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How to Pass Exam 4/C

看板CFAiafeFSA (精算師/基金經理人/銀行家)作者 (旅行的意義)時間18年前 (2007/06/03 23:36), 編輯推噓11(1102)
留言13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SOA將Exam M拆成二科之後,C/4就變成最難的一科啦, 範圍比之之前多了不少,要在第一次就考過的話,得要用心準備才行。 過關方法是: 一、提早準備,準備時間最好是能有二十週以上,再怎樣都不要少於十六週, 如果要參加年底的考試的話,現在就要開始準備了。 每週至少讀20~25小時,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做題目。 二、認清出題趨勢的演變。2000~2004年時出題方向就是帶公式得答案, 2005~06因範圍減少,題目加深加難,開始出現一些能測出真正理解程度的妙題, 2007開始範圍增加,但是題目並沒有變簡單,一樣靈活。 簡單的講,以前測的是記憶力為主,現在變成測智力為主,記憶力為輔。 (努力?廢話,當然是都測,還兼測運氣) 三、教材選擇:Mahler or ASM or 課本 先講缺點: ASM...... 套句我朋友的話,那是功文數學。 如果題目是照04年以前那種出法,ASM是最有效的教材。 可是從05開始....ASM這種模式就稍嫌不足,因為ASM對觀念的解釋其實是不夠的, ASM的課文比較像是「幫助你記憶住題型解法步驟的解釋」, 這對越出越靈活漂亮的Exam C/4是越來越不夠的。從作者自己寫的模擬試題很可以 看作者的強項在複雜的解題過程,而不是觀念有沒有想通。 換句話說,面對越來越活的題目,你讀ASM可能免不了還是要參考課本。 Mahler 過於冗長,一共有4600多頁,雖然Mahler已經告訴你哪邊不用看了, 可是麻煩的是,不用看的部份遠比Mahler所指出的多,但是你在第一遍讀的時候 通常不會知道(我後面會寫)。另外Mahler的排版不佳,但ASM是最佳的。 另外Mahler通常要到6/15或是12/15才會先寄出其中的一半, 另一半要等7/1或1/1寄出。這樣會減少你能準備的週數。 優點的話, ASM是精簡,分章編節方便安排進度,一天讀一課剛剛好,而且排版美觀。 http://www.studymanuals.com/excerpts/C4_Excerpt_Spring07_11-27-06.pdf Mahler是詳盡,作者自己編寫的題目和真正的考題非常接近,觀念解釋超清楚, 一題如果有兩種以上解法的話,也會都寫得很清楚,而且公式表寫得好,方便記憶。 http://tinyurl.com/ytsnsl My comment: 散戶:如果你是自己要考的話,買任一套認真讀,都會過關, 可是買ASM你可能還是得買Loss Models。 買Mahler的話就不用讀Loss Models了。 我兩邊都仔細看過,Mahler真的比較好。 法人戶。可以的話,如果公司已經有其中之一了,隔年就買另一套。 四、學習進度安排: 1 ASM為主的:如果你是選擇ASM的話,基本上一天讀一課, 但符合以下二條件的不讀: a ASM的作者會說他覺得這課不太可能考, b 00~07年從未出題的話,就直接跳過了。 (但不包括新範圍Risk Measure還有Lognormal Stock Price這兩部份) 再把00到07年的考古題都做完就好了。不懂的部份,再翻閱相關章節的課本, 其中Credibility一定要讀Mahler and Dean, Dean,這是ASM解釋最差, 但是觀念考題千變萬化的部份 (Credibility Option B) http://www.soa.org/files/pdf/C-21-01.pdf http://www.soa.org/files/pdf/c-24-05.pdf Credibility還是FCAS的專門,FSA對Credibility的了解比FCAS差遠了。 另外還建議讀Lee Diagram,這用圖型幫助你了解Loss Models的觀念, 讀49~54頁就夠了,後面的是CAS第九科的內容,不用讀。 http://www.casact.org/pubs/proceed/proceed88/88049.pdf 題目的部份,基本上是把ASM課文中的例題讀完後蓋著重算一次, 然後該背的背熟(公式、題型等)。 習題的部份,只要做00~07的考題就好了,不包含2000年的sample exam. 2000年的sample exam的題目比較像是99年以前的樣子,和現在的出題範圍實在差很多, 可以不做。ASM作者自己出的習題偏向計算過程的難,而 不是 觀念的深活, 也不建議做。 第一次讀的時候的目標,就是快點把所有的範圍讀過一遍,但是也要配合著做題。 讀ASM的重點: 不懂就看課本,可信度一定要看Mahler and Dean/Dean的講義。 (Credibility Option B) 只做例題和00~07年考題(risk measure和lognormal price是新範圍除外) 不要做作者自己出的題目,有時間就把考古題再做第二、三遍。 2 Mahler為主的: 因為Mahler出的時間總是比較晚,在拿到書之前, 就先下載Mahler and Dean/Dean的講義下來讀和做裡面的習題, (Credibility Option B) 這樣以後再讀到Mahler的Notes中的Credibility時速度就快多了 Mahler自己有給個進度表,基本上照著讀就可以了 注意:斜體字標題以下的範圍、 內文是斜體, 題目是斜體,全 部 不 要 讀 雖然是正體但是00~07年沒有出過題目的部份, 也 不 要 讀。 除非是後面幾章的預備知識的, (ex. Mahler 有一課叫EPV/VHM,這章因為後面的Buhlmann Credibility 的重點幾乎都在這課,所以才要仔細讀)。 絕對不會考但建議讀的只有Lee Diagram而已,那幫你用圖了解Loss Model的觀念。 此外,Die/Spinner Model不會考,也不要讀。 Die/Spinner Model是產險精算科學第三版中Credibility章節所用的例子 當Mahler and Dean重寫Credibility的章節並收錄進產險精算科學第四版之後, 就沒有這個例子了,自然從此再也沒考過。 題目的部份,雖然Mahler會把一些題目畫雙底線,但是我還是建議你先從 00~07的題目優先做,一樣略去00的sample。 雙底線的題目可以先不要做。但是Mahler會在考古題的後方另外出一題, 告訴你這考古題的另一種出法,這些"what if題"強烈推薦。 還有,有些考古題是以前的exam P,這個也可以全部不做。 除非那一課考古題太少(ex.少於十題) 一般來說,只要做之前第三科和第四科的考題即可。 讀Mahler的重點: Mahler叫你跳過的就跳過,這文章中建議你跳過的也要跳過, 只做第三科第四科00~07的考題和旁邊what if題」 五、複習安排: 複習基本上是從開始讀的第一天就開始了,當晚睡前把該記得的再複習一次 之後每週都要複習所有你覺得考試當天該記得的東西。每個地方在讀完的當天、隔天 一週後、一月後都要複習,當然還有最後的總複習。 背公式不要只背符號版,要背英文和中文的名詞片語版。 複習的時候,不要貪做多題目,有時間還是以反復熟練00~07考古題為主。 十題做一次不如一題做十次。 ASM的自己出的模擬試題不建議寫,Mahler的則是可寫可不寫, 因為Mahler出的題目雖然遠比ASM更接近真實的考題, 但一樣是沒有真正的考古題像。 六、考試當天: 這應該是廢話吧,通常SOA一份考卷最難的題目會出現在中後段,所以 前二十題做完之後要先做最後十題,21~30題最後寫。完全沒頭緒或是沒時間寫的 要全部劃上你之前最少選的那個選項。 祝大家都能順利過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39.106

