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im收費後....

看板toberich (創業)作者 (在冷靜與熱情之間)時間16年前 (2008/12/30 11:06), 編輯推噓1(1015)
留言1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ipobar (浩宇)》之銘言: : im因為想要獲利 開除了一堆員工 : 引進了葛姐的Team : 甚至消減免費會員的福利 開始賣im Pro : 比如說 好友只能有50個 容量限制多少等等 : 超過要付每個月月費150-190元台幣 : http://www.im.tv/membercenter/impro.asp : 結果導致流量大幅下降,甚至可能會繼續大幅下降 : http://www.alexa.com/data/details/traffic_details/pk.im.tv :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我說看看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im新製訂的revenue model沒有考慮到網友的使用模式 事實上網路服務有個重要的特性 就是一個受歡迎的平台也都是被網友綁架的平台 因為剛開始可能鎖定使用頻率與不重複到訪率可以創造的經濟規模 這種網路效應又可以帶來媒體採購與廣告商的青睞 導致在經營目的與產品特性出現分歧 其次是,在如此多替代品的市場中 如果不提供獨一無二的內容 作為內容分享的平台 很容易造成"這不是在對使用者斂財嗎"的質疑 靠著UGC內容所創造的網路外部性使得該平台的成本效益比開始轉好 最後反過來告訴使用者我們要開始限制東限制希 要有好服務先把錢拿來 這樣不影響到流量才有鬼 要五花八門的內容、最新的影片 土豆網更多 不爽的人這樣想大有人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63.131

12/30 16:55, , 1F
網路影音媒體終究會回到內容掛帥.更精緻更工具型
12/30 16:55, 1F

12/30 16:56, , 2F
台灣/大陸 (不同的市場環境/成本消耗) ..不能醬比較啦
12/30 16:56, 2F

12/30 16:57, , 3F
而且現在大陸業者多半不提UGC了,這是賠錢無法獲利的名詞
12/30 16:57, 3F

12/30 17:08, , 4F
反正 web 2.0 / UGC ,總是會有新名詞可以唬人的...
12/30 17:08, 4F

12/31 03:13, , 5F
Web 2.0剛開始就是一個marketing term 行銷就是唬人呀:)
12/31 03:13, 5F

12/31 03:27, , 6F
靠UGC使平台成本效益比轉好?以imtv的案例來看是失敗的..
12/31 03:27, 6F

12/31 03:34, , 7F
補充:imtv唯一成功的就是手上握有超過15項專利..
12/31 03:34, 7F

12/31 03:52, , 8F
我的意思是說內容的規模帶來利用的規模
12/31 03:52, 8F

12/31 03:53, , 9F
所以對成本效益比而言具有網路效應的作用
12/31 03:53, 9F

12/31 03:53, , 10F
imTV是否有充分的不重複到訪率其實我不敢斷言
12/31 03:53, 10F

12/31 03:54, , 11F
我們現在取得統計的模式大多來自alexa這樣的地方
12/31 03:54, 11F

12/31 03:55, , 12F
而它是藉由plug-in加在browser上 像toolbar來進行統計
12/31 03:55, 12F

12/31 03:56, , 13F
換句話說樣本數太少 不具有有效多樣性
12/31 03:56, 13F

12/31 03:57, , 14F
我的結論是UGC是這個平台在設計上的基本構想
12/31 03:57, 14F

12/31 03:59, , 15F
拿本來吸引使用者的東西來買賣 使用者不買單可想而知
12/31 03:59, 15F

12/31 04:00, , 16F
我手上的是創市際aro. 至於alexa看看就好:")
12/31 04:00, 16F
文章代碼(AID): #19MP1GTa (toberich)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0
17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0
17
文章代碼(AID): #19MP1GTa (tobe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