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什麼同學有比較多問題可以問老師
雖然很多人都評論,台灣的教育方式是填鴨式
但在教育現場中,我自己的感受是,即使你給學生問問題,底下常是一片靜默
我自己在教學中,我會用三種方式來教導學生如何發問
(1)解述內容或故事中,一步步引導
好比講述原子結構時,會去講解電子、質子、中子的發現歷史
但我不會一口氣完全講完整個故事脈絡,而是會故意在某一階段停下
然後會要學生想像如果他是湯木生或拉塞福,在當時的資訊下
可能會有什麼想法或是發現問題會有什麼想法
透過這方式慢慢將問題帶出來,再進入正式內容
(2)引導學生問「為什麼」或是「如果…會…」
許多孩子會習慣只將內容看過,好一點的就是背起來然後做題目
我會在講述內容時停下來,問他們有沒有覺得這內容,可以再追問下去
通常學生都會一片沉默,然後我就會要他們試著以「為什麼…」來發問
或者以「如果…會…」的方式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這樣執行一段時間後,學生通常就慢慢能抓到怎麼問問題
(3)設計陷阱
我自己也會故意設計邏輯上看似正確,或者答案正確,但推論過程錯誤情況
讓學生覺得自己正確了,之後再透過實驗或者另一方向的推論
告訴他們剛剛的結論,其實是錯的
我自己的實務經驗,這對學習的效果很好,因為對比衝擊很大
往往能讓學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
回到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問出好問題(問課本翻閱就有的記憶性內容不是好問題)
我覺得有兩個方向可以提供思考
(1)知識背景是否足夠
你對於該領域了解的愈深入,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述應該能跟得愈好
那你對於老師講述時有不足之處,就自然會產生疑惑
但如果你光跟上老師講述內容都很吃力,就很難再產生問題去問老師
因此有網友回覆說:預習,我認為是非常好的方式
而另一方法,很多領域的觀念看似八竿子打不著,但卻實際上可以相通
像這幾年心理學和經濟學結合,神經學和心理學結合
你可以養成看各種不同領域的書的習慣,知識會以複利方式帶來效應
懂得愈多,往往就愈容易問出好問題
(2)學習是自我對話過程
學習的過程是非常個人化,是一種內在自我對話的過程
想要學得好,你一定會產生大量的自我對話:這兒在講什麼?是這樣的意思嗎?
假如是另一種狀況,又是變成如何?這兒好像怪怪的,和我一開始想的不同耶…
等等之類的內在對話,愈有效率的學習高手,並不是記憶力愈好,而是愈會
和自己對話,自己發問自己找答案,形成很嚴密的心理表徵
數、理科的養成過程,有些人是用死背的,其實相當可惜
尤其是數學,其實是十分嚴謹的邏輯訓練過程,而且有明確的答案
在這過程是訓練自我對話非常好的時機,可惜有時為了考試,就會變成
囫圇吞棗,錯失了訓練自我發目、自我對話、找尋答案的能力訓練過程
我自己上課時,如果牽涉到計算題,我一整堂課大概只會講一題
放很慢的速度,但會逐步引導學生思考,理解後,才再進入下一堂課
以上的建議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不過我自己是花了很長的時間不停練習
才慢慢看到效果的,在學生身上也是如此,不是立即見效的
供你參考
: 各位努力向上的朋友大家好,小弟最近如火如荼的準備考研中,因為自己組織知識架構的時
: 間比較慢,所以選擇了補習班,但無論補習或是在學校,心中始終有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
: 一起補習或上課的同學總是有那麼多問題可以問老師,老師分配給大家一樣的範圍和教材時
: ,在大家都看得懂、聽得懂的狀況下,他們就是比我多出很多個疑問可以問老師,小弟很好
: 奇會有這樣的差別原因為何?還是單純就是我讀書不仔細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20.242.9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M.1577954722.A.E7C.html
※ 編輯: licklabium (163.20.242.94 臺灣), 01/02/2020 16:48:40
推
01/02 17:07,
5年前
, 1F
01/02 17:07, 1F
推
01/02 17:49,
5年前
, 2F
01/02 17:49, 2F
推
01/03 08:51,
5年前
, 3F
01/03 08:51, 3F
推
01/04 22:22,
5年前
, 4F
01/04 22:22, 4F
推
01/15 21:04,
5年前
, 5F
01/15 21:04, 5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study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