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補助台電千億就不會漲電價?黃士修揭「補貼都用來買綠電」:明年仍然要漲的
看板Stock (股票)作者hamasakiayu (ayumi)時間4天前發表 (2025/03/26 02:33), 4天前編輯推噓187(207推 20噓 329→)留言556則, 212人參與, 2天前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 引述《KKlin813 (木星人)》之銘言:
: 幾個常聽到的台灣能源錯誤資訊
: 1. 台電為什麼不賣綠電憑證
: 因為台電現在減碳一部份是計入購買的綠電
: 所以才可以做到近幾年大幅較低碳排
: 而且綠電憑證有很嚴格的審查
: 台電買進來等於是用在自己
: 根本無法賣很多人理想的高價憑證
: 也就是常聽到的
: 「啊你支持綠電你買,你風電一度付7塊;
: 我支持核電我用便宜的,我一度付2塊。」
那要先問的是
請問碳排降低是誰要求的?
當初台積電他們去參與RE100
是因為他們的歐美大客戶要求,否則他們就會轉單
或者秉持台積電的企業社會責任才去參與
請問台電的主要客戶是誰?
台電有沒有賣過一度電給歐美的市場?(那種去友邦幫人蓋電廠的就別說了)
既然台電的主要客戶是國內
對台電進行碳稅的要求也是政府自己
碳費徵收懶人包》首波徵收對象有誰?如何計算、何時繳費?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bon-reduction/blog/3014396
根據環境部公布的「碳費收費辦法草案」,首批碳費徵收對象為年排碳量超過2.5萬公噸
的事業體,包含電力業、鋼鐵業、煉油業、水泥業、半導體業、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
、石化業等產業。
你說台電綠能不能賣憑證
是為了台電自己抵碳稅之用
先說到2026年才開始開徵
那為啥前面十年台電手上兩百多億度的綠能
卻以高價買入,低價賣出
造成每年破百億的虧損
到底是在幹嘛?
台電沒對外營業,老外課不到他碳稅
台灣自己又是2026才開徵
結果台電整整十年不把躉購綠能轉賣綠能憑證出去
賠了上千億
邏輯到底是甚麼?
再來
那現在經濟部的RE30方案
是沒有綠能憑證的
但經濟部說企業採購後可以拿來抵2026年開徵的碳稅
好玩的事情來了
請問,這些電被台電賣出去給客戶抵碳排後
那台電自己到底能不能再抵一次?
答案是不行
那現在台電搞RE30到底是在幹嘛?
不是說要拿來抵台電的碳排嗎?
且根據政府資料,台灣的碳排來源主要來自於電力業(火力發電)
台電就是全台灣碳排最高的企業
而企業要抵碳稅的最好方法只有採購綠能或低碳電力
目前台電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綠能與低碳能源供應者
要立即滿足企業抵碳需求
最合理的作法是讓台電供應
結果政府選擇對台電開徵碳稅
而台電為了不讓自己一年繳超過15億元以上
碳費300元終於拍板,為何經濟部、環團、業界都不滿?一文解析
https://reurl.cc/j98ERq
台電根據全台火力電廠碳排量,以每噸300元一般費率計算,每年約需繳交15億元碳費。
台電表示,目前狀況對於營運成本影響不大。
要更多的高價躉購綠能來抵碳排
台電從每年600億綠能採購費用,一路上看900億,1900億
到2026預估是2200億
零元的那些就不用說了,人家主要是要走市場,不想走躉購
以現行電價來看,台電每年約當賠掉600億元
為了不要繳不到100億,跑去賠600億
這操作
難怪台電的財務虧損越來越高啊
所以現在要解決台電的虧損很簡單
不要對台電課碳稅
或者讓台電決定去賣綠能憑證
台電就是低碳能源主要供應者
你政府還課台電碳稅
讓台電以抵碳排為由
無法釋出低碳能源
根本沒邏輯(為了不到100億的稅,要賠600億元)
那其它綠能發電業者難道就不用抵?
