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畢業後再考研究所還是應屆考好?

看板t-management (時間管理)作者 (自以為罵髒話帥喔)時間19年前 (2005/11/08 22:41), 編輯推噓14(1401)
留言15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彭明揮/文 來源:網路流傳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 從此改觀!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考研究所 ?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生命是一 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 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重大抉擇」就可以 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一向穩上建國的乙 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甲,乙兩人 命運從此篤定。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真的有把握 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 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一個 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 持續累積的過程!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這時回首高中聯 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 同樣的,今天念清大動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 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生命 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聯考排名只是個表 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可是 ,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 所。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更可悲 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光榮或悲哀的)時刻! 但是,容許我不厭其煩的再重複一次:生命的真相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這是偶 發的際遇無法剝奪的) ,而不是一時順逆的際遇。如果我們能看清處這個事實,生命的過 程就真是「功不唐捐」,沒什麼好貪求,也沒什麼好焦慮的了! 剩下來, 我們所需要做 的無非只是想清楚自己要從人生獲得什麼,然後安安穩穩,勤勤懇懇的去累積就是了。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從一進大學就決定不再念研究所,所以,大學四年的時間 多半在念人文科學的東西。畢業後工作了幾年,才決定要念研究所。碩士畢業後,立下決 心:從此不再為文憑而唸書。誰知道,世事難料,當了五年講師後,我又被時勢所迫,整 裝出國念博士。 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國了,你現在才要出去?兩年後我 從劍橋回來,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一個從大一就決定再也不鑽營學位的人,竟 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屬於我們該得的,哪樣曾經少過?而人生中該得與不該得的究 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從此我對際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 較極端的學生會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從劍橋回來時,卻被學生當做不得了的事看待。 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 其實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實的真相。從表面上看來,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 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再這「兩年」之前我已經花整整一年,將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全部 看完,並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並且在國際著名的學 術期刊中發表論文。而從碩士畢業到拿博士,期間七年的時間我從不停止過研究與自修。 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果 (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學門的時間,也至少有 五年),根本也沒什麼好驚訝的。 人不從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來看待生命因積蓄而有的成果,老愛在表面上以斷裂而孤立 的事件誇大議論,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做悲喜。可是對我來講,每當講師期間 被學生瞧不起,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誇大本事,都只是表象。事實是:我只在乎每天 二十四小時點點滴滴的累積。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裡這些成果累積的外在展示而已 ,人生命中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終止或加添。 常有學生滿懷憂慮的問我:「老師,我很想先當完兵,工作一兩年再考研究所。這樣好嗎?」 「很好,這樣子有機會先用實務來印證學理,你念研究所時會比別人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 「可是,我怕當完兵又工作後,會失去鬥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會像念大學時一樣茫然,因此念的不甘不願的。 「那你還是先去工作好了!」 「可是...」 我完全會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焦慮,可卻無法壓抑住對於這種話的感慨。其實,說穿了他所 需要的就是兩年研究所加兩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識的深廣度和獲取實務經驗。 先工作或先升學,表面上大相逕庭,其實骨子裡的差別根本可以忽略。在「朝三暮四」這 個成語故事裡,主人原本餵養猴子的橡實是「早上四顆下午三顆」,後來改為「朝三暮四 」,猴子就不高興而堅持改回到「朝三暮四」。其實,先工作或先升學,期間差異就有如 「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原不值得計較。但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 遠而持續的累積,老愛將一時際遇中的小差別誇大到攸關生死的地步。最諷刺的是:當我 們面對兩個可能的方案,而焦慮的不知何所抉擇時,通常表示這兩個方案一樣好,或者一 樣壞,因而實際上選擇哪個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先後之序而已。 而且,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的,其實差別越小,愈不值得焦慮。反而真正有明顯的好壞 差別時,我們輕易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可是我們卻經常看不到長遠的將來,短視的盯著 兩案短期內的得失:想選甲案,就捨不得乙案的好處;想選乙案,又捨不得甲案的好處。 如果看得夠遠,人生常則八,九十,短則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麼關係?甚至 當完兵又工作後,再花一整年準備研究所,又有什麼了不起? 當然,有些人還是會憂慮說:「我當完兵又工作後,會不會因為家累或記憶力衰而比較難 考上研究所?」 我只能這樣回答:「一個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兩個可能:不夠聰明,或者他的確夠聰明 但確沒考上。不夠聰明而考不上,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假如你夠聰明,還考不上研究所 ,那只能說你的決心不夠強。假如你是決心不夠強,就表示你生命中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其重要程度並不下於碩士學位,而你捨不得丟下他。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無須感到 遺憾。不是嗎?」 人生的路這麼多,為什麼要老斤斤計較著一個可能性?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運: 高中考兩次,高一念兩次,大學又考兩次,甚至連機車駕照都考兩次。畢業後,他告訴自 己:我沒有人脈,也沒有學歷,只能靠加倍的誠懇和努力。現在,他自己擁有一家公司, 年收入數千萬。 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不順利,而在事業上順利,這是常見的事。 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被名校拒絕而連帶失去他的才華,只不過要另外找適合他表現的場 所而已。反過來,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太順利,也難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創業,而只能乖 乖領薪水過活。福禍如何,誰能全面知曉?我們又有什麼好得意?又有什麼好憂慮? 人生的得與失,有時候怎麼也說不清楚,有時候卻再簡單不過了:我們得到平日累積的成 果,而失去我們不曾努力累積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別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 。功不唐捐,最後該得到的不會少你一分,不該得到的也不會多你一分。好像是前年的時 候,我在往藝術中心的路上遇到一位高中同學。他在南加大當電機系的副教授,被清華電 機聘回來給短期課程。從高中時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願上台大電機後,四年都拿書卷 獎,相信他在專業上的研究也已卓然有成。 回想高中入學時,我們兩個人的智力測驗成績分居全學年第一,第二名。可是從高一我就 不曾放棄自己喜歡的文學,音樂,書法,藝術和哲學,而他卻始終不曾分心,因此兩個人 在學術上的差距只會愈來愈遠。反過來說,這十幾二十年我在人文領域所獲得的滿足,恐 怕已遠非他所能理解的了。我太太問過我如果我肯全心專注於一個研究領域,是不是至少 會趕上這位同學的成就? 我不這樣想,兩個不同性情的人,註定要走兩條不同的路。不該得的東西,我們註定是得 不到的,隨隨便便拿兩個人來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卻看不到他所失去的,這有什麼意 義? 從高中時代開始,我就不曾仔細計算外在的得失,只安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不 喜歡鬼混,願意花精神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我不能放棄對人文精神的關懷,會持續一生 去探討。 事實單單純純的只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生命中真實的累積,而不在乎別人能不能 看到我的成果。 有人問我,既然遲早要念博士,當年念完碩士就出國,今天是不是可以更早升教授? 我 從不這樣想。老是斤斤計較著幾年拿博士,幾年升等,這實在很無聊,完全未脫離學生時 代「應屆考取」的稚氣心態!人生長的很,值得發展的東西又多,何必在乎那三,五年? 反過來說,有些學生覺得我「多才多藝」,生活「多采多姿」,好像很值得羨慕。可是, 為了兼顧理工和人文的研究,我平時要比別人多花一倍心力,這卻又是大部分學生看不到 ,也不想學的。 有次清華電臺訪問我:「老師你如何面對你人生中的困境?」我當場愣在那裡,怎麼樣都 想不出我這一生什麼時候有過困境!後來仔細回想,才發現:我不是沒有過困境,而是被 常人當作「困境」的境遇,我都當作一時的際遇,不曾在意過而已。 剛服完兵役時, 長子已出生卻還找不到工作。我曾焦慮過,卻又覺得遲早會有工作,報酬也不至於低的離 譜,就不曾太放在心上。念碩士期間,家計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儉用,但對我而言又算 不上困境。一來,精神上我過的很充實,二來我知道這一切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轉行去教 書(做自己想做的事)。 三十一歲才要出國,而同學正要回系上任教,我很緊張(不知道劍橋要求的有多嚴),卻不 曾喪氣。因為,我知道自己過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滿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過別人看不 到而已。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從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斷的和別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內 在真實的累積。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確實了解到: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有劇烈的起伏。同時我也相信: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加增。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麼人生於你 也會是寬廣而長遠,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困境」,也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了。 〈本文作者是清大動機系教授〉 ※ 引述《enlichen (little cowboy)》之銘言: : 目前大四,明年度研究所考期就要到了,雖然我從大三開始補習, : 但是因為學校課業很重,研究所考試該唸的科目說實在準備得七零八落的... : 最近考試簡章開始訂購了,我也開始頭痛! : 因為不想報比自己目前學校聲望差的所,但是競爭又太激烈(國立商科) : 再打算到底要不要95年考呢?還是等畢業之後,準備96年的考試? : 最想請問大家的是,如果畢業後再來積極準備,通常可行性高不高?效果會比明年初就考試來得好嗎?? : 不好意思...我真的很頭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59.104

