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長久以來的疑惑...台灣大學學制vs歐美꼠…

看板global_univ (世界各國大學資訊)作者 (splash_sunday)時間17年前 (2007/11/08 00:55),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 引述《kylewei (carpe diem)》之銘言: : 在台灣念了第二年的大學 : 以往對大學的美好憧憬正一天一天地幻滅 出了國, 你也會對大學的美好憧憬一天一天幻滅, 除非, 自己有被虐狂的傾向 : 尤其是偶然間看到國外幾所大學的招生說明、學業修習規定之後 : 更讓我深深覺得台灣的大學競爭力要和其他國外的一流大學並駕齊驅可比登天還難 修習規定很多都是做得很漂亮, 課程名稱很好聽, 台灣也做得來,然而台灣落後的是被動的學習, 只要有好的筆記, 你從一流教授和三流教授學到的差不多 太依賴那些投影片, 考古題, 那大學只需要記憶天才, 而不是問題解決者 : 但是礙於上課有限的時數 以及多數教授使用自己的投影片授課的情況之下 : 每本所費不眥的課本到一整個學期結束下來除了每章的習題外根本是一片空白 相信我, 國外的學生也有隔天熬夜背課本的, 只是有些人翻課本不是為了考前前一天複習, 而是學習就是大學的生活 部分國外學生會很興奮跟你說他昨天在書上看到一個超有意思的case, 在台灣, 甚至台灣人的圈子也是被批為"裝用功""麥假~" 你覺得這樣的氣氛討論會熱烈嗎?除了不被環境打敗的學生會持續學習, 其他的人都要灰心了 課本到底是不是有趣的書? 很多時候, 不是 我們教授也很多時候擺明跟我們說: 這門課要嘛沒有適合的書, 或者裡面的內容我都要睡著了 所以這學期我不給幻燈片, 也沒有課本, 建議的是一張書單, 考試的問題你們在上面也找不到 : 我們一個學期、四個學年下來要上的課程 是不是流於「沾醬油」而不精呢? : 我們大學四年所學習到的東西 是不是只是流於片段、瑣碎而不完整呢? 看來你是覺得台灣學分太多,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打工, 兼差談戀愛的人還是一堆 絕對是有餘力的, 重點是這些學分多的有沒有價值對不對? 我個人是覺得真的有些學分是浪費時間, 特別是除了背功以外完全沒幫助的課程,但是真的除了背,不妨想想看你還能在這堂課學到什麼 : 我個人覺得上大學學的東西應要深而精 而不是上了一堆課 : 考試前才囫圇吞棗、背一背考古題、抱一抱佛腳就想要混學分 沒錯, 混學分是浪費時間, 也浪費你的錢(國外更屬如此) 如果發現真的是因為學分過多而只有"囫圇吞棗" 這條路的話 要嘛改革, 要嘛真的要到真正的學習環境去, 但最有效是改變自己的態度 : 在國外 既使上的課程很少 也未必表示他們的課很涼 : 我想他們在課堂前教授應該assign了很多pre-reading material 然後在課堂上討論 : 而不是像台灣這樣 把上課時間拿來講解課文 國外也有照本宣科的教授, 願意以真正"認徒弟" 來教的教授在大學部真得很可貴 但是國外對討論, 意見重視的多, 他們覺得盼望學生有問不完的問題(不是那天考試, 這個作業佔多少之類的) 然而, 如果自己讀就好的話, 我們連讀稿機都不要付錢, 對吧 : (其實我們的教授幾乎都是從國外深造回來的 外國大學生的學習模式他們不可能不 : 知道 然而在課堂上卻很少提及 更不用說要我們比照辦理) : 我不是要全盤否定台灣這一套制度 : 或許大家會認為在這種制度下 台灣每年還是可以造就出很多各領域的精英 : 不能否認他們是很用功的一群 既使每個學期都超修 每科的成績也都能維持高分 制度是個挑戰, 但可幸台灣不缺乏自己解決問題的人 有些是很會考試, 沒有錯 但更有人能在本土教育裡面開拓良田, 甚至種出不比國外蘋果葡萄差的芭樂蕃薯 制度當然是個藉口, 但是我真的覺的成敗在個人 : 但就普遍的學生而言 