那其它綠能發電業者難道就不賣綠能了?喝西北風?
所以以後抵碳問題,全都交給企業自己成立綠能發電業嗎?
根本不合理啊
再說回頭
2026年才課碳稅
2016年碳稅的概念我怕還很模糊吧
所以說台電不能把躉購綠能賣綠能憑證達到損益兩平
而是一直虧損下去
是為了抵碳排,根本不合理
當年躉購的目的只有一個
就台灣綠能那時還在起步
透過國家(台電)大量投資,產生需求
就會出現供應鏈
以期未來綠能的成本能大幅降低(目前也有看到成效)
所以當年台電躉購,完全就是補貼綠能的性質
沒有其他原因
但現在的問題是
政府沒預料到台電賠死了啊~~
烏俄戰爭電價凍漲,讓台電賠了五千億
其中還有幾千億是由中油吸收沒給台電虧到
加上核電逐步廢除,電價成本越來越高
弄到現在已經是成本3.7元/度高於3.5元/度售價
賣一度賠一度
那你政府還繼續讓台電維持既有計畫補貼綠能下去
要不就是漲電價,要不就是政府編幾千億預算去填坑
沒其他路了啊
所以經濟部才在那邊推RE30
每度售價高達5-6元/度
目的就是要償債填坑啊
台電都要死了,負債比高達92%(核四這時還是資產,沒認列虧損)
還在那邊抵碳排?
趕快把手上的加價賣一賣(綠能+核能),乖乖去繳碳稅比較實在啦
讓台電不賣,拿綠能抵碳排的結果就是
1.台電補貼綠能的坑沒錢填,拖垮台電財務
2.企業要抵碳排,買不到足夠綠能(現今一年才不到100億度憑證釋出)
就為了宣傳台電或者政府減碳政績
讓台電與企業競爭力都受損
完全不理解這種腦迴路在幹嘛
: 2. 韌性電網 跟 發電成本
: 所謂韌性電網
: 就是假設某個地方缺電
: 我還有其他備用的機組可以發電
: 那我就不會大規模停電啦
: 這問題牽扯到稼動率
: 我們都知道讓機台操整天
: 稼動率操到99.99%
: 所生產的成品可以降低成本
: 而擺在那不用當備用的機台
: 稼動率低單位生產成本就高
: 換句話說
: 你要便宜的電 基礎就操好操滿
: 你要很多備用的機組 那每度電生產成本就高
: 所以「我要不停電,我又要便宜的電」
: 這是不合理的
你知道甚麼叫法定備用容量率嗎?
目的就是為了你所說的這個問題
就是準備預期的最高用電量之上的發電能力
隨時補上意外狀況的缺口
目前法定容量率是15%
也就是我們要用2000億度電
我們實際能發的要到2300億度以上才安全
有300億度以上的容錯空間可以使用
講個現實發生的例子
蔡政府三次全台大停電中的一次
大停電後接大限電
就是因為火發電廠在約下午三四點跳機
此時備轉容量率還高於跳機的容量
按理講,只要備援機組快速升載
應該就能快速的處理掉這個問題
後面的大限電更不可能發生
但問題來了
1.當時是枯水期,被列為備援機組的抽蓄發電中水量不足
水量不足,抽蓄發電當然不能全力作動
2.時近下午,高峰可以發出10%電力的太陽能逐漸衰弱
結果就是紙面上備轉容量高於跳機容量
但我們沒水,無法用抽蓄應急
我們沒光,無法用太陽能應急
我們沒風,無法用風力應急
結果就是全台大解聯
