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分享一下 印度人怎麼買房的

看板home-sale (房屋交易)作者 (生活藝術大師 ￾ N)時間6小時前 (2025/11/01 13:40), 1小時前編輯推噓19(19046)
留言65則, 16人參與, 18分鐘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一堆人很害怕真好笑. 就說,外來人增加,基本上前期炒作一定是在地資金. 再來是外來資金. 至於外來人就算要炒作也是中期以後的事情. 大家前幾年不是很愛吹德國不動產政策世界最硬. 炒房要被關,房租不能漲. 結果之前難民潮把德國的房價和房租炒翻天. 炒到慕尼黑年輕人都要住車上. 直到後疫情時代.外加德國加碼控制難民進入. (幹你娘輸入法很白癡,哪時候才會更新AI輸入法,疫情沒有跳詞給我選,現在又沒舊注音 以前舊注音選字位置是用背的0.3秒直接打出正確的字) 才把價格控制下來. 阿德國不是全民租屋,不是大家都不炒房,更不用說難民是有辦法在德國買房喔. 那德國房價房租怎麼炒得. 就說資本就是資本. 當資本有利可圖. 台灣有錢人都會飛去德國置產. 而最大的炒作不動產,都是在地資金. 差別是這個資金是散戶為主還是財團為主. 你絕大多數人都租屋,那炒作就是財團在炒. 你自有率很高,那炒作就是散戶在炒. 但是只要有力量,他就會炒. 差別是,這個國家的稅制,槓桿,其他隱藏成本等等. 決定資金對這個東西的活躍度. 現在世界權力最大的那個人,不也是炒房為主力. 在地球上,炒房炒到世界權力最大....你們是還沒醒. 那回來. 基層外勞買不買房根本不影響如果人數增加產生的不動產炒作的前期甚至中期. 你自己看. https://sale.591.com.tw/home/house/detail/2/18856484.html 這甚麼鬼地方...為啥四樓公寓要快300萬. 誰住那裏?有任何認識的鄉民有認識的人住那裏嗎? 阿這邊就外勞區阿. 高雄人95%一輩子不會過去的地方(但我去這一區看過幾次房子) 房子誰在買?外勞?.....你在跟我開玩笑嗎? 這邊外配都不太買,外配喜歡市區的外勞集散地,例如火車站這邊. 這邊的房子,是工廠老闆在買的. 當然很多時候它會用人頭...但買盤大多數都是那些工廠老闆. 當然也有一些投資客,把爛到很誇張的房子翻好賣給工廠老闆. 因為工廠老闆懶得去翻修房子...他們只想收租. 而房子買來就是租給外勞...有它們外勞自己的租屋中人在運作. 至於外勞租的房子也不一定是他的老板的,反正他們就窩在那一區,然後找中人租屋. 那些老闆就在那邊買房子收租...也是透過中人去租給外勞. 因此這不屬於工廠老闆自己蓋宿舍... 而是真正的聚落的雛形...差別是他內部並沒有產生商業聚落. 因為他是被工廠包圍的,所以沒地方可以有店面做零售. 這邊...我以前去看的時候一棟只要幾十萬,現在都吵到要三百萬了. 你告訴我,外勞買不買房子,是他媽很重要喔. 它們只要住,就會有人炒. 住的人跟炒房的人不需要一樣. 不然洛杉磯租屋率都快七成. 你房子是賣給租客喔....它們怎麼買得起...現在房貸要7%耶. 阿不就川普這種人買來租給你們,包含店面....XD 但是當非法移民過多. 你也看到租金一路衝上去. 你說非法移民不會去住一線高級白種豬區,也不會去住二線華人區. 但是問題是他們從外圍包圍中央阿. 它們讓黑鬼區,南美(墨西哥目前是最大勢力)吸毒區開始造成房租大暴漲進而房價大暴漲. 因此華人區必須比價比這些黑鬼區和毒販區更貴租金更高. 那高級白種豬區怎麼可以比華人區低呢,所以就在往上炒. 而現在你自己去看,黑鬼區,南美毒蟲區的房價和房租多少....zillow自己點我懶得貼. 甚至傳說中鬼才住的downtown現在是租金多少房價多少,自己查. 阿是非法移民把洛杉磯房價炒上去的嬤? 你快醒醒吧. 台灣目前是突然槓桿被阿龍給快速壓制. 造成我講過了,玩預售屋槓桿緊繃的遇到預售屋交屋壓力. 而我們這種涼涼的則是資金運轉速度變很慢. (因為資金的操作方式改變..如果我2023就開始調整,就不會那麼慢,但2023又沒政策下來) 現在資金弄出來大概要成屋後一年... 因為資金的運作方式突然重新改變出新的模式... 並且,我還有兩間預售屋要交屋,所以變成要交屋後一年,我才會把資金弄出來在買房. 而中間怎麼半? 躺平阿,遊山玩水阿.....不然怎麼辦?...就要等阿. 你銀行估價和放款就是要卡我時間我怎麼辦...就等阿. 那現在為啥冷盤,還需要思考理由? 阿大家資金都在等,政策剛改變絕大多數人都在等... 那交易很冷很奇怪嗎??..... 這也是,如果年底阿龍檢討不動產信用管制,有改變. 這樣我就突然資金不用等那麼久. 那我是不是就會提早開始買房子. 這也是上次阿龍不是說甚麼把新青安和OOXX挪出35%甚麼鬼的. 我說那個對即效性市場效果很有限...不是重點. 