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長久以來的疑惑...台灣大學學制vs歐美꼠…
看板global_univ (世界各國大學資訊)作者Aleen (喔耶N N)時間17年前 (2007/11/07 06:24)推噓2(2推 0噓 0→)留言2則, 2人參與討論串2/6 (看更多)
你的文章有很多論點很好,可惜以目前台灣的大學整體環境,
從經費到課程的設計,都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改善的。
就你提出的論點,分享一些英國研究所的經驗:
(a)上課方式:
老師上課通常都只講他認為是「重點」的部份,把課本的部份
留給同學作為閱讀材料。他要給大家的是基本觀念與知識架構
,所以可以在2小時講完兩章,讓同學們回家閱讀大約40~60
頁的課本,隔週在tutorial時段,分組與教授或助教討論課本
上的習題與觀念。
(b)評分標準:
很多課程評分的方式不只用考試,而是上台報告、書面報告,
注重在融會貫通,還有真實世界裡的應用。當然,報告可以占
很大的比重,所以老師的要求也很高。例如2~4人一組,寫一
份3000字的英文報告,在討論,工作分配上,也是一種學習。
(c)比較:
1.對台灣的教授而言,教學品質是否和研究成果一樣,是
爭取經費與績效評比的重要標準?
2.對台灣的學生而言,這樣自動自發的學習,包括大量的討
論、閱讀、上台或書面報告,或全組拿同樣分數的團體報
告,而非以考試為主要,甚至唯一的評分標準,大部份學
生是否能接受?
個人認為,與其對台灣的教育環境感到失望,不如往好的方面想:
1.我們的學費比美國、英國都便宜,提供的教育環境卻不低廉。
2.許多老一輩的台灣菁英,都曾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學習,他們
當時的學習環境可能比現在差很多,但他們還是能發揮所學。
3.外國的月亮不見得比較圓。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
的學習曲線和學習方式,歐美大學的教育方式不見得最好。例
如印度注重數學與邏輯思考,培養出許多優秀的軟體工程師。
那台灣呢?
以前在清華大學,校長和老師曾鼓勵大家,大學時代,不論念甚麼
科系,最需要培養的兩種能力是「學習能力」和「語言能力」。
學習能力,是在短時間就能把不懂的東西學會的能力。
台灣的企業比國外歷史悠久的大公司起步晚,卻要迎頭趕上,甚
至超越,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們沒有時間慢慢來,很多
大公司也沒有太多時間和資源去訓練新人,所以很多大學沒有教
過的知識,也得在很短的時間內上手。
這個時候,大學時代一學期修了這麼多課,還是能抓到重點,順利
通過重重考試,這不就是培養學習能力很好的方式之一嗎?有了好
的學習能力,離開學校仍然能靠自己學習新知,除非目標是一些需
要相關學歷加上證照的職業,念甚麼科系倒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
再說課本,大學時代的課本,就和高中時代一樣,其實像是「綜合
維他命」,把多年來許多書籍與研究的重點,濃縮在一本課本裡,
不管老師怎麼教,課本怎麼寫,這些都只能算是「知識的架構」。
離開學校,書店裡的書,網路上各式各樣的知識,都可以是我們
新的「課本」,可能念了一整本新書,了解學者的思考過程,同
樣內容在大學的教科書裡,卻只有短短的幾句描述相關的定理。
有好的學習能力,隨時都找得到課本,隨時都能充實自己。
語言能力,是使用中文與英文,聽說讀寫的全面溝通能力。
台灣是個小島,要走出去與全世界交流,以及在網路上與全世界同
步接受最新的資訊,中文和英文是最基本的兩種語言。或許台灣的
許多大學主科,仍以考試為主,寫文章、上台報告及使用英文溝通
的能力,不會影響學期成績太多,但是...
有心的人,還是可以上課主動和老師討論,利用通識課練習做報告
的技巧,用英文抄筆記、寫作業,或試著用英文上台報告啊~
換個角度想,即使學制是如此,只要善加利用大學的資源,
我認為,台灣的大學生,也可以是優秀而特別的。
--
What is love?
Love is playing everygame as if this is your las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8.251.235.148
※ 編輯: Aleen 來自: 138.251.235.148 (11/07 07:20)
推
11/11 22:39, , 1F
11/11 22:39, 1F
推
11/19 20:41, , 2F
11/19 20:41, 2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global_univ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