大解聯就衝擊到其他火發機組,造成連環反應
剩下來就是全台大停電+大限電
所以過去台電對能源的分類是這樣的
1.基載能源:燃煤、水力、核能(長時間發動降低成本)
2.中載能源:燃氣(快速升降載)
3.尖載能源:燃油(超快速升降載,最貴,沒事不會拿來發電)
4.補充能源:綠能(看天吃飯,有優先供電權,有它在,其它中尖載要降載讓它)
「我要不停電,我又要便宜的電」
過去台電倒是能做到不全台大停電,又便宜的要死
每年還可以上繳數百億獲利給政府
現在你拉高綠能
因為無法控制自然氣候
所以必須準備相應足夠的備用容量因應綠能的間歇性與不穩定
譬如德國
在前幾年他的備用容量率就超過100%
僅靠火力發電,完全不用綠能
就可以完全供應德國境內的電力需求
而台灣二十年之內
還有一大段時間都低於法定備用容量率15%以下
且15%還是兩次修法調降後的結果~~
: 3. 台灣根本沒有真正的擁核派
: 有些人說自己是擁核派
: 來看看做了哪些事
: 核終選了台東,台東拒絕公投
: 核終選了馬祖,馬祖拒絕
: 侯友宜朱立倫卡核一乾式貯存2024才過
: 今年核二乾式貯存就看他要不要給過
: 盧秀燕拒絕核電廠
: 擁核的每個都說蓋我家
: 要蓋的時候又不要了
首先
核電廠或終處場選址
目前依法是不用經過公投的
高放廢棄物管制條例草案由蔡政府提出
躺過兩任完全執政的政府
目前還躺在立法院,毫無反應,就是個NPC
所以拒絕公投
又怎樣?
現在四接五接有要公投嗎?
不是環評委員環評通過後就可以啟動計畫了?
而朱侯盧當年的立場就是反核啊
他們反對核電廠,有甚麼不對?
而核一乾處過了
現在朱侯又有在擋了嗎?
沒有嘛
那現在又有甚麼問題?
且說到當地人
怎麼恆春人跟你講的反應不太一樣啊?
與核三共存40年──地方頭人力挺延役,屏東恆春居民為何避談反核?
https://reurl.cc/j98KYm
還是你是貢寮萬里人?
至少我自己是新北人,距離核二30公里內
我支持核二延役
到底誰說支持核能,又說蓋自己家不要的?
: 4. 在不斷被拒絕的過程中只有南部在蓋電廠
: 北部人瘋狂拒絕能源開發
: 從內湖變電站到桃園三接基隆四接
: 都很難推行
: 但這段期間台灣南部太陽能建設飛快
: 每天發電量可見
: 如果沒有這些建設
: 台灣電早就不夠用
: (核電乾式貯存被卡 壽命更短)
太陽能是因為氣候關係
北部日照明顯比南部低
且北部土地成本高
不選擇北部開發,原因不是很明顯嗎?
其次,三接與四接到底能發甚麼電?
不是儲氣廠嗎?
發電的是大潭,該蓋的都蓋了
是又被反對甚麼?
真正被弄掉的是核四與深澳兩座電廠
深澳是燃煤,現在政府說要減少的東西
核四是核能,是政府說2025要消失的東西
且核四你支持嗎?
你都不支持了
還怪北部會不會太奇怪?
政府自己廢掉兩座高發電量的電廠
每年可供給數百億度低廉穩定能源
然後說還好有太陽能
.......
阿,之前別廢不就沒事了?
台電財報也不會這麼難看啊
更別提光電在南部搞得怎樣?
有很好嗎?
