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248農學市集」誕生的喜訊,7/18@台北

看板Agriculture (農業議題)作者 (Rejoyce )時間16年前 (2008/07/09 04: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Ecophilia 看板] 作者: Waitingchen (Rejoyce )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活動] 「248農學市集」誕生的喜訊,7/18@台北 時間: Wed Jul 9 04:16:31 2008 http://www.hopemarket.com.tw/?p=3935 「248農學市集」誕生的喜訊,7/18@台北 趕快跟朋友分享另一個農民市集誕生的喜訊,楊儒門和東海和平咖啡阿達 籌備的台北農夫市集,將要在7/18(五)開張!儒門與阿達加油,給你們 滿滿的祝福. 「248農學市集」-- 時間:7/18(五)14:00 開幕, 往後固定在 週五14:00-19:00 / 週六 10:00-16:00 舉行 地點: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48巷 ( 市集是一塊空地,從忠孝東路四段248巷進入約100公尺,地圖如下) http://www.hopemarket.com.tw/wp-content/uploads/2008/07/248map-thumb.gif
網站:http://www.248market.com.tw/ 248農學市集的理念與由來 文:楊儒門 出發點在於人。 我們是從心裡層面上的要求或是身體上的健康來看待農業這件事情,還是 對於土地的一種情感為出發點,想善待土地、自然、生態,一種和諧共處 的表現。仔細聆聽農民對於這塊土地,他們長久以來所堅持的情感與付出。 生活是一種智慧的表現,除了人的堅持外。樂天知命,是所謂何來?當一 位年輕的返鄉農民說出:「孤掌難鳴,孤枕難眠」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 什麼? 農民需要的是尊重、認同,而不是可憐。農民應該表達出自已的自信來。 不是一昧的使用所謂的悲情攻勢。延續著歷史長河底下,那種不公平的對 待。讓大眾認為農民是需要可憐、同情或施捨的一群人。 農民是憑借著自已的努力與打拼,一鋤一鋤和著汗水所收成的果實。是對 土地的一種照養,而土地所回報的就是我們所吃的「食物」。在這個大原 則底下,我們應該把農民定位為「糧食的守護者」。給予應該有的尊重。 這就是我想辦農學市集最大的一個願景,讓農民得到應有的尊重。 一件事情的促成,要感謝許許多多人的支持與照顧。謝謝大家。 市集的產品要求 * 無毒:來市集擺攤的農民,都是決定讓化肥公司倒閉的人。 * 安全:因為拒絕將化學農藥與肥料灑進田裡,所以市集裡的農產品 都是安全的。 * 友善:我們相信用友善的態度去對待土地,土地也會以好的食物來 回報我們。 我們沒辦法一蹴,就跳上101大樓頂,我們也不想搭乘快速移動的鐵盒子, 但為了看到更遠的風景,我們願意選擇一步一階梯的走。全面的有機農業是 一個夢想,但不代表做不到,而是要找對方法去執行。當農人用心去耕作時 ,消費者願意用尊重和疼惜的心情來購買,相信我們會有走到「友善農業」 的那一天。 參加的農家 * 公平貿易 一直以來,菜蟲變成了農業最大的困境,而對菜蟲的定義,卻是眾說紛云。 我自己認為,層層剝削這幾個字,真的能代表菜蟲嗎?每一手經銷菜的人都 要賺,就像是買賣沒有虧錢這回事!是不是人之常情。 我定義的菜蟲是「資訊不對等」,當大盤知道菜價在50元賣的出去,而小農 因為不知市場的變化,以為菜只能賣5元時,大盤還跟小農砍價,這就是菜 蟲的表現。 所以,讓農民自己去面對消費者,提出自己內心對於栽種作物的價格,並 解釋為什麼?一場人與人的相遇,就在市集中開始。 * 小農【作者∕阿不】 到底有多久,你不知道自己吃下肚的食物從那裡來?而又是誰在默默的為你 的健康把關? 我們關心的是,為什麼消費者不能親口和農民面對面溝通,以了解購買的農 產品是如何種植?種在那裡?為什麼農民聽不到有人稱讚他種的菜很甜、很 好吃? 我們相信,食物的流通不只是金錢的交易而已,透過農學市集你可以直接和 農民面對面接觸、對談,進而了解農民種植的過程與對土地的情感。藉由這 樣的互動,讓食物不再只是填飽肚子的食品,而成為一個愛護土地與親近自 然的生活態度。 * 花蓮無毒農業 洄瀾夢土 打造花蓮新生命 一般民眾對於飲食觀念及價值改變,不僅要吃的好,還要吃的健康,因此花 蓮縣的謝深山縣長萌生「無毒土地」的理念,這個理念自九二年開始萌芽, 在整個無毒土地的政策規劃完善之後,才於93年1月1號開始正式實施。推無 毒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還給地球一個自然、無毒的風貌,也希望 藉由推廣不使用農藥、化肥……等有害方式的無毒農業,給民眾健康、安全 的食品。 希望在夢田 與花蓮無毒農業跳曼波 * 原住民 守護家園,不要再讓兒女和自已一樣成為都市的邊緣人,一群遊走在都市行 水區旁搭蓋簡單建築,如力生活賺錢,卻離開世世代代居所的袓居地。要如 何「重返家園」。當農耕成為一種可能時!家園、家庭、文化才有再現的一 天。 如何探索森林的聲音與大地和諧的共處,來自原野的呼喚。讓原住民朋友告 訴大家:人與自然如何和平共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234.115.21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234.115.213
文章代碼(AID): #18SyioQ5 (Agriculture)
文章代碼(AID): #18SyioQ5 (Agri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