12:09
: → gn01216674 : 怎麼可能人人處長? 03/30 12:09
: → gn01216674 : 薪水不會exp成長,是會飽和的 03/30 12:10
: 推 Hitmear : 菁英才上的去,平凡人一輩子最高成就就那樣 03/30 12:28
以上版友們的意見都滿中肯的,我們把這些因子考慮進來作為估算前提:
1. 稅率/健保保費等費用會根據所得級距調整,因為非線性比較麻煩
-> 我們先只算稅前
2. 科技業景氣循環大概 3-5 年一輪爆發,未爆發期間基本一灘死水
-> 我們先只估算普通情況
3. 在一線公司,周邊的人當然也都很出色,非天選之人有其常態
-> 根據流動率和階層人數比例估算晉升機率
關於 1, 真的要考慮各種費用跟稅的話,最低限度記得再打個 10-15% 折扣
破 500 的話大概抓 25%-30% 更合理
關於 2, 有爆發跟沒爆發大概先抓分紅差一倍左右,反正是估算,做完參數可以再調整
關於 3, 我們「稍微樂觀」的假定表現這個估算對象總是落在比 50% 同儕好一點點
假定所在的一線公司最基層的團隊平均約 7 個人
也假定在主管晉升或是離職前沒有晉升機會
假定人員流動率跟人員成長率都是很穩定低的 5%
因此在大概 7 年後會差不多落在全公司 top 50% 資深的程度
但約 19 年才有機會輪到你晉升 (top 14% 資深)
-> 所以除了跳槽,不考慮晉升可能
-> 大部分在這間公司的人都是靠年資升等跟累積加薪,或是從外面跳槽來的
-> 7 年後可能會落在薪資中位數附近
但因為沒有晉升,年資升等可能會撞到上限,假定上限出現再 5 年後
[接下來引入各種 Dcard 謠傳資訊做參考進行進一步概算]
假定參考資訊:
- 躺平年每年調薪 3.5%, 有升等則調整 10% (先不假定跳槽)
- 躺平年該一線公司有機會晉升到的不同職等
中等考績年分紅分別是 30/60/100/150,中上考績年分紅x1.5
- 起薪假定 8x14 = 112
- 假定雖然不晉升,但是每 4 年因為後兩年考績中上能順利升等一次
(貼近上面的 7+5=12)
- 但達到升等上限時,年調薪幅度降到 1%,且考績假定就是恆定中等 (彼得原理)
那剩下的就是計算啦
26-29: 112x(1+1.035+1.035^2+1.035^3) + 30x(1+1+1.5+1.5)
= 112x4.214 + 30x5 = 472+150 = 622
假定遇到一次爆發, 最後一年再加 30x1.5 = 667 (=166/yr)
並接著一次升等,下階段底薪調整到 112x1.035^3x1.1 = 136
30-33: 136x4.214 + 60x5 = 573+300 = 873
再加上最後一年一次爆發 60x1.5 = 963 (=240/yr)
同前遇到升等,底薪調整到 136x1.035^3x1.1 = 166
34-37: 166x4.214 + 100x5 = 699+500 = 1199
一樣加上末段爆發 100x1.5 = 1349 (=337/yr)
最後一次升等,底薪調整到 166x1.035^3x1.1 = 202
38-55: 202x(1+1.01+...+1.01^17) + 150x18 = 3962+2700 = 6662
18 年「樂觀估計」公司沒倒還順利的遇上了又 4 次爆發
-> 多了 4x150 = 7262 (=403/yr)
因此生涯稅前總和大概是 667+963+1349+7262 = 10241 (=341/yr)
考慮到某一線公司近年的某未爆發年薪資中位數約略 400
對照之下最後 18 年的平均薪資,一個非天選之人的這個情境看起來還算合理
那再來考慮各種費用税後呢
1-4 年約 -15%, 5-8 年 -18%, 9-12 年 -20%, 13-30 年 -25%
-> 費用及稅後實際收入約為 567+790+1079+5447 = 7883 (=262/yr)
[數字總結]
26-29: 667 ~= 166/yr x 4
30-33: 963 ~= 240/yr x 4
34-37: 1349 ~= 337/yr x 4
38-55: 7262 ~= 403/yr x 18
--------------------------
10241 ~= 341/yr x 30 (稅/費用前)
- 2358 ~= 78/yr x 30 (稅/各種費用)
--------------------------
7883 ~= 262/yr x 30 (税/費用後)
這是假設一個成功在畢業後進入所謂一線公司
但與「公司內的其他同儕相比平平」的「普通人」
預計的生涯工作收入
[補充說明]
關於其他可能,像是跳槽成功這點暫且跳過
因為正如前面假設的「在一線公司表現平平」