正當營業我不說啦
一堆是巧設合約後門
欺騙老農騙地
或者是黑幫介入
官商勾結等等情事
俯仰即是
: 5. 強韌電網計劃
: 因為太陽能、風力等分散式發電
: 可以避免單一發電廠事故停機造成的危害
: 舉例來說 高雄興達發電廠事故
: 造成全台大停電
: 假設未來單壓核四
: 核四好猛機組全滿發8GW的電量
: 結果一出來的超高電壓被颱風地震弄垮
: 電送不出來 一樣全掛
: 但台灣分散式電網新增很多
: 直接拉進科學園區的超高壓電
: 未來科學園區跟一般民用或其他產業
: 是走不同電網
: 減少單一事故造成的大規模停電
這說法也不太正確
因為電網是類似人類的血管
有微血管,也有主動脈
你主動脈破損
微血管再多,血也是不夠送到心臟
就沒路徑啊~~
太陽能與風力如果走分散式
那給他的輸電電纜就是微血管
還是要集中在變電所多次降壓才會送到用戶手上
不可能剛出電廠就先降壓兩次
那你耗損更高,維護費也更高
台灣以前發生南北送電的大動脈掛掉
如果當時各地有你所說的分散式光風,其實也沒毛用啊
而如果是集中式的光風
那本質就跟火發核能電廠一樣概念
其它電廠會遇到的狀況
光風一樣有可能遭遇
所以大動脈掛掉,集中式光風一樣送不出電來
而分散式電網要達到你說的效果
就要形成個別的獨立電網
也就是
在電網覆蓋的一定區域之內
可以由現場的發電設備提供需求的電力
譬如離島
離島是獨立式電網
所有供電由島上發電上自己提供
所以當本島大跳電
也跟他們毛關係都沒有
但反之,當離島大跳電
我們本島有再多電也救不了他們
且以台灣實際的獨立電網看
以前吹很兇的東吉島
說達到全太陽能發電很厲害
但被當地的島民吐槽說
對啊,全太陽能發電
但為了怕跳電,燃油發電機也不能停
結果就變成你二段說的稼動率太低
太陽能發電要成本
備援的燃油發電也要成本
結果一度電直接給燃油發,還便宜得多
用這個概念回到台灣
不就是在台灣分化很多獨立式電網
北部供電由北部自己提供
南部供電由南部自己提供
不要南電北送,不要西電南送
但,因為有能自己發電的能力
所以我們就要把各別電網給切斷連結嗎?
例如歐盟一堆國家
他們本來就可以自己發電
但,為了你所謂的分散式獨立電網安全可靠
他們要切斷與歐陸電網的連結自給自足嗎?
當然不是
所以你講的獨立電網
最後都還是要串連在一起
更能增加供電可靠度啊
特別有些地區,他靠鄰國的發電廠更近
從自家輸電反而耗損高
難道也是應該要用自家電,而不買外國電嗎?
又台灣才多大而已?有美國一個州大嗎?(別跟我說羅德島)
搞一堆電網互不相通,是在想甚麼?
搞一堆獨立電網相通
那跟現在大電網又有甚麼不同?
可靠度最終都還是要看主動脈與備用容量率啊
現在澎湖都要接海底電纜到台灣了
既然獨立電網這麼讚
為啥澎湖還要接電纜回台?
: 股點,電線電纜股:
: 大亞、合機、華電、億泰…
電線電纜股我是支持的
未來綠能只會越來越多
這些電線電纜的需求只會更大
可以關注
: 當然AIT表明的立場
: 我覺得會是未來台灣能源轉型的關鍵
: 有提到地熱、核電、智慧電網
: 1)智慧電網剛剛說了
智慧電網又不會無中生有的發電
就跟三四五接都不會發電一樣啊 = =a
: 2)地熱目前只有中油投入較多的資金在做
: 而地熱目前可以跟美國日本土耳其合作
: 假如成功 地熱會是很好的「基載再生能源」
: 這當然會排擠到許多人詬病的風電跟太陽能發展
: 所以我個人覺得地熱發展實際阻礙再於利益
: 不然地熱是很有潛力的
地熱存在已久的問題就是管線腐蝕無法處理
就會不斷地疊高成本
再材料技術提高之前
我依舊不看好
: 3)核能部份如果美國都說要蓋
: 實際一點
: 大家都知道台灣核電很大一部分是政治議題
: 假如美國民主的核電外送到台灣
: 能夠讓政治口水少一點
: 讓台灣重新回到擁核的國家
: 也不是不行
: 到時候乾式貯存搞不好蓋一堆
美國自己就一堆了
不就是一堆水泥桶而已
有甚麼問題嗎?
