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估算專案所需時間與成本

看板P_Management (專案/產品管理)作者 (awful)時間13年前 (2012/07/05 10:5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2 (看更多)
※ 引述《chadtracy (無名)》之銘言: : : 我舉例好了: : : 現在我手上就有一個正在談變更設計的案子,要改connector, 改cable, 改電源IC, : : 最後要確保EMI一定要過,還要解決客戶發現的當機問題.... : : 資源:硬體RDx2, layoutx1, 軟體RDx1。 : : 驗證:EMI報告,功能測試報告。 : : 時程:客戶希望9月要交貨。 : : 步驟 開始時間 工作內容 工作時間 : : step1 現在 完成layout 1week (5days) : : step2 7月中 生產PCBA sample 2weeks (10days) : : step3 8月初 軟硬體測試與EMI試驗 2weeks (10days) : : step4 8月中 量產 2weeks (10days) : : step5 9月初 交付客戶 : : RD對此時程的看法是: : : 「測試如果都一次就全部通過當然OK,但是想也知道不會這麼順利」 : : 「我沒辦法保證一定兩個禮拜可以完成,因為硬體每多改版一次就會多兩個禮拜」 : 阿諾,這樣講下去的話就變成我在幫你解決問題了。 : 我大概的解釋幾個切入點,你自己去想細節怎麼作。 很抱歉要讓版友幫我解決問題,但是目前我實在沒有什麼頭緒,任何意見都非常感激。 要是失敗的話就當案例分享吧.... : Step1在執行前,你們的DM跟EE有沒有就這個rework去做相關的推演? : 通常在Motherboard Gerber前,這樣的Solution都要經過Engineering Review : 有沒有辦法就現行的版子弄一兩張Rework給EA作訊號,給SIT作測試 公司沒有獨立的DM/EA/SIT,這些部分全部就是靠那兩個HW RD。 : 基本上你要節省時間就是放量,沒有量就是免談。 : 擔心測試跟改版有問題,就是一開始先想清楚怎麼Build in quality 我跟RD強調過這點,但我也知道to err is human : 另外測試的兩周的Coverage呢? : Change Scope, related impact : 相關的Stress跟Functional testing有沒有考慮進去 : 量產的時候在所謂的Build in Image跟Run in Stress : 有沒有放進客戶會用的script作測試? 測試有包含這些部分 : : RD普遍對於拆分工作計算時間此點不表贊同。 : : 「實驗debug要弄多久沒有辦法事先計算,你看上次那個xx案子原本說2個月要結案, : : 最後又拖過一年,還不是每個月都在收新的bug list」 : 所以我才說人家不會買你要拆WBS 那像這種產品開發專案上WBS有幫助嗎? : 最卑劣的作法就是一刀切 : 你前面砍一刀project award,後面砍一刀時間到東西要交 : 這是壓事情跟壓榨工程師極限最卑劣的作法 是,但是公司目前現況普遍如此。 我也不想讓這樣的情況再繼續重復,才來請教版友們的經驗。 : : RD資源就這樣了,沒有額外的Tiger Team。 : : 時間到亮紅燈,也只能加班繼續作。 : : 我也很慚愧沒辦法找出其他方式幫助RD。 : 你如果是PM,這樣雙手一攤,你要你的RD去死嗎? : 你要做的就是想盡辦法偷時間,想辦法能偷跑就要偷跑 : 能幫RD爭取多少時間就是你能幫RD作事情的方式。 : 怎麼爭取時間,這個看個人本事。 能偷跑,能提前知會,能儘早把任何訊息pass給RD我都做了。 早到連前一個案子都還沒結束就已經所有人都知道了。 跟客戶開會拖延交貨時間也在做了。頂多多兩週的時間。 : : 開會把所有RD找來也就四個人.... : : Layout是聽HW指示佈線,沒什麼責任, : : HW RD自己兼測試,所以也沒什麼好互咬.... : 那你們就有一個很大的盲點,叫RD作測試就等於叫校長撞鐘 : 怎麼抓出來的issue都不是客戶看到的... : 這種錢真的不能省。 我很清楚這個盲點,也在主管會議上反映過這個問題。 「公司現在沒有錢,也沒有額外的人力」 「等公司規模成長之後一定blabla...」 -- Just because you feel it doesn't mean it's there Just because you feel it doesn't mean it's there -<There There>, Radiohea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0.94.79
文章代碼(AID): #1FzGAoTJ (P_Managem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zGAoTJ (P_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