06/04 00:04, , 1F
06/04 00:04, 1F

06/04 00:06, , 2F
強者再臨
06/04 00:06, 2F

06/04 00:57, , 3F
推!
06/04 00:57, 3F

06/04 00:56, , 4F
非常感謝 讓我的準備方向清楚多了
06/04 00:56, 4F

06/04 00:58, , 5F
Fabulous 請問一下 精算人員該如何訓練口才? 借轉THX
06/04 00:58, 5F

06/04 01:20, , 6F
請不要轉錄喔...
06/04 01:20, 6F

06/04 13:19, , 7F
純推....完全沒想過要考><
06/04 13:19, 7F

06/04 13:47, , 8F
高手
06/04 13:47, 8F
※ 編輯: arbitrageur 來自: 61.224.35.250 (06/04 19:24)

06/04 20:07, , 9F
不過念統計的話,這一科算是蠻簡單的啦...
06/04 20:07, 9F

06/04 20:07, , 10F
就我個人來說...覺得比壽數容易耶....
06/04 20:07, 10F

06/10 10:16, , 11F
推,中肯的經驗分享;另外,我不了解最後那兩句出現的用意為何
06/10 10:16, 11F

06/10 10:18, , 12F
人家討論C,卻硬是要扯到壽數,也沒有什麼實質的建議
06/10 10:18, 12F
※ 編輯: arbitrageur 來自: 61.224.39.227 (06/10 16:29)

06/12 10:09, , 13F
06/12 10:09, 13F
文章代碼(AID): #16Oj_ukX (CFAiafeFSA)
文章代碼(AID): #16Oj_ukX (CFAiafeF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