但政策如果維持不變+沒有金融海嘯甚麼鬼的. 當我們資金運轉都調整成新的模式,以及卡我們的時間結束了. 這樣市場就會進入緩慢回溫. 信不信你們自己看就知道... 這一波不動產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基礎變化,也沒有結構變化. 單純就是阿龍故意卡大家資金運轉,拖慢你的運轉速度. 因此政策下來,就是衝擊資金運作速度... 只有少部分預售屋的無朔及既往而被衝擊到斷頭的災難. 但這災難有時效性+之前不能轉讓就讓很多人先做預告的一定準備. 因此災難也無法跟2016相提並論. 不過資金運轉速度被卡的比2016更嚴重. 所以政策之後冷盤速度才會那麼快.... 另外預售屋斷頭也讓這一波影響,預售屋市場衝擊遠大於中古屋... 不能轉單先一波,過戶第二戶要5成又卡死資金.... 那你買預售屋就會花很多時間去籌資金來過戶. 過戶後要把槓桿拉到貸款八成又要一年以上..甚至之前鋒頭緊,要用"行情"估價還要三年. (也就是你買1000漲到1200,你要貸款1000,需要三年後才可以用1200做估價後轉貸 並且你1000萬過戶的時候,除了本來20%的200萬之外,還要補300萬進去,吃掉你300萬現金 那你資金運轉出300萬都不能拿去買房子,只能先補來這邊過戶.... 過一年後可以把300萬拿出來,過三年後,才可以再把200萬拿出來 所以知道我在躺平甚麼了嗎?... 阿龍不動產去槓桿的目的也是這樣...讓你這段時間不動產槓桿下降 讓你們去其他地方弄現金,填入要過戶的預售屋...) (中古屋市場就只要一年後轉貸就可以了,所以對預售屋衝擊遠遠遠大於中古屋) (當然你可以用貸款五成的預售屋做財力擔保,然後在其他地方借款. 除了信貸之類的外,也可以做金融資產的槓桿額度擴張. 例如提高融資或是質押額度,提高交易額度之類的.....甚至海外借貸也可以拉高 但這些你要在洗回不動產買房子,就要承擔更龐大的風險... 大多數投資人不會玩那麼緊繃,尤其炒房的大多心臟很小顆... 所以這一塊實際市場操作的比重很低很低. 就算操作,一千萬的金額下去可能不到一百萬比率..所以太低可以忽略.) 這就是這次政策的影響. 其實之前都講過了...都講到懶得講躺平很久了..XD 還一堆人搞不清楚狀況. 更者..某網紅還因為35%的成分調整,突然翻多嘞... 看到黑影就開槍...XD..以為可以預告在先... 結果過了一段時間發現,真他媽沒啥效果...又轉空. 幹,你們居然去相信一個沒買過房子的人...真好笑. 不動產中古屋市場,就是問投資客. 尤其交易量大的投資客.至少一年買賣三間以上的. 它們才會清楚發生甚麼事情. 因為他們資金一直在市場滾動. 所以哪邊被卡住,或是看到甚麼風險,他們會最有嗅覺. 而長期持有好了,抱著20間房子,3年交易不到一間. 他會懂市場嗎...XD 他怎麼會知道這種市場波動的時候發生甚麼事情? 你可以問他發展和走勢. 但是即效的市場,他們不清楚. 因為它們不再市場中打滾!!! 以及他們資金的運作方式都是很緩慢長期的. 硬要他們講,它們為了解釋市場,就會開始牽強附會. 硬是把問題用長期的觀點去解釋....不然怎麼解? 那你們的思維就會被帶篇. 明明就是資金的問題,硬要用基本面去解釋....XD 而外來人口是基本面的事情. 你硬要把現在資金荒槓桿被強制壓縮的時期去推測外來人口增加會怎樣. 這就是大腦根本不清楚,沒有邏輯,沒有結構. 並且對市場一無所知.. 甚麼東西都混再一起當砂尿牛丸亂想.. 不動產,你要講長期,就要問長期置產的投資客. 你要問短期,就要問每天在市場抽差的短期投資客. 純短期的很多時候也不清楚長期.. 就像2010的時候,一堆短期被中南部房價狂噴給嚇傻. (它們從200x開始很長一段時間,都用固定的買價和賣價在操作.. 因為中南部那一段時間,市場價格都卡在那邊...並且市場很穩定. 造成短期變成無腦套用公式就好..差別只是怎樣搶到便宜的房子..) 在那邊靠杯買不到房子......每一間看上去都沒利潤 我同學的媽媽那時候就在靠杯買不到房子,而我爽爽地在玩中期補漲. 阿就是他純短期不懂這種波段暴漲主力是中期天堂的市場. 而2018我靠杯沒有便宜的可以撿,那就是中期最難操作的時候...比現在還難操作. (現在我有足夠的現金,我就會去玩中期,很好的切入點) 阿就市場盤整到沒有明顯落後的區域社區...怎麼玩中期?? 但是長期的就有人開始買來收租...短期的也是可以繼續追低殺高. 而這些時候,你問錯人,你就會得到錯誤的觀念硬要解釋市場...XD 然後越解釋你就越混亂越模糊.. 直到市場又轉變,你就會茫茫不知所措.... 因為你一開始對市場的認知就被帶偏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5.187.9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61975649.A.27F.html

