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閩南語與古代漢語的關係的誤解

看板TW-language (臺語板)作者 ( ￾ NN￾ )時間19年前 (2005/07/20 18:39), 編輯推噓4(405)
留言9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9 (看更多)
※ 引述《cherico (好心人)》之銘言: : 這一篇很明顯的帶有個人的意識形態,一說閩語非「中原古音」、 : 二為北京話非「誤音」辨解。 : ※ : 首先說明閩語非一時一地之音,怎能推論為閩語非中原古音?上古音 : 是不是中原古音?中古音是不是中原古音? : 就因為中原古音原本就是個模糊的詞,但利用這樣的模糊性來說明中 : 原古音的不存在,顯然是不合理的。 : 閩語是唐宋之中古音為主,並保留些許上古音和後來閩語自己的變化。 : 作者提出閩語與漢代的發音不同,說明「閩語=中原古音」是無稽之談, : 那麼唐代的音照作者的道理,也不足以稱為「中原古音」了。 : 另外,大家都知道閩語只有文讀系統和中古音的規則較相近,白讀音 : 是沒有這種規則的,但這位作者卻專提出白讀音不合來講,完全不提 : 文讀音,這種選擇性說明的心態倒是十分難理解。 漢代到魏晉,再到唐宋,發音皆有不同,所謂的"中原古音",到底是哪一朝 的發音? 我認為"中原古音"的定義在聲韻學發達的今天是有問題的。 其實中原古音的說法並沒有錯,只是太含糊了,既然近代聲韻學如此發達, 在梁先生的專文中卻還是用"中原古音"帶過,不是不太合適嗎? 所以你當然可以講閩語"發源於"中原古音,只是我認為還有更好的說法 我也不想自行去定義"中原古音",我認為在聲韻學上沒有意義 再者,我說的不和的現象,包括重唇音的變化,聲調分陰陽,濁聲母消失 與唐代中古音不同者,就包含文讀音,不是單指白話音,請自行翻閱相關書籍, 這裡不再多談。因此不管是文讀音還是白話音,宣稱"就是"中原古音豈不是忽略 這些變化。 : ※ : 作者又說北京話失入聲是有跡可循的「自然」結果,那麼「跡」又是 : 什麼呢? 我提出了ptk尾在宋代韻書中漸漸變的無法分別,而在元代消失 這是一般被學術界接受的理論 : 眾所皆知南宋後北方長期被遼、金、蒙古佔領幾百年,北方漢語難道 : 不會受到其語言的影響?原作用一句「政治的產物」就一筆帶過?難 : 讓人信服。 "政治的產物"是梁說的,不是我說的,我也認為會受到北方民族語言的影響 梁的說法也值得探討。請你把我的文章看清楚,我的文路應該不至於讓你誤解 : 原作說「閩語=中原古音」是打迷糊,這句「政治的產物」倒是令人 : 更迷糊了。 還是請你去問梁,我也不清楚。 : ※ : 形聲字的聲符是古代人造字時用當時的發音來代的,閩音讀得通、北 : 京話讀不通,這不是又返回說明了誰是中原古音? : 如硬要說誰是「正」、誰是「誤」的話,我想大家心中已有定見。 既然"中原古音"沒有意義,所以我舉一個沒有意義的事當例子。 而硬要說誰是「正」、誰是「誤」當然也沒有意義。 一定是我的文章太難了,才會讓你不能了解,下次白話要寫多一點 : ※ : 其實這樣的音變自古以來一直發生,於是造了許多新字。我最常舉的 : 例字就是上古「父」唸pa、「母」唸ma,但後來音變了,於是又造了 : 「爸」「媽」。這樣的字,漢字中十分多。 在中古"父"擬音bju 扶雨切 奉母虞韻 三等合口 奉母是濁音 上古音有沒有j介音不清楚,但是應該還是念濁音b不是清音p,你的擬音有誤 : 基本上沒有人會回去講古音的,但是閩語的情況不是如此,閩語是目 : 前還十分通用的語言,要怎麼像原作說的「現代人必須揚棄它」呢? : ※ : 這一篇其實充滿了對閩語的鄙視之意,不知道板主為何mark? 我說要揚棄的是盲目崇古的心態。閩南語作為官方語言我都贊成了, 怎麼會揚棄它呢 一定是我的文章寫太難了,讓大家覺得像天書一樣, 看樣子我真的是老了,寫的文章別人看不懂,要回去檢討改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93.29

219.84.10.103 07/20, , 1F
父,扶雨切,應當是奉母[v]......
219.84.10.103 07/20, 1F

203.70.93.29 07/20, , 2F
是奉母 不過唐代並母奉母不分 發重脣音
203.70.93.29 07/20, 2F

203.70.93.29 07/20, , 3F
也就是[b]
203.70.93.29 07/20, 3F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93.29 (07/20 23:00)

203.70.93.29 07/20, , 4F
我改了 謝謝指教
203.70.93.29 07/20, 4F

218.161.57.107 07/23, , 5F
唐代並奉母不分的語料主要是守溫的三十字母
218.161.57.107 07/23, 5F

218.161.57.107 07/23, , 6F
基本上守溫代表的是唐代晚期的西北方言
218.161.57.107 07/23, 6F

218.161.57.107 07/23, , 7F
但是在隋代南方韻書玉篇已經有輕重唇分用的趨勢
218.161.57.107 07/23, 7F

218.161.57.107 07/23, , 8F
這顯示輕重唇分化有地域的差異 不能一概而論
218.161.57.107 07/23, 8F

211.74.216.230 07/26, , 9F
那我的觀念是舊的 領教領教
211.74.216.230 07/26, 9F
文章代碼(AID): #12tYd5kj (TW-languag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2tYd5kj (TW-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