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尼采<悲劇的誕生>為什麼失敗

看板ask-why (知識奧秘)作者 (zerocool)時間9年前 (2015/10/19 16:17), 9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1872年,身為希臘古典文學教授的尼采,著作<悲劇的誕生>後,遭到學者強烈抵制。 這本書是企圖瓦解太陽神阿波羅與酒神戴奧尼索斯之間的區隔。 前者是理性的哲學論述,後者是感性的行為表現。 小魯覺得很怪,同一時期德國人,似乎對席勒十分推崇。 席勒在1795年發表《論人類的審美教育書簡》一書,也是描述藉由感性之美, 達到理性境界。 兩本著作已經相差67年,所以,書中的觀念應該不至於「大逆不道」吧! 而兩者相比之下,席勒的表達能力較弱,缺少系統整理。 尼采卻是使用了論證、隱喻、修辭學等方式,相對較完整。 所以,尼采雖得不到掌聲,也不應該被學者撻伐。 小魯妹突然有個靈感: 傅佩榮教授曾在書序寫「德國的教授職位是非常崇高,不像台灣這樣這樣。 所以,在德國期間,德國人聽聞我是教授,大家是非常之尊敬.....」 而尼采的老師們,卻裱了尼采。 老師們認為,尼采天資聰穎不需通過考試,可直接獲頒教授頭銜。那年尼采僅24歲... 所謂的人性,不分古今中外皆然。這小傢伙在任教之初,就已得罪一群老屁股了, 未獲博士而任教授職。 <悲劇的誕生>一出書,其他人見獵心喜,尼采遭到史上最嚴厲的批評: 「任何寫出這種東西的人,都不配再當學者了」,這也是這本書唯一的書評。 自此,尼采就遭學術界的排擠,同僚間的冷落。 以上是小魯的單純想法,期待高手幫忙講述一下當時的狀況,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09.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sk-why/M.1445242640.A.5D4.html ※ 編輯: zerocool (114.24.109.5), 10/19/2015 16:32:26
文章代碼(AID): #1M9ASGNK (ask-why)
文章代碼(AID): #1M9ASGNK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