11/01 13:42, 6小時前 , 1F
汝也懂市場蛤
11/01 13:42, 1F
絕對比你一家老小三代四代加起來還懂. ※ 編輯: ceca (114.35.187.97 臺灣), 11/01/2025 13:50:20

11/01 13:51, 6小時前 , 2F
ceca怎麼看,台北市租金投報率低於房貸利息這件事
11/01 13:51, 2F

11/01 13:51, 6小時前 , 3F
,租金還會補漲嗎?
11/01 13:51, 3F
租金偏低. 雖然這幾年租金大漲,但是還沒跟上房價的腳步. 不過租金還在漲. 所以這時候要注意的點在於. 租金成長力道哪時候會消失...我指力道而不是市場反應. 有時候有力量,但是因為一些狀況會暫時性停止,這種情況可以忽略. 這是長期的狀況. 只要租金還有成長力道. 那房價也可以藉風往上炒. 但當價格炒太誇張,租金上漲停滯. 有可能產生災難. 典型就是英國脫歐... 英國那時候也是難民造成房租狂漲,漲到台灣壽險都跑去炒房. (台灣壽險被金八條打到) 但是脫歐+管制難民,讓租金上漲力道消失.. 之後"先跑"的資產價格,就受到嚴重衝擊. 否則只要難民造成的租金效應還在往前. 那資產價格先跑的效應就會繼續發酵. 當然當兩者速度脫鉤造成金額也脫鉤太大,就會產生泡沫. 對岸就是這樣泡沫的.

