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年輕人(30歲前)不該買債券,真的嗎?

看板Foreign_Inv (海外投資)作者 (一期一會)時間8小時前 (2025/02/22 20:33), 8小時前編輯推噓9(9018)
留言27則, 8人參與, 3小時前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年輕人該持有更多股票」這個主張,常見的講法有兩個: 一、Lifecycle 模型下,年輕人有很多未來的薪資收入,而薪資收入相對安全,比較類似 債券,所以可以持有更多股票。 二、股票長期而言比短期安全,年輕人有更多時間可以等股票漲回來。 === 原則上,「講法一」對於領薪水的年輕人是合理的 如果沒有來自長輩的大筆贈與或繼承 年輕人在 Lifecycle 模型下也往往會得出超過100%的理想股票比重 但薪資收入也並非全無風險,根據職業類別的不同,這個「類似債券」也可能是類似高收 益債,不見得是類似公債,用以計算股票比重可能要將此納入考慮。 如果是走創業路線的年輕人,收入的風險會更高 可能反而該多持有一些債券也說不定 === 「講法二」則有待商榷。 如果股票報酬率滿足獨立同分佈,那「講法二」是錯的。 雖然長期來說,股票的累積報酬率的期望值會越來越高,但分佈會越來越廣。賠錢的機率 雖然減少,但大賠的深度卻會更深。當同時考慮兩者時,股票長期而言並沒有比較安全。 如果股價有均值回歸(mean reversion)的特性,則「講法二」有一部分是對的。 === 股價有均值回歸的特性嗎? 我們可以觀察到,dividend/earning的波動性,一般來說比股價的波動性小。 在 dividend discount model 下,股價似乎會有部分均值回歸的特性。 === 如果股價有均值回歸的特性,其速度如何? Spierdijk et al. 對股價均值回歸的半衰期的估計是2~23年。 「準確估計長期均值回歸的程度需要非常長的股價歷史,但這是得不到的。舉例來說, 若股價每20年回歸一次基本面,需要至少1000~2000年的觀察資料才能取得可靠估計。」 === 如果股價有均值回歸的特性,對理想股票比重的影響? Spierdijk 在另一篇文章中,做了一些假設: 每月股價有預期報酬率0.9%、暫時波動度3.2%、永久波動度3.2% 暫時波動度的半衰期2.3年。 (如上所述,要準確估計參數很困難,這些假設姑且看似合理。) 若假設有均值回歸,這些參數下,得到的推論是: 20年持有期的股票理想比重,會比1年持有期的理想比重,多出0.3~0.4倍左右。 (比如1年持有期的理想比重若是50%,則20年約65~70%。) 有效應,但不是非常強烈。 但「講法二」的難點,大概還是參數估計的不可靠。 === Reference: Spierdijk, Laura and Bikker, Jacob Antoon and van den Hoek, Pieter, Mean Reversion in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20th Century (April 1, 2010). De Nederlandsche Bank Working Paper No. 247,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1947305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1947305 Spierdijk, Laura and Bikker, Jacob Antoon, Mean Reversion in Stock Prices: Implications for Long-Term Investors (April 25, 2012). De Nederlandsche Bank Working Paper No. 343,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2046093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2046093 -- So stand by your glasses steady, Here’s good luck to the man in the sky, Here’s a toast to the dead already, Three cheers for the next man to di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61.1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oreign_Inv/M.1740227623.A.334.html ※ 編輯: daze (114.39.61.140 臺灣), 02/22/2025 20:49:45

02/22 21:19, 7小時前 , 1F
02/22 21:19, 1F

02/22 22:12, 6小時前 , 2F
這只討論了實際的數字,不包含另外一種概念。年輕的時
02/22 22:12, 2F

02/22 22:14, 6小時前 , 3F
候更有跌倒與失敗的本錢,畢竟年輕時進入股票市場,更
02/22 22:14, 3F

02/22 22:15, 6小時前 , 4F
有賠錢的本錢[青春就是本錢],輸錢不代表是真的輸錢!
02/22 22:15, 4F

02/22 22:17, 6小時前 , 5F
也許失敗的經驗,會是以後成功的基礎。一開始就擁有債
02/22 22:17, 5F

02/22 22:18, 6小時前 , 6F
好像太保守了。一開始個人覺得應該是股票100%。原因是
02/22 22:18, 6F

02/22 22:19, 6小時前 , 7F
未來的工作收入,依然可期。也就是有失敗的本錢!
02/22 22:19, 7F

02/22 22:20, 6小時前 , 8F
用當時的少量的金錢[畢竟一開始,大家的本金都少],努
02/22 22:20, 8F

02/22 22:22, 6小時前 , 9F
力嘗試,書本與實戰中間距離很遙遠
02/22 22:22, 9F

02/22 22:48, 6小時前 , 10F
德國Bodo Schafer的著作[小狗錢錢]有一段話:在嘗試之前
02/22 22:48, 10F

02/22 22:50, 6小時前 , 11F
不要提前作出判斷。怎麼樣?不是要你去試看看。而是直接
02/22 22:50, 11F

02/22 22:50, 6小時前 , 12F
推~
02/22 22:50, 12F

02/22 22:51, 6小時前 , 13F
去做。....沒有甚麼試看看,只有做還是不做兩種選擇而
02/22 22:51, 13F

02/22 22:52, 6小時前 , 14F
已。-->個人覺得,無論是多少比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
02/22 22:52, 14F

02/22 22:53, 6小時前 , 15F
法,做就對了!自己親自去實際體驗,JUST DO IT
02/22 22:53, 15F

02/22 22:54, 6小時前 , 16F
我以前剛入股市,就是100%投入,輸得很多,賠得很多!
02/22 22:54, 16F

02/22 22:55, 6小時前 , 17F
我就是相信,我禁得起鐵拳,JUST DO IT,也真的被鐵拳!
02/22 22:55, 17F

02/22 22:56, 6小時前 , 18F
無論多少比例,自己覺得喜歡,高興就捲起袖子,直接幹!
02/22 22:56, 18F

02/22 23:05, 5小時前 , 19F
02/22 23:05, 19F

02/22 23:07, 5小時前 , 20F
推~ 年輕雖理論上更有本錢承受失敗,但年輕資產少重跌一
02/22 23:07, 20F

02/22 23:07, 5小時前 , 21F
個30%以上,雖然一輩子回過頭來看損失的金額比例是小的,
02/22 23:07, 21F

02/22 23:07, 5小時前 , 22F
真的也很可能對人生產生重大影響,影響結婚、房子頭期款
02/22 23:07, 22F

02/22 23:07, 5小時前 , 23F
等等。看各人選擇,但至少都需要知道風險,想好最差狀況
02/22 23:07, 23F

02/22 23:07, 5小時前 , 24F
才保險
02/22 23:07, 24F

02/23 00:49, 4小時前 , 25F
海湖莊園:
02/23 00:49, 25F

02/23 01:00, 4小時前 , 26F
推,好久沒看到有明確ref的文章了
02/23 01:00, 26F

02/23 01:17, 3小時前 , 27F
我是偏激憤世嫉俗肥宅 不打算買債 如果真的崩了我就7414
02/23 01:17, 27F
文章代碼(AID): #1dkSGdCq (Foreign_Inv)
文章代碼(AID): #1dkSGdCq (Foreign_I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