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教育部留獎 博班第三年7篇paper申請失敗

看板studyabroad (留學)作者 (sin of bleed)時間5年前 (2020/06/04 23:04), 編輯推噓2(2023)
留言25則, 2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相信原Po有實力不用因為短時間的擾動而被影響心情太多。我覺得對年輕的研究者而言, 台灣需要更多人願意分擔相關經費的評審。有足夠的專業人員,才有可能讓被評審對象就 算被拒絕,也可以有實質幫助的評語,就算沒拿到獎,也可以提昇自己寫計畫的專業能力 。不過這需要時間去改善制度和儲備更豐富的人才庫... 由於同是凝聚態理論背景,我想可以分享一些資訊。其中還有很多文章我覺得對於年輕研 究者來說非常有用。我想物理PhD有興趣的人,應該是廣義的有用。基本上這個blog算是 我的影子指導教授(?)。 https://condensedconcepts.blogspot.com/ 凝聚態可能是物理中最雜的一個領域。上面的Blog中有提到關於一些如果要申請這種綜合 性funding的建議。 https://condensedconcepts.blogspot.com/2015/07/tips-on-preparing-application-for-multi.html 還有一篇可能對於寫proposal有幫助的建議,除了背景知識,解釋為什麼這個方向的研究 重要外,也要加強自己的貢獻改變了什麼。雖然文章是針對找助理教授。不過如果可以有 效率的傳達給評審,對類似計畫也很有幫助。 https://condensedconcepts.blogspot.com/2012/07/the-best-measure-of-research-impact-is.html 目前很多fellowship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除非是超級閃亮,要不然很多時候決定結果的 往往不是我們想像中的資訊。我想這不是只有台灣,歐洲和美國也有類似的問題。歐洲比 較好的部份(因為他們結構上不好的部份),是對於一般性的經費申請的教學比較多。但 是對於比較高級的獎學金就和美國有類似的情況,是有階級的窄門。我相信好科學是會慢 慢被認可,但是評審制度往往不一定可以如意。目前做科學研究還是一個需要堅強意志和 相當運氣的志業...(不是說獲獎者運氣好,而是是很多人都很努力下,競爭激烈時還是會 到一個無法理性判斷的階段,尤其是剛開始學術生涯的學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226.7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591283085.A.B56.html

06/05 00:31, 5年前 , 1F
以美國來說 就算很多fellowship也是要看connection 至少選
06/05 00:31, 1F

06/05 00:31, 5年前 , 2F
出來的人 在學術上都有最基本的可取之處
06/05 00:31, 2F

06/05 00:32, 5年前 , 3F
但台灣的話 完全不是這樣
06/05 00:32, 3F

06/05 05:35, 5年前 , 4F
感謝學長回覆XD 對留獎我自己主要是希望能在老師經費比
06/05 05:35, 4F

06/05 05:36, 5年前 , 5F
較吃緊需要當TA的時候當個half就好,沒拿到的話就...乖
06/05 05:36, 5F

06/05 05:38, 5年前 , 6F
乖當full TA,只是稍微覺得可惜XD
06/05 05:38, 6F

06/05 05:38, 5年前 , 7F
感覺這個網站的內容對之後各項申請都蠻有幫助的,會好
06/05 05:38, 7F

06/05 05:39, 5年前 , 8F
好的看裡面的內容!
06/05 05:39, 8F

06/05 05:40, 5年前 , 9F
以凝態理論來說前面五六間fellowship看起來connection
06/05 05:40, 9F

06/05 05:41, 5年前 , 10F
的影響蠻大的@@ 不過錄取的人感覺都是蠻有實力的。目前
06/05 05:41, 10F

06/05 05:41, 5年前 , 11F
自己除了在研究上努力之外也有嘗試多往外接觸建立一些
06/05 05:41, 11F

06/05 05:43, 5年前 , 12F
人脈,希望到時候能有幫助。另外應該在每次申請的過程
06/05 05:43, 12F

06/05 05:45, 5年前 , 13F
中也要學習面對各種結果的心態和檢討XD 覺得自己這部分
06/05 05:45, 13F

06/05 05:45, 5年前 , 14F
還有很多要學習的
06/05 05:45, 14F

06/05 05:45, 5年前 , 15F
老實講 以前幾的fellowship來說 學生自己能做的connection
06/05 05:45, 15F

06/05 05:46, 5年前 , 16F
效果其實相對有限 在connection這個部分 老闆之間的關係還
06/05 05:46, 16F

06/05 05:46, 5年前 , 17F
是影響最大 但終究還是有例外的
06/05 05:46, 17F

06/05 05:48, 5年前 , 18F
那以你老闆的情況 中青生代的中的一流人物 還是很有機會的
06/05 05:48, 18F

06/05 05:50, 5年前 , 19F
另一種自己可以建立connection的方式 是能夠獨立地有大老會
06/05 05:50, 19F

06/05 05:51, 5年前 , 20F
肯定的工作 博士期間文章多 有時候反而不見得比的上有少數
06/05 05:51, 20F

06/05 05:52, 5年前 , 21F
幾篇大老會覺得挺了不起的工作的人
06/05 05:52, 21F

06/05 08:14, 5年前 , 22F
老闆關係這感覺很看圈子@@ 他們各自的小圈圈感覺都蠻分
06/05 08:14, 22F

06/05 08:14, 5年前 , 23F
明的,文章數量這感覺好像也是有點看機運,不過大概能
06/05 08:14, 23F

06/05 08:15, 5年前 , 24F
做的也就是盡量努力@@
06/05 08:15, 24F

06/05 08:15, 5年前 , 25F
應該說文章的影響力、創新、數量等等綜合因素
06/05 08:15, 25F
文章代碼(AID): #1UsGsDjM (studyabroad)
文章代碼(AID): #1UsGsDjM (study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