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基因食物.......

看板Biology (生物學)作者時間24年前 (2000/08/31 13:4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根據一位柏克萊加州大學學者的觀察,大部分農業生物科技的支持者俱認為, 基因改造作物能提供全球八億四千萬營養不良的人足夠養份, 並且協助十三億人紓緩極度貧困的情況。 他們相信生物科技革命可以提供全球貧民足夠的糧食和營養。    現時經常在媒體都會看到生物科技學者公佈其研究成果, 包括一些新的研究方法,開發可抗旱、抗蟲、抗雜草 定氧以至提高養份的作物,提供貧農和低收入消費者更大的開發機會。    但是,該學者先指出一個假設上的謬誤,就是人口多寡與飢荒並沒有直接關係。 人口密度高的孟加拉和人口密度低的巴西,同樣都有飢荒。 但是在大量生產基因改造作物的美國,除了出現糧食過剩外, 竟然也有約二千至三千萬人營養不良。    即使農作物每畝產量從六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這三十多年來,都是大幅增長, 全球營養不良的人口卻只減少了百分之八,由九千二百萬減至八千四百萬人。    其實,貧窮才是飢荒的主要原因。過去三十年, 糧食產量絕對是足以供給每個人,可是問題卻在於糧食分配不均。 飢荒並不代表農業已到了極限,而是有很多人都沒有糧食,或不能生產。    儘管生物科技支持者會認為,以現時的糧食生產並不能應付到二○二○年, 增長多七千三百萬人的需要,所以如果不能發揮生物科技的效益, 飢荒仍會持續。但他認為如果沒有對應貧窮的根源, 即使甚麼科技發展也不能解決飢荒。    生物科技極其量只會處理食品的質和量,但並不能對應糧食分配的問題。 只強調科技方法解決飢荒,便是忽略了問題的複雜性。 科技雖可能使產量增多,但貧窮卻日益嚴重。 可惜政府決策人只著眼於生物科技學者所舉出的一些數據, 以為只要大量投資生物科技便可解決糧食問題。 但是大量投資也不一定有滿意的回報。    特別是傳統的遺產-種子,逐漸被跨國企業專利化,拿來作基因改造研究, 使農民需要以更高昂的價錢購入種子,此舉只會令農民更加貧困。    相反,亞洲地區農民和民間組織發起的有機農業運作, 正向全世界展示出不同的農業發展方向。而且這種以社區為本的發展模式, 既可維持社區內農民的溫飽,更有助社區營造、食物安全以及保育生態。 (環境資訊網絡中心)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tsa40.thu.edu.tw] [Login: 31] [Post: 11]
文章代碼(AID): #vhV3j00 (Biology)
文章代碼(AID): #vhV3j00 (B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