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問題] 請問這是設備層嗎或是轉換層?
共 13 篇文章
內容預覽:
技則#14講的是 "建築物高度" 由1.5D+6直接訂出高度上限. #164 容積管制地區 則用3.6:1的建築投影面積來限制高度. 如此才會造成退越多蓋越高的現象. 一般講的削線 所指的應該是各都市計畫區發布土管規則中明定. 比如台北市的土管規定的削線有1.5(住)、2(商). 其他也有放寬 比如
(還有505個字)
內容預覽:
我也建議你再多看幾次. 或是回去把LRB的原理徹底搞清楚. 不然可以去問你們配合的技師 上面那個問題. 不要把再很多條件限制下的選擇視為理所當然. 我在這跟你說的是通則 "通則"是什麼意思應該知道吧. 簡單說中間隔震層 優點是有較寬裕的位移空間. 但為此做的犧牲 包括電梯坑道 設備 管線.... 甚
(還有141個字)
內容預覽:
建議您可以看看樓上版友po的那篇... ^^^^^^^^^^^^^^^^^^^^^^^^^^^^^^^^^^^^^. 您非要把話說這麼死??. 台北中高樓層40~50W/P的房子就有這樣規劃..如果這也算是您定義的豪宅.... lol. 反之..大安區某中高樓層開價150W/P的個案為何就不做??.
(還有191個字)
內容預覽:
相信隔震研究一定蠻多的 本人非土木背景. 轉貼國家地震中心一文給大家參考. http://www.ncree.org/zh/PublicationProfile.aspx?ID=10725. 中文標題: 中間樓層隔震結構振動台試驗研究. 英文標題: Shaking Table Tests of Mi
(還有783個字)
內容預覽:
簡單問個問題 鉛心橡膠(免震/隔震系統) 放在哪裡效果最好??. 回歸結構系統與地震力的計算 答案很明顯. 最好是放在地底下 不然也是要在低樓層. 你當然大可以說 尚須考慮設計、配置、工法、業主喜好..... 但如果因此 將隔震系統放到中高樓層 是否本末倒置 是否因此要付出其他額外成本??. 是否有
(還有573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