我認為這種學分制度只會造成「湊學分、選涼課」的奇特現象 : 學生根本很難在本科系領域的學科上下功夫 國外也有選涼課的 可惜的是, 中國人特別明顯 說要打工, 要成績, 要戀愛- 身邊很多台灣人到了國外還要修中文, 真的是中文不好嗎? : 通識課程我倒覺得有其必要性 只不過不需要流於每個領域都非修不可的情況 大學在成熟的歐美大學生心理, 還是個摸索的地方 在國外, 轉系是非常普遍的-而且難度應該比台灣低 大學部還算是通識教育, 只是提供專業的大門 真正的專業學科(醫法學院)在國外都是研究所或者要讀幾年大學才能申請的 他們還是在共同科目上探索, 基本的數學能力, 科學, 人文, 語言 台灣我覺得除了本憲有點爭議, 國英文能力, 歷史, 健康這些都算是有用的能力 然而我覺得縱廣度應該讓學生決定 有些人想要成為通才, 有人想要成為專才 重點是學校給不給這個自由 : 1.台灣高中的課程設計過於僵化 既無法自由選修 又無法和大學的課程作銜接 : 2.高二的分組並不妥當 我覺得是不該分組, 然而不分組的話跟第一點"影響進度" 的呼求是否衝突?? : 3.大學是不是應該大一就分系?在高中時就被學科成績和錄取成績排行榜所誤導的學子 : 們 真的能夠清楚了解化學系跟化工系的差別、國企系和企管系的差別嗎?常常看到 : 高中生們在討論類似的問題 但是往往只看到他們偏頗的認知 國外也不見的分得清楚,問題是當我們認清楚的一霎那我們轉換跑道順不順利? 有時候我們認清楚了, 入行才又發現職業上不是這麼回事 大學是我們認識自己的時候, 分系是個小實驗, 看看自己適合度如何 但是分系不該造成我們被定型 一個物理系的學生, 選修把微宏觀經濟, 統計會計, 人事談判的課程全修完了 我們還是會說他物理系畢業, 但是他的能力絕對跨領域 : 4.大學的應修學分是否太高?現行某些所謂「必修課程」真的對學生來說是必要嗎? : 還是只是因為湊畢業學分而必要呢? 台灣的必修學分多不多因人而異 自己的競爭力是自己創造的 台灣的習慣就是點什麼菜, 上什麼菜 而國外會要求加自己喜歡的東西 如果台灣的學程不能讓你滿意 選修, 雙主修, 交換學生, 留學都是方法 你看現在MIT, 東京大學, 都開放了open course ware- 教材, 時間表, 習題, 課本名稱全都給你了 berkerly甚至還有youtube 的影片!這些都是免費的! 除了差的就是跟大師對話的機會, 還有跟天才同學學習的機會 但是不能全怪學程死板(雖然不能完全否認) 自己的態度, 學校外的機會都是大學沒有教你的 入了社會有時候發現學的東西完全用不上 那留下了什麼? 學習態度, 問題解決能力, 資料搜尋能力, 還有抗壓 這些是國外大學也沒教的, 雖然他們很早就被訓練, 但是大家都在同個起跑點, 都是可以超越的 -- CYTYTJTUTT4RLG1NBCBRAOCMGS4DHVTSBBLSEHH BYTRIAMOS&1CP46DMACOGCTU&T0VWISPAECDZRM CZCTMYLTNT6MCT8POAEMOAVCMC1PYAXCYLBMRCV S P D H 7 L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69.67.206 Harukasan:喔喔這篇補足了我上一篇缺的部份呢!推阿推~ 11/08 01:42 ※ 編輯: splashsunday 來自: 76.69.67.206 (11/08 01:49)

12/02 23:47, , 1F
12/02 23:47, 1F

12/30 20:30, , 2F
嗯,說得好。可是原po的中文似乎還得加強。
12/30 20:30, 2F

12/30 20:31, , 3F
有些地方不太流暢。
12/30 20:31, 3F
文章代碼(AID): #17CUuP-N (global_univ)
文章代碼(AID): #17CUuP-N (global_un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