11/01 13:53, 6小時前 , 4F
穿鑿附會
11/01 13:53, 4F
那你講看看阿. 腦袋空空的..XD ※ 編輯: ceca (114.35.187.97 臺灣), 11/01/2025 14:09:51

11/01 14:18, 5小時前 , 5F
你講的是美國那種移民社會,人口一直增加
11/01 14:18, 5F

11/01 14:18, 5小時前 , 6F
但台灣的狀況是 增加的外勞是補充減少的本地人口,所以總
11/01 14:18, 6F

11/01 14:18, 5小時前 , 7F
量沒有變 需求面沒有增加,房價要漲就很難
11/01 14:18, 7F

11/01 14:18, 5小時前 , 8F
而且外勞來台灣基本上都是台灣老闆要提供住宿,所以外勞
11/01 14:18, 8F

11/01 14:18, 5小時前 , 9F
沒有租房的需求
11/01 14:18, 9F

11/01 14:19, 5小時前 , 10F
台北沒問題 輝達來會無形中建立台北小矽谷
11/01 14:19, 10F

11/01 14:19, 5小時前 , 11F
至少那些請台灣老闆 不都已經手上有幾間房了,也沒有再買
11/01 14:19, 11F

11/01 14:19, 5小時前 , 12F
房的需要
11/01 14:19, 12F

11/01 14:20, 5小時前 , 13F
那麼 以輝達等IC設計為核心台灣供應鏈廠商會聚集過來
11/01 14:20, 13F

11/01 14:20, 5小時前 , 14F
當然 台灣以後也可能會有日本模式 大都市的蛋黃區 價格很
11/01 14:20, 14F

11/01 14:20, 5小時前 , 15F
鐵 很硬 ,但越郊區的地方就越慘
11/01 14:20, 15F

11/01 14:21, 5小時前 , 16F
那種外溢效應會撐住北北基桃的租屋市場
11/01 14:21, 16F

11/01 14:22, 5小時前 , 17F
外勞的薪水就幾萬,外勞的本願一直都是拿錢回家 買房養家
11/01 14:22, 17F

11/01 14:22, 5小時前 , 18F
人,我看不出外勞有什麼必要跟能力要在台灣買房
11/01 14:22, 18F

11/01 14:23, 5小時前 , 19F
今天來我家幫忙打掃的外勞,也是賺錢就匯回老家 給那邊的
11/01 14:23, 19F

11/01 14:23, 5小時前 , 20F
家人 養小孩
11/01 14:23, 20F

11/01 14:23, 5小時前 , 21F
類似北高台積電外溢效應撐住南南高大寮大樹的房價地板
11/01 14:23, 21F

11/01 14:25, 5小時前 , 22F
屏東科技園區也敢說台積電...的供應鏈要進駐
11/01 14:25, 22F

11/01 14:25, 5小時前 , 23F
我是想雙北移工都住哪
11/01 14:25, 23F

11/01 14:25, 5小時前 , 24F
人家離鄉背井就是圖那點錢可以回去越南 印尼養家人 在老
11/01 14:25, 24F

11/01 14:25, 5小時前 , 25F
家買房
11/01 14:25, 25F

11/01 14:25, 5小時前 , 26F
很少想在異鄉久留的
11/01 14:25, 26F

11/01 14:27, 5小時前 , 27F
外勞頂多賺個四 五萬了, 根本買不起台灣房
11/01 14:27, 27F
你人來了就會炒. 當年觀光區花東房價還超越高雄. 也就是你現在有100萬人. 無論這一百萬人是長居還是時期性外勞. 造成的主要效應就會是一百萬人的效應. 你知道我在指甚麼. 而外勞取得永居 = 人數會增加. 例如100萬名額的外勞,10萬取得永居. 那它們就會從100萬的名額給去除. 之後會再補10萬湊足100萬外勞. 那台灣土地上的人就會是110萬. 這才是永居對不動產的影響. 永居多少人,就會擴大多少在台灣土地上的人. 所以不需要過度解讀永居的人會怎樣. 你只要關心踩在台灣土地上的人有沒有變多就可以了. 而你少子化少掉5萬人.外勞補進來5萬人. 那少子化效應就會大幅被打折. 如果少子化少掉5萬人,外勞進來15萬. 那少子化直接被外勞人數給輾壓過去. 甚至你少子化也會跟外來觀光客給對沖掉. 就像花東那時候房價狂噴一樣. 你甚麼化,都被觀光人潮給輾壓過去. 而且觀光人潮還是流動性,也就是一個人他住高雄但是跑去台東觀光. 他對住宅的影響就是高雄1 + 觀光0.0x... 所以國旅如果盛行,也會造成居住人口上升效應. 只是這要怎樣精算是一個很麻煩的狀況. 大概要用AI的模糊最佳化系統才有辦法逼近出比率. 不過本質上就是. 只要有人,那不動產基本面上需求就會上升. 住的人跟買的人不一樣也完全不影響這件事情 而不動產市場,只要有人買就可以了,不在乎買的人是誰. ※ 編輯: ceca (114.35.187.97 臺灣), 11/01/2025 14:41:09

