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互動] 跟學生間相處發生問題

看板tutor (家教)作者 (阿武隈四入道!)時間18年前 (2007/03/20 04:3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部分43] ※ 引述《EricHaze (慵懶)》之銘言: : 這幾天複習到電學部份 : 之前教的時候有提到串聯時 電阻通過的電流都相同 : 他喜歡把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寫下來 然後再背 : 於是他也把那句背起來了 當然我提過這樣寫不嚴謹 常會搞混 : 但他回說他就喜歡這樣背 我也只好依他 : 重點來了 : 今天在統整電功率 : 我就拿單一電阻、兩電阻串聯、兩電阻並聯來比較 : 我說到因為串聯電阻大 電流比較小 所以總功率也比較小 我覺得這段你可能可以用不同的點切入, 不要用(I/2)^2/R * 2 來切,直接用V^2/2R來教。 同時輔以下標,作出Vtotal, Va, Vb, Itotal, Ia, Ib, Rtotal, Ra, Rb. 這樣一來計算Ptotal就只能使用總電壓/流/阻。 然後再切回Ptotal = Pa + Pb來分別看這幾個東西的功率,這樣更有說服力。 : 他回說 那你之前還教我說串聯電流都相同(不同case) : 因為這問題之前也發生過 所以我就全部重講一遍 再告訴他不能這樣背 : 可能是因為他原本深信的東西 今天受到挑戰 有些孩子,對文字比較敏銳,對於複雜的東西卻缺乏分析能力。 所以圖像化的思考是可以試著導入教學的。 例如:把電壓畫成不等深的儲水池,把電阻畫成彎彎曲曲的水管,把電流畫成 不等粗的水線等等。 同時,可以試著讓他慢慢的去思考好幾個不同的東西,彼此交互作用時的複雜度。 這樣對他以後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幫助。 : 開始對我越吼越大聲 我也只能對他笑笑說沒清楚告訴他是我的錯 : (其實之前也解釋了同樣東西 他也不爽過 只是今天他又忘記) : 他就要我重教 我也真的給他重教 這部份花了我快兩小時 : 但他就是因為跟他想的不一樣 一再表現他的不耐煩 : 比如說發出嘖嘖聲 大聲嘆氣 側眼看我 : 問他會不會也不理我 用點頭的 還是斜著點 : 我不知道這算懂還是不懂 其實你可以考慮一下在上課前花一小段時間,自己把觀念整理過一次。 孩子的態度誠然不對,不過在他不信任你的情況下跟他談態度問題,是緣木求魚。 理科教學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學生無法活學活用,而老師偏偏又可以活學活用。 於是學生無法從操作性定義下手,變得無所適從。 相對的,如果你整理出一套甚至一套以上的完整教法,可以讓學生建立完整感, 那麼學生才比較容易知道自己是哪裡出了問題。 講解一個觀念的技巧,其實跟演說一樣,表達要清楚明晰有力,盡量減少模糊地帶。 如果有模糊地帶,就應該立刻改變口氣,說:「這個跟剛剛的例子不就相反了嗎? 為什麼會這樣呢?那當然是因為....縱上所述,可以知道....不是最好的方法, 而應該把....的狀況也考慮進去,才是最完整的。所以,結論是....」 另外,教學是一種技術,不能「我不知道這算懂還是不懂」。 透過觀察跟思考,應該在學生一開口一下筆,甚至表情變了一下, 就要探知學生是想岔了,還是聽不懂,還是沮喪了,還是累了。 這種「探針」能力很重要,可以讓一對一教學達到最大的效果。 : 他說他不喜歡看公式 要用實例講解 : 我也真的用實例講給他聽 但他就是一直在串聯電流不變這句話打轉 : 直接說我亂教 為啥之前他問我 我還說對等等 : (我早就糾正過他這觀念 但他就是聽不進去) : 我當時真的笑不出來了 該說的都說了 卻因為他又忘記而怪我 : 最後他已經不想跟我說話 要結束今天的家教 : (他爸媽給他自己決定上課時間及次數) : 回來時 我一邊騎車 想起上次也因為同樣的事 被他吼說我都亂教 : 就覺得這錢賺的很沒尊嚴 真的很想辭掉算了 : 回來跟朋友討論後 想了很多 : 剛剛傳了簡訊 希望他要對理科有耐心 也順便勉勵他 : 我想我把這家教費該盡的本分做好就夠了 當然不能讓他養成吼人的習慣。所以只要有機會,這還是得談。 不過如果我們先做到讓他吼不出來的程度,再來勸導,會更有效果。 家教老師是有可能改變學生的行為的,只要他夠服你。 -- 禿龍洞主 朵思大王  南蠻之王  孟獲    建寧太守 雍闇  平均 孟獲之妻 祝融夫人  孟獲之弟  孟優    越雋太守 高定  武力69 祝融之弟 帶來洞主  孟獲副將  忙牙長   高定大將 顎煥  智力35 烏戈國王 兀突骨   第一洞元帥 金環三結  高定大將 朱褒  政治33 八納洞主 木鹿大王  第二洞元帥 董荼那            魅力44 銀治洞主 楊鋒    第三洞元帥 阿會喃   選自「南蠻英雄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70.46
文章代碼(AID): #15_lCMcs (tutor)
文章代碼(AID): #15_lCMcs (tu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