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幫學生寫研究計畫是常態嗎?
※ 引述《MasterChang (我愛ASM)》之銘言:
: 就算是靈界學校,也一定有值得去教去鼓勵他成長的學生。不
: 要說因為環境差,身為老師應該要做的就偷懶了。
說得是!
不同來源的學生有不同的優勢, 就看如何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 ※ 引述《newmedia (newmedia)》之銘言:
: : 最近學校要求專任老師都要送出一篇國科會的「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 : 雖然國科會上明訂是學生自發性的研究,
: : 可是學校卻強迫老師每人要弄出一篇,
: : 也就是老師自己寫,學生當人頭去送。審過了,學生每月可領研究費,
: : 老師卻什麼好處也沒有,還要繼續代為執行研究計畫。
========
知道有個故事是跟這個 "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有點關係.
台灣在 1985 年大量外銷 IBM 相容PC , 在內部, 則是辦公室使用有
中文的PC(資策會做了 24*24 點陣的字體, 才讓中文字比美活體鉛字)代替
日製大鍵盤打字機, 一般專科學校則是用相容PC代替英文終端機, 甚至是
在程式教學上代替了迷你電腦. 1986 年之後, 開始有台製的 3COM相容以
太網卡, 但上網的中文終端機要拖到 1989 年之後.
有一年的某校電算中心正在為連上 VAX大型主機的PC/終端機煩惱, 因
為台灣會做相容網卡(不是全抄的仿製品, 是用不同的 chip 做出相容介面
與命令動作的網卡), 但用的是外國的 ethernet driver routine, 國外傳
來每部PC 若用網卡, 就跟PC 用 DOS 一樣要針對每卡徵收軟體費用. 公立
學校是不可能不支付智財權費用的. 其中一個辦法是使用 Novell File
server, 她的代理商同意對 Client 端可使用相容網卡但酌收部份費用.但
使用 Ethernet II 的 DEC VAX 主機則堅持非用原廠網卡不可, 她的主機
以太網路控制卡(不含網線與 Client 端網卡與軟體)要價 50 萬台幣.
因為台灣的相容網卡, 業界找來了美國 NSF 給學界經費發展, 最後變
成 public domain 的 packet driver 及 NCSA(後來做了 Mosaic Browser
的單位)最終集大成(含 IBM 3274 終端機, TEK 繪圖終端機, VT220 半圖
顯終端機)的telnet source program.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該 telnet 程
式沒有中文功能.
為了結合PC上的中文編輯器跟英文 ethernet terminal 成為一體, 需
先試著編譯那個 NCSA Telnet 程式, 判斷程式是否正確可用再修改銜接沒
有原始碼的中文I/O程式, 將兩者的鍵盤輸入分成兩種 mode 可用功能鍵選
擇不同的輸入方塊, 輸出則是切成純英數或中英顯示切換至不同功能方塊,
但要用 NCSA telnet 的連網功能為主體. 當時, 主其事的 T君 對這事是雙
線進行, 已先在 NOVELL 的 ethernet terminal program 以修改機器碼改
成了連接 VAX主機的中文PC終端機, 另找了一位碩士班的研究生對 NCSA
telnet program 先進行試編譯, 但都回報無法成功. 管理系上電腦的網管
工讀生剛好找上 T 君要網卡, 所以 T君 就將 NCSA telnet 資料也交了一
份資料給那位大四工讀生, 告訴他用那國產網卡跟著試試看, 並交待一件最
關鍵的事, 先看 readme 說明, 編譯器版本跟指令要完全照著來.
結果那位大四學生就很笨茁的照做, 就順利正確的編譯出來. 聽 T 君
的解釋是因為那個 telnet 的 tcp/ip 核心程式是 mit 做的, 當時用了一
個較舊的編譯器版本, 各種終端機的 telnet 則是其他美國大學利用那個
核心各自做的, 而 packet driver 則是另一家大學開發銜接不同網卡時,
另定規格再銜接改出來的, 後來雖出去商業運作但最原始的 packet driver
範例及規格則因係 NSF 計劃而未能買斷銷毀, 也就留存在各大學裡.
要編譯原始的 NCSA telnet 及 packet driver 要針對不同的發展來源
用他們寫好的說明例, 找出不同的 compiler 及 library 版本照著做, 更
要按原來發展次序銜接就能順利做出來. 研究生弄不出來就是看見一堆 error
message 要嘛擅自亂改, 要嘛就不信那有公開免費不藏私的原始碼軟體可用?
尤其是每段不同的程式片段用不同版本的 compiler 編譯實在是夠笨夠煩人.
但如果知道那麼多的大學接著研發, 卻沒有一個大學去對著 mit 起頭做的
pc tcp/ip 核心做更動, 那就要知道早期的 PC DOS 並沒有多工的OS支援, 跟
UNIX mini computer 上面的 source program 是兩碼事, 沒把握弄不透是不
能亂動的.
等編譯好後, T 君告訴這位大四學生去找終端機碼輸入程式的原始片段,
告訴他與中文 I/O 要如何做銜接.
結果這位中央電機大四生很快就找到了鍵盤碼的對照表, 同時發現只要
按一定次序安裝程式, 開機就有鍵盤 I/O , 裝了中文就銜接了中文碼的顯示
解釋段, 再裝 NCSA telnet 就能將鍵盤輸入接到 網路的 socket driver,
由網路回應來的碼就回到銜接 telnet 的圖示(semi-grapic)段, 8 bit 圖示
碼會與中文碼衝突, 所以就不混雜使用改成各自銜接顯示. T 君也很簡單的
告訴這位學生只要在中文 mode 下, 識得中文碼碰上倒退(back space), 就
是同行自動退兩格, 這位工讀生很快就完成了中英文網路終端機顯示程式.
針對要點, 要改的部份不多. T 君在教育部電算中心的一個技術會議場合裡,
答應去找到國喬電腦, 說服其捐贈中文 I/O 程式, 並將整個中文終端機及
packet driver 整合好, 公開給全台使用.
那位大四生上了同校的研究所找了另一個領域研習, 那一年的國科會特
地開放了這個 大四生參與研究計劃 的項目, 還特地要這位學生申請這個計
劃, 將程式整理好後公開給大家使用.
其他大學的 NCSA telnet 上 中文BBS 的網路終端機程式, 就是隨著這
個補發的大四專題研究計劃而進一步簡化修改而來的.
試著想想看, 簡單的事可能很聰明伶俐, 自以為聰明的卻做不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4.12
→
02/21 16:51, , 1F
02/21 16:51, 1F
推
02/21 17:46, , 2F
02/21 17:46, 2F
→
02/21 17:47, , 3F
02/21 17:47, 3F
→
02/21 17:47, , 4F
02/21 17:47, 4F
推
02/22 01:35, , 5F
02/22 01:35, 5F
→
02/22 03:11, , 6F
02/22 03:11, 6F
→
02/22 20:20, , 7F
02/22 20:20, 7F
→
02/23 20:57, , 8F
02/23 20:57, 8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AfterPhD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2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