11/01 14:38, 5小時前 , 28F
就說你們找的外勞都住櫥櫃的都是多啦A夢喔?
11/01 14:38, 28F

11/01 14:38, 5小時前 , 29F
躺你家陽台嗎
11/01 14:38, 29F

11/01 14:38, 5小時前 , 30F
到時候 搞不好增加條件要有正常獨立空間勒
11/01 14:38, 30F

11/01 14:39, 5小時前 , 31F
外勞住的到時候都比魯空好
11/01 14:39, 31F
台灣底層確實有些人住得比外勞還爛..XD 以及,底層8+9住的也很爛. 之前不是有網拍精品8+9網紅拿棒球棒打人事件. 他就帶著人拿棒球棒到他們"宿舍"去打人. 還白癡後面有人自己錄影貼到網路上. 以為這樣兇可以立旗擴大影響力. 結果吃官司. 而那個8+9宿舍.你看一下那甚麼居住品質...XD 比外勞住的還爛. 樓梯沒有扶手. 打人的人群還有人差點在樓梯要摔倒. 真好笑.. ※ 編輯: ceca (114.35.187.97 臺灣), 11/01/2025 14:43:01 ※ 編輯: ceca (114.35.187.97 臺灣), 11/01/2025 14:43:37

11/01 15:02, 5小時前 , 32F
人數很重要 再進一步分析細節就會發現還是有差異
11/01 15:02, 32F

11/01 15:03, 5小時前 , 33F
以美國的例子看 那些零元購遊民多的地方多數屬於民主黨
11/01 15:03, 33F

11/01 15:03, 5小時前 , 34F
那些地方通常外來移民也多 去共和黨的地盤就沒這種現象
11/01 15:03, 34F

11/01 15:05, 5小時前 , 35F
只是房價拉高後 現在民主黨的人也因為房價低跑去德州
11/01 15:05, 35F

11/01 15:06, 5小時前 , 36F
川普會選上是因為民主黨太多不切實際的政策影響普通人
11/01 15:06, 36F
不動產平衡效應會比較慢. 因為你公司如果不受地緣限制. 你想要轉移到不動產成本比較低的地方. 你需要好久的籌畫和規劃. 並且會有在地員工搬家困難OOXX的原因. 因此會盧很久+通常小型的才會比較快轉移,但是大型的薪資和工作崗位比較多. 而對人而言,公司還沒轉移,那你轉移走會有工作的問題. 所以你在等其他地方適合你的工作產生. 因此,靠轉移帶動的搬遷是很慢的. 一般要快,要以新公司成立最快. 例如大公司在成本低的地方直接開分公司或是設新工廠. 立刻想搬離的人民就可以轉移過去. 但是這年代大多產業都擴張和創新投資困難. 因此靠新成立的效應也比以前慢很多. 但無論怎樣. 當成本產生龐大的落差+當區域對某些產業並沒有限制的時候. 轉移還是會產生. 差別是多慢的問題. ※ 編輯: ceca (114.35.187.97 臺灣), 11/01/2025 15:12:54