要獲得加薪的可能也只會出現在「順利找到同樣或是是更好的是一線公司」
晉升下一階的管理職跟跳槽獲得加薪 20% 的難度大概差不多,所以就直接忽略了
即使算入,可能也就是一次的機會點而已
(這與不斷高速成長所以從三線一路跳到一線並升職情況不同)
綜上,我想可能是個比較合理的推算,可以推估一線公司員工職涯平均的樣貌
雖然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已經是高薪的職涯,但也並非大富大貴
對於以上數字有想要修正的,應該也很容易替換掉數字自己計算
各種假設如有不盡合理或想要修正的,應該也很容易調整
工程師嘛,根據手頭的資訊,基於數字建個合理的模型跟調整,應該都辦得到?
--
(久違的來騙看看不知道能幹嘛的 P 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2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680189468.A.8A1.html
推
03/30 23:19,
2月前
, 1F
03/30 23:19, 1F
→
03/30 23:23,
2月前
, 2F
03/30 23:23, 2F
推
03/30 23:29,
2月前
, 3F
03/30 23:29, 3F
推
03/30 23:32,
2月前
, 4F
03/30 23:32, 4F
推
03/30 23:35,
2月前
, 5F
03/30 23:35, 5F
→
03/30 23:36,
2月前
, 6F
03/30 23:36, 6F
推
03/30 23:37,
2月前
, 7F
03/30 23:37, 7F
推
03/30 23:45,
2月前
, 8F
03/30 23:45, 8F
推
03/31 00:26,
2月前
, 9F
03/31 00:26, 9F
→
03/31 00:51,
2月前
, 10F
03/31 00:51, 10F
→
03/31 00:51,
2月前
, 11F
03/31 00:51, 11F
→
03/31 00:52,
2月前
, 12F
03/31 00:52, 12F
→
03/31 00:52,
2月前
, 13F
03/31 00:52, 13F
→
03/31 00:52,
2月前
, 14F
03/31 00:52, 14F
推
03/31 01:22,
2月前
, 15F
03/31 01:22, 15F
→
03/31 01:22,
2月前
, 16F
03/31 01:22, 16F
→
03/31 01:24,
2月前
, 17F
03/31 01:24, 17F
這點完全同意,所以我也覺得「能順利升等四次才升不上去」其實已經稍微有點樂觀
→
03/31 02:28,
2月前
, 18F
03/31 02:28, 18F
→
03/31 02:29,
2月前
, 19F
03/31 02:29, 19F
→
03/31 02:29,
2月前
, 20F
03/31 02:29, 20F
→
03/31 02:29,
2月前
, 21F
03/31 02:29, 21F
推
03/31 07:08,
2月前
, 22F
03/31 07:08, 22F
→
03/31 07:08,
2月前
, 23F
03/31 07:08, 23F
→
03/31 07:09,
2月前
, 24F
03/31 07:09, 24F
→
03/31 07:09,
2月前
, 25F
03/31 07:09, 25F
→
03/31 07:09,
2月前
, 26F
03/31 07:09, 26F
推
03/31 07:13,
2月前
, 27F
03/31 07:13, 27F
→
03/31 07:42,
2月前
, 28F
03/31 07:42, 28F
→
03/31 07:43,
2月前
, 29F
03/31 07:43, 29F
推
03/31 08:22,
2月前
, 30F
03/31 08:22, 30F
推
03/31 08:30,
2月前
, 31F
03/31 08:30, 31F
推
03/31 08:35,
2月前
, 32F
03/31 08:35, 32F
→
03/31 08:35,
2月前
, 33F
03/31 08:35, 33F
推
03/31 08:38,
2月前
, 34F
03/31 08:38, 34F
→
03/31 08:38,
2月前
, 35F
03/31 08:38, 35F
推
03/31 08:40,
2月前
, 36F
03/31 08:40, 36F
推
03/31 08:46,
2月前
, 37F
03/31 08:46, 37F
推
03/31 09:02,