: 誰都擋不住
: 搞不好更新技術的核電進來
: 核五六七八
: 但這不表示有便宜的電可以用
: 還是要漲電價…
: 所以在那邊吵不漲電價的
: 基本上都可以不用理他了
最近商轉的芬蘭LO3
台電自己說每度成本低於三元(還是工期大幅延宕大幅追加預算後的結果)
台灣現在平均電價為3.49元
等於每度電至少賺0.5元
如果採20%新核(600億度),至少每年帶來300億元獲利
改換綠能躉購,則每年賠900億元虧損
一來一往影響台電財報1200億元
超過政府要補助台電的1千億
而政府說,台電補助一千億,今年可免漲電價
你說哩?
如果用400億延役,200億新核
則每年至少帶來900億元獲利
一來一往以饗台電財報1800億
不但不用漲電價,台電還多八百億可以償債
減少台電員工爆料每年超過300億元的利息虧損
且四年後,就可以讓核四的虧損3000億歸零
你說哩?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175.2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42956396.A.DD0.html
噓
03/26 10:38,
4天前
, 1F
03/26 10:38, 1F
現在好像把綠能放尖載了嗎?
問題是綠能本身又沒有快速升降載的能力
放在尖載本身我也覺得很怪
如果以優先發電的法規要求看
反而應該放在基載
另外一提
我這發電分類方式是台電過去提供的
現在剛剛查了一下
只有看到火力發電那邊有說明
沒有查到更新的說法
或者由你提供看看?
推
03/26 10:41,
4天前
, 2F
03/26 10:41, 2F
→
03/26 10:41,
4天前
, 3F
03/26 10:41, 3F
推
03/26 10:42,
4天前
, 4F
03/26 10:42, 4F
→
03/26 10:42,
4天前
, 5F
03/26 10:42, 5F
推
03/26 10:42,
4天前
, 6F
03/26 10:42, 6F
推
03/26 10:42,
4天前
, 7F
03/26 10:42, 7F
減碳就可以用核能了
推
03/26 10:43,
4天前
, 8F
03/26 10:43, 8F
推
03/26 10:44,
4天前
, 9F
03/26 10:44, 9F
推
03/26 10:44,
4天前
, 10F
03/26 10:44, 10F
→
03/26 10:46,
4天前
, 11F
03/26 10:46, 11F
※ 編輯: hamasakiayu (114.32.175.216 臺灣), 03/26/2025 10:49:04
→
03/26 10:47,
4天前
, 12F
03/26 10:47, 12F
推
03/26 10:48,
4天前
, 13F
03/26 10:48, 13F
推
03/26 10:48,
4天前
, 14F
03/26 10:48, 14F
→
03/26 10:48,
4天前
, 15F
03/26 10:48, 15F
推
03/26 10:48,
4天前
, 16F
03/26 10:48, 16F
推
03/26 10:49,
4天前
, 17F
03/26 10:49, 17F
推
03/26 10:50,
4天前
, 18F
03/26 10:50, 18F
推
03/26 10:53,
4天前
, 19F
03/26 10:53, 19F
推
03/26 10:53,
4天前
, 20F
03/26 10:53, 20F
→
03/26 10:53,
4天前
, 21F
03/26 10:53, 21F
推
03/26 10:53,
4天前
, 22F
03/26 10:53, 22F
推
03/26 10:54,
4天前
, 23F
03/26 10:54, 23F
→
03/26 10:54,
4天前
, 24F
03/26 10:54, 24F
→
03/26 10:54,
4天前
, 25F
03/26 10:54, 25F
推
03/26 10:55,
4天前
, 26F
03/26 10:55, 26F
→
03/26 10:55,
4天前
, 27F
03/26 10:55, 27F
推
03/26 10:55,
4天前
, 28F
03/26 10:55, 28F
→
03/26 10:55,
4天前
, 29F
03/26 10:55, 29F
→
03/26 10:56,
4天前
, 30F
03/26 10:56, 30F
→
03/26 10:56,
4天前
, 31F
03/26 10:56, 31F
→
03/26 10:56,
4天前
, 32F
03/26 10:56, 32F
→
