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海外所得稅問題

看板Foreign_Inv (海外投資)作者 (小字)時間1月前 (2025/02/13 00:19), 1月前編輯推噓35(35079)
留言114則, 31人參與, 1月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對剛接觸「海外所得稅」的各位板友 可以上網找「所得稅基本稅額條例」和「個人所得基本稅額申報表」 從頭到尾看完,就會比較了解了 以下的例子,只針對常見的「國外股票」海外所得舉例,不包含其他被算入的項目。 不保證絕對正確、完整。請勿作為投資的依據。請自行詳閱法規。 一、什麼是所得 「所得」指的是「增加的部分」 銀行定存,利息是所得,本金不是所得(跟國內所得稅一樣) 存股,領到股利是所得,股票本身不是所得(跟國內所得稅一樣) (美股股利被扣繳30%,我就略過,有興趣自己查) 買股票賺價差,賺到的價差是所得,當初購買的成本不是所得 ^^^^^^^^^^ (所得稅法4-1特別規定,國內的證券交易所得停止課徵所得稅,所以大家可能比較不熟) 當然,直接看券商年度對帳單是最方便的方法 不要看到未實現損益那裡去。 還沒賣的股票,你的價差獲利就還沒有「實現」,所以所得是 0 二、這些是哪一年的所得呢? 是以「賣出交割」的那一天計算 2020買進的股票,一直沒賣,價差的所得= 0 2017買進的股票,中間不動,2024賣出,賺到的價差算是2024的所得 (至於每年領到的股利,是各個年度得的所得) 我不確定你的券商年度報表,是以賣出日還是交割日紀錄 如果有在12/31賣股票的,可以自己觀察一下 三a、什麼是海外? (2/14修改) 海外是指國外、香港、澳門 (不含大陸,大陸算是我國領土,大陸所得算國內所得) (香港澳門也是我國領土,但在1997/1999以前是外國,所以稅法這裡繼續把它比照外國) 三b、我的海外所得是多少? (2/14修改) 海外所得 = 海外薪資、海外利息、海外營利所得(股利)、海外財產交易所得(價差)... 分類方式與國內所得的10類一樣 (所得稅法第14條參照) 海外所得和原本的綜所稅一樣,是以「申報戶」為單位 所以你申報撫養已退休的岳父前,最好先問一下他是不是老年股神 在填「基本稅額申報表」的時候,記得所有海外所得都要填在「海外所得總額」那欄 不要填在「有價證券交易所得」 (這主要是給國內未上市股票用的) 法律有特別規定,每戶每年,海外所得未達100萬元者,免予計入。所以 海外所得如果不到100萬 → 就視為0 海外所得如果是 101萬 → 那就沒變,仍然是101萬 (可參考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第1項第1款) 四、免稅額是多少? 並沒有「海外免稅額」這種東西! 750萬是 (國內+海外)的免稅額 (詳細可參考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第13條) 如果你的國內綜合所得淨額是500萬,海外所得是249萬 加起來不到750萬。你看到這裡可以結束了,不用申報。當然更不用繳。 可以參考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3條 至於有人說,超過100萬就要申報 推測他們可能是想要避免之後匯回時,被誤會是應稅所得?我不確定 我沒有相關經驗,還請板友補充 五、超過免稅額就要報稅嗎? 好像是耶。可以參考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3條、第5條 你除了原本的綜合所得稅申報書,還要填個人所得基本稅額申報表 六、超過免稅額就要繳稅嗎? 如果你的(國內+海外)所得是760萬,那要繳多少稅呢? 暫定基本稅額算法 = (760萬-750萬)*0.2 但別忘了,你應該本來就有繳綜合所得稅 你真正要繳的稅是 max(綜合所得稅 , 基本稅額) 所以你如果本來就繳很多綜所稅,有可能基本稅額是不用繳的 以上淺見,寫得不完整,還請各位自己查法條 可能有錯誤,請多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135.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739377172.A.8ED.html

02/13 00:48, 1月前 , 1F
觀念寫得算清楚正確, 先推一下
02/13 00:48, 1F

02/13 00:48, 1月前 , 2F
海外所得百萬才要申報的部分, 我補充一下個人作法
02/13 00:48, 2F

02/13 00:49, 1月前 , 3F
我到後來無論多少只要海外所得是正的, 即使沒超過一百萬
02/13 00:49, 3F

02/13 00:50, 1月前 , 4F
也都報, 這是 ok 的, 單純只是為了留下國稅局的報稅紀錄
02/13 00:50, 4F

02/13 00:51, 1月前 , 5F
方便以後如果大額要匯回來, 就有資金來源的證據了
02/13 00:51, 5F

02/13 00:53, 1月前 , 6F
只是有備無患, 不然其實海外券商如果有 VISA debit card
02/13 00:53, 6F

02/13 00:54, 1月前 , 7F
拿來刷或者提款, 對國稅局而言根本幾乎等於隱形, 只是怕
02/13 00:54, 7F

02/13 00:54, 1月前 , 8F
萬一有要大額匯回來 (突然想買棟豪宅......), 方便作業
02/13 00:54, 8F
謝謝a大寶貴的分享

02/13 11:00, 1月前 , 9F
推分享,謝謝!
02/13 11:00, 9F

02/13 12:48, 1月前 , 10F
推清楚正確
02/13 12:48, 10F

02/13 12:50, 1月前 , 11F
推推
02/13 12:50, 11F

02/13 12:53, 1月前 , 12F
確認一下,750萬是夫妻一起算吧?非個人
02/13 12:53, 12F
對,跟綜所稅的申報戶一樣。受撫養親屬也要加進去。可參考基本稅額條例第14條 ※ 編輯: hsnuwly (223.136.213.208 臺灣), 02/13/2025 13:24:30