2月前
, 38F
03/31 09:02, 38F
推
03/31 09:04,
2月前
, 39F
03/31 09:04, 39F
推
03/31 09:09,
2月前
, 40F
03/31 09:09, 40F
→
03/31 09:09,
2月前
, 41F
03/31 09:09, 41F
→
03/31 09:09,
2月前
, 42F
03/31 09:09, 42F
推
03/31 09:11,
2月前
, 43F
03/31 09:11, 43F
推
03/31 09:20,
2月前
, 44F
03/31 09:20, 44F
→
03/31 09:20,
2月前
, 45F
03/31 09:20, 45F
→
03/31 09:20,
2月前
, 46F
03/31 09:20, 46F
的確如 iamala 說的這是 DC 分析 (加上一點點的規律性景氣週期修正)
不過在假設這是個「一線公司中的一般人」上
單就個人因為工作上 bingo 而來的所得 AC 機運
我會比較悲觀的認為每人平均只會遇到一次
算完分析之後,我也認為對大多數人而言
要超出這限制還是得靠投資/投機等變化 (剩下的兩次 AC)
但這些變化依然要有個「本」才能槓桿
所以這個分析在這個邏輯下,可以當成「一般人有多少的本可以使用」的參考
要執行 Okubo7788 / a1237759 等板友的建議時,也才知道自己可用的家底
→
03/31 09:42,
2月前
, 47F
03/31 09:42, 47F
→
03/31 09:43,
2月前
, 48F
03/31 09:43, 48F
推
03/31 09:46,
2月前
, 49F
03/31 09:46, 49F
推
03/31 10:05,
2月前
, 50F
03/31 10:05, 50F
推
03/31 10:15,
2月前
, 51F
03/31 10:15, 51F
推
03/31 10:17,
2月前
, 52F
03/31 10:17, 52F
→
03/31 10:58,
2月前
, 53F
03/31 10:58, 53F
推
03/31 11:05,
2月前
, 54F
03/31 11:05, 54F
推
03/31 11:27,
2月前
, 55F
03/31 11:27, 55F
推
03/31 12:53,
2月前
, 56F
03/31 12:53, 56F
→
03/31 12:54,
2月前
, 57F
03/31 12:54, 57F
推
03/31 13:38,
2月前
, 58F
03/31 13:38, 58F
雖然初衷是希望提供個比較有依據的參考試算 (X) 想建模算好玩的 (O)
但我也同意這種「代表性」劇本真的能平安走完
可能跟無病痛自然睡夢中老死一樣稀有吧
希望能讓看到的人對科技業的本業收入有更合理的期待
推
03/31 15:09,
2月前
, 59F
03/31 15:09, 59F
推
03/31 15:24,
2月前
, 60F
03/31 15:24, 60F
推
03/31 17:56,
2月前
, 61F
03/31 17:56, 61F
推
03/31 19:53,
2月前
, 62F
03/31 19:53, 62F
(順便在內文補上數字總結)
※ 編輯: agra (61.230.31.61 臺灣), 03/31/2023 23:12:07
推
04/01 00:35,
2月前
, 63F
04/01 00:35, 63F
推
04/01 05:48,
2月前
, 64F
04/01 05:48, 64F
推
04/01 09:42,
2月前
, 65F
04/01 09:42, 65F
推
04/01 10:04,
2月前
, 66F
04/01 10:04, 66F
推
04/01 14:11,
2月前
, 67F
04/01 14:11, 67F
推
04/03 12:55,
2月前
, 68F
04/03 12:55, 68F
推
04/05 08:08,
2月前
, 69F
04/05 08:08, 69F
→
04/05 08:08,
2月前
, 70F
04/05 08:08, 70F
→
04/05 08:09,
2月前
, 71F
04/05 08:09, 71F
→
04/05 08:09,
2月前
, 72F
04/05 08:09, 72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Tech_Job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17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