11/09 00:53, , 1F
好文章~推一個^^
11/09 00:53, 1F

11/09 08:19, , 2F
真是好文!!!^^
11/09 08:19, 2F

11/09 17:58, , 3F
推~~文中的精神真是值得學習呀~~~看來我們都多慮了
11/09 17:58, 3F

11/09 18:27, , 4F
好文~~推~~^^~
11/09 18:27, 4F

11/09 18:51, , 5F
幹 作者吃軟飯
11/09 18:51, 5F

11/10 04:38, , 6F
推!寫的真好~~~
11/10 04:38, 6F

11/10 14:17, , 7F
推 ... 這篇文我看了3,4次了還是很棒....
11/10 14:17, 7F

11/10 14:18, , 8F
但美中不足的是上面推文有個字很礙眼..... XD
11/10 14:18, 8F

11/10 20:15, , 9F
很認真的看完了~~~推
11/10 20:15, 9F

11/13 03:40, , 10F
11/13 03:40, 10F

11/13 20:25, , 11F
老掉牙ꨠ
11/13 20:25, 11F

11/14 21:41, , 12F
好文
11/14 21:41, 12F

11/16 22:28, , 13F
古往今來好文章永遠不嫌老
11/16 22:28, 13F

11/17 20:08, , 14F
雖然是看第二次,但是又被感動了一次
11/17 20:08, 14F

09/25 09:57, , 15F
原作的太太那麼偉大 對原作來說當然不是困境
09/25 09:57, 15F
文章代碼(AID): #13SBaSVx (t-management)
文章代碼(AID): #13SBaSVx (t-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