11/01 15:07, 5小時前 , 37F
民主黨的多數普通人根本就不想去搞那些進步價值
11/01 15:07, 37F

11/01 15:09, 5小時前 , 38F
再回到台灣案例 外勞多跟路克多的居住需求是有差異的
11/01 15:09, 38F

11/01 15:12, 5小時前 , 39F
外勞路克跟台積電產線作業員有差 產線工程師又更高級
11/01 15:12, 39F

11/01 15:13, 4小時前 , 40F
以此類推北士科輝達IC設計工程師是最高階的人數
11/01 15:13, 40F

11/01 15:15, 4小時前 , 41F
專論外勞的話 就要知道工廠多外勞多的地方
11/01 15:15, 41F

11/01 15:18, 4小時前 , 42F
那些地方才會有大量的外勞宿舍需求 這跟中古屋需求不同
11/01 15:18, 42F

11/01 15:19, 4小時前 , 43F
那麼高雄台積電附近肯定會有作業員工程師住宿需求
11/01 15:19, 43F

11/01 15:23, 4小時前 , 44F
我覺得外勞人數要衝出大量才可能真正影響台灣中古屋
11/01 15:23, 44F

11/01 15:23, 4小時前 , 45F
我23年買的轉約預售,2成頭期已付清預計27交屋,去年919
11/01 15:23, 45F

11/01 15:23, 4小時前 , 46F
金龍神拳加今年4月股災後,本來還在擔心27年如果貸款不順
11/01 15:23, 46F

11/01 15:23, 4小時前 , 47F
,會被迫股票砍在阿呆谷,結果這幾個月股市牛一波後,都
11/01 15:23, 47F

11/01 15:23, 4小時前 , 48F
讓我開始考慮到時候乾脆賣股現金交屋,放個一年以上再掛4
11/01 15:23, 48F

11/01 15:23, 4小時前 , 49F
出來存回股市就好,連小咖如我都能全款交屋了,要不是政
11/01 15:23, 49F

11/01 15:23, 4小時前 , 50F
策壓制,早就一堆股票獲利了結的資金往房市衝了。偏偏魯
11/01 15:23, 50F

11/01 15:23, 4小時前 , 51F
空不信這是政府怕資產階級把房子掃光給出得人道走廊,還
11/01 15:23, 51F

11/01 15:23, 4小時前 , 52F
在幻想未來房價30年只會下跌,啊明明就政策干預的結果,
11/01 15:23, 52F

11/01 15:23, 4小時前 , 53F
那天拿掉政策不就解決了,到底是在天真什麼。
11/01 15:23, 53F

11/01 15:23, 4小時前 , 54F
目前外勞人數不夠 只有少數外勞區才有宿舍需求
11/01 15:23, 54F

11/01 15:30, 4小時前 , 55F
報告ceca大,增貸不用等到一年,我去年底交屋的房子最近又
11/01 15:30, 55F

11/01 15:30, 4小時前 , 56F
增貸好了,不過對金流的審查比較嚴格
11/01 15:30, 56F

11/01 16:10, 4小時前 , 57F
靠北一棟10幾萬是幾年前的事啊
11/01 16:10, 57F

11/01 17:44, 2小時前 , 58F
11/01 17:44, 58F

11/01 17:44, 2小時前 , 59F
有人要住,就能炒,感恩更新觀念
11/01 17:44, 59F

11/01 18:06, 2小時前 , 60F
推 蛋殼區本來就有人住就會有人買
11/01 18:06, 60F

11/01 18:06, 2小時前 , 61F
雞屎區就危了
11/01 18:06, 61F

11/01 18:08, 2小時前 , 62F
看看加拿大賓頓市,改天阿三叫台灣人滾回中國
11/01 18:08, 62F

11/01 18:30, 1小時前 , 63F
加拿大就是外勞人數夠多時的狀況 台灣要引以為鑑
11/01 18:30, 63F

11/01 18:45, 1小時前 , 64F
台灣人可以擠老家,外勞一定得租實際需求量更大
11/01 18:45, 64F
外勞跟. 你去申請工作簽證. 是兩碼子事. 請不要混唯一談. 外勞就是蓄奴. 外勞的權利和保障. 遠遠遠低於你們拿到工作簽.... 並且甚麼勞基法還是OOXX都不保障外勞. 外勞就是A國跟B國進了一批奴隸的概念. 工作簽是,你跑去A國同意你去他國家工作. 而你的工作會受到很多保障. 而奴隸近來,說踢走就踢走. 他要承受在地的法律和規範之外,還要承擔外勞合約的規定和限定. 並且當國政府還可以有各種藉口就把你踢走... 不用甚麼資遣還是幹嘛....完全不用給你面子. 但你拿工作簽證的. 幾乎除了一些特殊的非公民規範和非公民福利外. 其他的都只要照他國家法律走就好了. 至少我們沒有杜拜那麼惡劣,給你搞一國多治狀態下是這樣子. ※ 編輯: ceca (114.35.187.97 臺灣), 11/01/2025 18:57:06

11/01 19:54, 18分鐘前 , 65F
g
11/01 19:54, 65F
文章代碼(AID): #1f1PrX9_ (home-sale)
文章代碼(AID): #1f1PrX9_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