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譯] 現場(錄音)和事後(文字檔)的落差?
各位口譯板的前輩大家好 <(_._)>
最近接到一個兼職編輯的打工
要把演講的原稿和口譯的錄音整理好編成手冊
除了打字以外還要校對和潤飾
一開始我是用打逐字稿的方式去處理中文的部分
但打了幾個段落之後發現一些問題
例如
XX政策被執行
XX理論被完美地展現
我對照了一下英文原稿的部分
大多是 something be p.p 的句型
在校對和潤飾純中文的稿件的時候
文編都會要求我們在不影響原意的情況下將被動改為主動
因為被動其實不是中文的常用句法
太墮被動聚會讓讀者產生一種"卡卡的"感覺
可是我現在處理的稿件本身就是英文
我不是很確定在這種情況下到底要不要更動語序改變主被動
如果完全保留被動語態,文意並不會因此而受影響
(至少我聽錄音的時候 感覺上還好 只是"被"字出現次數略多)
但是以文字處理的角度來看
既然是要印成手冊
文字的可讀性跟流暢度當然是最優先的考量
不知道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
到底是以現場的翻譯為主
還是以事後對照講稿為主?
先謝謝各位前輩 <(_.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197.132
推
07/16 19:17, , 1F
07/16 19:17, 1F
→
07/16 19:18, , 2F
07/16 19:18, 2F
→
07/16 19:18, , 3F
07/16 19:18, 3F
→
07/16 20:42, , 4F
07/16 20:42, 4F
推
07/16 21:42, , 5F
07/16 21:42, 5F
interpreter 近期熱門文章
3
3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