02/13 13:39, 1月前 , 13F
02/13 13:39, 13F

02/13 14:09, 1月前 , 14F
蠻清楚的
02/13 14:09, 14F

02/13 15:25, 1月前 , 15F
推,清楚
02/13 15:25, 15F

02/13 16:17, 1月前 , 16F
謝謝
02/13 16:17, 16F

02/13 16:37, 1月前 , 17F
推整理!建議本篇加入精華區!
02/13 16:37, 17F

02/13 16:37, 1月前 , 18F
都2025了,還是一堆以為「海外投資收益有750萬免稅
02/13 16:37, 18F

02/13 16:37, 1月前 , 19F
額度」,真的是讓人很無言。如果連這麼基本的規則都
02/13 16:37, 19F

02/13 16:37, 1月前 , 20F
搞不清楚,真的...請不要投資任何東西。
02/13 16:37, 20F

02/13 17:32, 1月前 , 21F
其實我一直很好奇匯率問題,所得要用 美金所得×(年底?)
02/13 17:32, 21F

02/13 17:32, 1月前 , 22F
匯率+本金×年初到年底的匯率變動 來算嗎?其實這邊的本
02/13 17:32, 22F

02/13 17:32, 1月前 , 23F
金因匯率變動的部分又不太好算,畢竟年中也會匯入匯出。
02/13 17:32, 23F

02/13 17:35, 1月前 , 24F
超過100萬就要申報,是政府規定的
02/13 17:35, 24F
我查了法律及新聞稿,都沒有看到超過100萬就必須申報耶 https://imgur.com/a/wM1UadQ 申報表背面的說明,一戶(綜所稅的戶)不到750萬,不用申報 當然海外所得只要有1元,就可以選擇申報。 但(國內+海外)沒到750萬的人,好像不用自己嚇自己。

02/13 18:04, 1月前 , 25F
國稅局有個台銀平均匯率參考表 有年度平均也有每月的
02/13 18:04, 25F

02/13 18:07, 1月前 , 26F
難以計算的就一律用全年平均 你覺得你虧了就用每筆
02/13 18:07, 26F

02/13 18:07, 1月前 , 27F
小額的國稅局懶得理你差那一點 大額的隨便啦
02/13 18:07, 27F

02/13 18:08, 1月前 , 28F
他另外算了匯差跟你不同叫你補稅再補
02/13 18:08, 28F

02/13 18:18, 1月前 , 29F
認真推,好文~
02/13 18:18, 29F

02/13 18:58, 1月前 , 30F
有沒有可能是本來就知道細則 只是講750免稅比較好簡化
02/13 18:58, 30F

02/13 18:58, 1月前 , 31F
重點是750不夠
02/13 18:58, 31F

02/13 19:00, 1月前 , 32F
賺不夠多才會糾結在750這數字
02/13 19:00, 32F

02/13 19:35, 1月前 , 33F
02/13 19:35, 33F

02/13 19:51, 1月前 , 34F
謝謝分享~
02/13 19:51, 34F

02/13 20:29, 1月前 , 35F
海外750免稅的說法是 概算一下算上國內所得跟所得稅
02/13 20:29, 35F

02/13 20:29, 1月前 , 36F
會發現其實邊界差不多就在750
02/13 20:29, 36F
還有 38 則推文
還有 3 段內文
02/17 22:57, 1月前 , 75F
推一下這篇跟推文的A大 建議還是申報
02/17 22:57, 75F