03/26 10:56,
4天前
, 33F
03/26 10:56, 33F
推
03/26 10:59,
4天前
, 34F
03/26 10:59, 34F
推
03/26 11:00,
4天前
, 35F
03/26 11:00, 35F
→
03/26 11:00,
4天前
, 36F
03/26 11:00, 36F
還有 480 則推文
→
03/26 17:41,
3天前
, 517F
03/26 17:41, 517F
推
03/26 18:03,
3天前
, 518F
03/26 18:03, 518F
推
03/26 18:03,
3天前
, 519F
03/26 18:03, 519F
推
03/26 18:10,
3天前
, 520F
03/26 18:10, 520F
推
03/26 18:22,
3天前
, 521F
03/26 18:22, 521F
推
03/26 18:23,
3天前
, 522F
03/26 18:23, 522F
推
03/26 18:30,
3天前
, 523F
03/26 18:30, 523F
推
03/26 18:37,
3天前
, 524F
03/26 18:37, 524F
→
03/26 18:56,
3天前
, 525F
03/26 18:56, 525F
推
03/26 19:01,
3天前
, 526F
03/26 19:01, 526F
推
03/26 19:16,
3天前
, 527F
03/26 19:16, 527F
推
03/26 19:17,
3天前
, 528F
03/26 19:17, 528F
推
03/26 19:29,
3天前
, 529F
03/26 19:29, 529F
推
03/26 20:10,
3天前
, 530F
03/26 20:10, 530F
推
03/26 20:34,
3天前
, 531F
03/26 20:34, 531F
推
03/26 20:58,
3天前
, 532F
03/26 20:58, 532F
推
03/26 20:59,
3天前
, 533F
03/26 20:59, 533F
推
03/26 21:01,
3天前
, 534F
03/26 21:01, 534F
推
03/26 21:02,
3天前
, 535F
03/26 21:02, 535F
噓
03/26 21:07,
3天前
, 536F
03/26 21:07, 536F
推
03/26 21:16,
3天前
, 537F
03/26 21:16, 537F
推
03/26 21:51,
3天前
, 538F
03/26 21:51, 538F
推
03/26 21:51,
3天前
, 539F
03/26 21:51, 539F
推
03/26 22:23,
3天前
, 540F
03/26 22:23, 540F
噓
03/26 23:29,
3天前
, 541F
03/26 23:29, 541F
→
03/27 00:11,
3天前
, 542F
03/27 00:11, 542F
推
03/27 00:26,
3天前
, 543F
03/27 00:26, 543F
推
03/27 00:43,
3天前
, 544F
03/27 00:43, 544F
推
03/27 09:26,
3天前
, 545F
03/27 09:26, 545F
推
03/27 13:52,
2天前
, 546F
03/27 13:52, 546F
推
03/27 14:03,
2天前
, 547F
03/27 14:03, 547F
→
03/27 14:03,
2天前
, 548F
03/27 14:03, 548F
→
03/27 14:03,
2天前
, 549F
03/27 14:03, 549F
推
03/27 14:11,
2天前
, 550F
03/27 14:11, 550F
→
03/27 14:11,
2天前
, 551F
03/27 14:11, 551F
→
03/27 14:11,
2天前
, 552F
03/27 14:11, 552F
→
03/27 14:11,
2天前
, 553F
03/27 14:11, 553F
推
03/27 14:16,
2天前
, 554F
03/27 14:16, 554F
→
03/27 14:17,
2天前
, 555F
03/27 14:17, 555F
→
03/27 14:17,
2天前
, 556F
03/27 14:17, 556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Stock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