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這是設備層嗎或是轉換層?

看板Architecture (建築板)作者 (Cumbernauld)時間14年前 (2011/07/20 09:42),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3 (看更多)
※ 引述《jjzack (終極的布拉姆斯第四號)》之銘言: : ※ 引述《vrmit (Cumbernauld)》之銘言: : : 就建築設計而言..我能同意每個案子都是特例..都有其獨特性.. : : 但就結構及工法而言..總不能說隔震設備不做在地下層或地面層就歸為特例阿.. : : 當初中台灣有個高層建築的案子..規劃設計之初業主開出隔震+制震設備.. : : 跟技師討論並考量地質及構造型式等因素後.. : : 預計設置於地面上12米處..(1F樓高6米, 2~4F樓高4.5米)..您可以算算是在幾樓.. : : 後來雖因業主決定儘做UBB+VEM..但是原先規劃於地面層以上放LRB也不是隨便說說的.. : : 另..您要小弟舉例..那就煩請參閱以下案例..3個夠吧?! : : 1. http://ppt.cc/reaL : : 2. http://ppt.cc/_bkE : : 3. http://ppt.cc/_,hV : 簡單問個問題 鉛心橡膠(免震/隔震系統) 放在哪裡效果最好?? : 回歸結構系統與地震力的計算 答案很明顯 : 最好是放在地底下 不然也是要在低樓層 建議您可以看看樓上版友po的那篇.. : 你當然大可以說 尚須考慮設計、配置、工法、業主喜好.... : 但如果因此 將隔震系統放到中高樓層 是否本末倒置 是否因此要付出其他額外成本?? : 是否有特殊目的?? : 是否因此要搭配其他的結構系統?? 制震系統?? : 我們也可以舉其他例子 : 比如大家都知道 OMA在北京的中央電視台大樓 : 他當然有他的設計概念 業主的想法 以及新科技、技術支援 : 但它違反最基本的力學原理 就必須在結構和預算上付出代價 : 它就是一個 "特例" : : 建築各項度的技術及觀念均不斷的在更新.. : : 不要跟您經驗不同就說是特例..就說是硬凹.. : 說你硬凹 是因為你說的那句話讓人覺得這樣子是常態 : 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而且我講的比較保守 開頭都加上 "通常" "一般而言" : 你不覺得 你講話非常武斷?? : : 結構轉換層更與地質條件,建築配置,空間需求,構造工法,投報,法規,業主喜好等均有關. : : 另您在最初的回文中有提到高層建築之中繼機房.. : : 可以跟您分享目前北台灣某銷售案樓高2X層就沒有中繼消防機房..相信往後會有更多.. : 關於這個免設中繼水箱 打從去年開始我們就陸續建議許多業主採用 : 以目前技術大概22-23層以內 是較可行的建議 : 優點當然是沒有中繼水箱層銷售上的抗性 : 但缺點呢?? : 額外的設備費用、額外的審查時間、額外的審查費用、另外還有審查不通過的風險 : 所以你覺得我們會對每個超高層建案都提出這樣的建議麻?? : 或者說 你看過非豪宅案用過這樣的設備麻?? ^^^^^^^^^^^^^^^^^^^^^^^^^^^^^^^^^^^^^ 您非要把話說這麼死?? 台北中高樓層40~50W/P的房子就有這樣規劃..如果這也算是您定義的豪宅.... lol 反之..大安區某中高樓層開價150W/P的個案為何就不做?? 難道建商只是單純的考量設備費用跟審查時間因素?? 建商不是笨蛋.. : 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再想一想 鉛心橡膠這樣的隔震系統 裝在哪裡最合適 : 另外雖然我沒有詳細統計 但是要找300個安裝在地面層以下的案例應該輕而易舉 您要小弟舉出中間層隔震的案例.. 當初因個案規劃設計上之需求有跟技師群及設備專業廠商共同過研討過.. 怎麼還在說哪邊最適合?? 哪邊最適合.....跟地質條件,量體規模,構造方式等等條件都有關係!! : : 如果您還是覺得小弟在硬凹..那就讓大家公評吧.. : : 謝謝您的指正..小弟算錯再次跟各位抱歉..的確誠如您說的位置.. : 最後回到原PO講的這棟建築 : 作為土木系館 我覺得在某些程度上為了教育或凸顯這樣的隔震技術 : 所以才選擇做在地面層以上的位置 : 但即便如此 也僅做在一樓夾層(最靠近地表處) 上面已經有其他版友貼出此案例的使用執照樓層概要表..圖在前幾篇也po過了.. 怎麼還會是一樓夾層?? 另外..小弟僅能說..此案如此規劃並非為了炫技或因教育及凸顯隔震技術等因素.. : 以上 : 另外補充 : 通常(超)高層建築(瘦高型 寬高比大)不會做隔震系統 : 隔震系統比較適合中低樓層、單層面積大、平面對稱的建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6.152.16 ※ 編輯: vrmit 來自: 210.66.152.16 (07/20 10:10)

07/22 21:58, , 1F
我最近就看到吳明修一個建案把隔震放在三樓
07/22 21:58, 1F

07/25 09:10, , 2F
有些人覺得這種都是特例..lol..沒關係..
07/25 09:10, 2F

07/25 09:15, , 3F
建築設計之所以有趣..乃是可以發現許多的可能性..
07/25 09:15, 3F
文章代碼(AID): #1E9Z9oqA (Architectu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9Z9oqA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