02/17 22:57, 1月前 , 76F
後面如果有大額匯回 才有依據去解釋
02/17 22:57, 76F

02/17 22:57, 1月前 , 77F
不然國稅局怎知道你這大筆是什麼錢
02/17 22:57, 77F

02/18 07:37, 1月前 , 78F
個人認知與實際的課稅的經驗,有一年,傻傻的參與國內
02/18 07:37, 78F

02/18 07:38, 1月前 , 79F
上市櫃公司除息,拿到了股息[當年真的是兩輸],沒有填
02/18 07:38, 79F

02/18 07:38, 1月前 , 80F
息,自己的錢左手換右手,然後又繳了健保補充保費,又
02/18 07:38, 80F

02/18 07:39, 1月前 , 81F
推升了自己國內所得級距一個等級,到了30%。慘!比慘還
02/18 07:39, 81F

02/18 07:40, 1月前 , 82F
慘!比悲傷還悲傷。自此後,只要看到國內的股票除息,或
02/18 07:40, 82F

02/18 07:40, 1月前 , 83F
配很多股息,就自動省略。萬一不幸持有,一律除息前
02/18 07:40, 83F

02/18 07:42, 1月前 , 84F
跳船,棄息而跑。國外的股票,當然找應在美發行的ADR當
02/18 07:42, 84F

02/18 07:42, 1月前 , 85F
中不用扣稅的英國。弄一弄,實際上,超出750萬元部分的
02/18 07:42, 85F

02/18 07:43, 1月前 , 86F
扣稅都是20%。不會推升所得級距。其實任何事物都是相對
02/18 07:43, 86F

02/18 07:44, 1月前 , 87F
觀點,相對數字。想到避免了30%甚至40%的稅率,20%其實
02/18 07:44, 87F

02/18 07:45, 1月前 , 88F
很可口,很美味。無論是否真的海外所得750萬免稅,這都
02/18 07:45, 88F

02/18 07:46, 1月前 , 89F
是老婆去報稅,重點在於超過後,就是那20%。只要回頭看
02/18 07:46, 89F

02/18 07:47, 1月前 , 90F
30%,甚至40%的稅率,你真的會覺得20%很香甜!
02/18 07:47, 90F

02/18 07:48, 1月前 , 91F
當你國內所得級距達20%後,個人覺得,如果投資國內的
02/18 07:48, 91F

02/18 07:49, 1月前 , 92F
高股息股,穩穩配息,如果配的息太多,稅率真的很可怕
02/18 07:49, 92F

02/18 07:50, 1月前 , 93F
在你的所得級距已經邁向愈來愈高的時候,國內的股票投
02/18 07:50, 93F

02/18 07:51, 1月前 , 94F
資,真的只能賺資本利得[完全不用扣稅,只繳證交稅]
02/18 07:51, 94F

02/18 07:52, 1月前 , 95F
小弟上船隊去金銀島搬了一大堆金銀回家,只繳了證交稅
02/18 07:52, 95F

02/18 07:53, 1月前 , 96F
在整個航行的過程當中,完全沒有參與到除息。在除息前
02/18 07:53, 96F

02/18 07:54, 1月前 , 97F
早就直接跳船了。如果是在國內成立投資公司持有,就要
02/18 07:54, 97F

02/18 07:54, 1月前 , 98F
繳交資本利得的稅。因此,如果要長期領國內的上市櫃公
02/18 07:54, 98F

02/18 07:55, 1月前 , 99F
師的股息,應該成立投資公司,遲滯股息的獲利,控制股
02/18 07:55, 99F

02/18 07:56, 1月前 , 100F
息入到個人帳戶的盈餘分配。但是要賺資本利得,還是
02/18 07:56, 100F

02/18 07:57, 1月前 , 101F
個人帳戶比較好,不會有資本利得的稅務。
02/18 07:57, 101F

02/18 08:00, 1月前 , 102F
很多金融投資書籍,高歌配息有多好,有多棒!但是他們
02/18 08:00, 102F

02/18 08:00, 1月前 , 103F
沒有加註的是,實務上,扣稅可能會讓你的真實獲利打很
02/18 08:00, 103F

02/18 08:02, 1月前 , 104F
多折扣。那些高歌配息的書,沒有將扣稅這一項導致的減
02/18 08:02, 104F

02/18 08:02, 1月前 , 105F
損真正呈現。如果加上扣稅,很多人的收益,恐怕就很悲
02/18 08:02, 105F

02/18 08:03, 1月前 , 106F
傷,有時候真的比悲傷還悲傷了。為了賣書,為了行銷
02/18 08:03, 106F

02/18 08:04, 1月前 , 107F
書籍,只講稅前。如果加上稅率的話,就要慎思了!
02/18 08:04, 107F

02/18 08:07, 1月前 , 108F
小弟純粹分享心得,當然正確的見解還是以各位專家為準
02/18 08:07, 108F

02/18 08:08, 1月前 , 109F
小弟本身非金融專業,對金融的見解,必然不完全,以上
02/18 08:08, 109F

02/18 08:09, 1月前 , 110F
必定有些錯誤。先謝謝各位大哥的指正。先謝謝了!
02/18 08:09, 110F

02/18 08:09, 1月前 , 111F
PS分享彼此的經驗,只會讓彼此更美好。小弟錢賺得夠多
02/18 08:09, 111F

02/18 08:10, 1月前 , 112F
了,不會想要出名[人怕出名豬怕肥],也不會想出書,更
02/18 08:10, 112F

02/18 08:11, 1月前 , 113F
不會想炫耀甚麼,畢竟,放在口袋裡的錢,才是真實的!
02/18 08:11, 113F

02/18 08:11, 1月前 , 114F
虛名與稱讚,都是假的啦!大家討論,彼此漏氣求進步!
02/18 08:11, 114F
文章代碼(AID): #1dhCeKZj (Foreign_Inv)
文章代碼(AID): #1dhCeKZj (Foreign_I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