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工作生活兩不誤﹐年輕醫師新主張

看板medstudent (醫學生)作者 (NN￾ ￾N)時間16年前 (2008/05/06 18:19), 編輯推噓5(504)
留言9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http://link.brightcove.com/services/link/bcpid452319854/bctid1527642608 工作生活兩不誤﹐年輕醫師新主張 2008年05月06日14:58 美國醫學界正經歷著一場文化變革﹐傳統的醫生標準面臨著年輕醫師的挑戰﹐ 他們希望兼顧工作與家庭﹐而不願意一天24小時隨時準備為病人服務。 今年32歲的陳沃特(Walter Cheng)是醫生這一行業的新兵。2004年畢業於約翰-霍布金斯 大學醫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時﹐他就對一些資深醫生推崇的“ 工作高於一切”觀念嗤之以鼻。他對此談到﹐“我認為自己實在不想成為那樣的醫生。 對我來說﹐即使家庭不比工作更重要﹐至少也是同等重要。” 陳醫生找工作也秉承了這一理念。他計劃今年晚些時候開始自己駐院全科醫師的職業生 涯;這是一個新興的醫生崗位﹐其主要職責是對住院病人進行全方位護理 。舊金山加州太平洋醫療中心(California Pacific Medical Center)的這一職位吸引 了他﹐除了救治該院重癥患者有助於他提高醫術外﹐可預見的工作時間也是吸引他 的重要因素。他表示﹐“你可以有固定的上班時間﹐下班後就不必再被工作攪擾了。” 醫師職業研究及諮詢公司Merritt Hawkins & Associates 2006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有 63%的住院醫師表示﹐進入這一行業時﹐他們“高度關注”能否獲得自由支配時間這一 問題﹔而2001年這一比例僅有15%。 雖然生活質量問題長期困擾著醫師﹐但醫療行業如今的工作安排已更具人情味了。年輕 醫生的職業觀促使這一行業出現了不同類型的工作選擇﹐從會員制的小型初級護理機構 ﹐到工作時間安排有章可循的醫院工作崗位﹐不一而足。 與此同時﹐新醫生希望減輕工作壓力的努力也給美國醫療體系平添了壓力。許多年輕醫 師不願從事內科、兒科以及家庭醫療等領域的工作﹐他們更青睞收入較高、工作時間更 確定的專科醫師職位。比如說﹐家庭醫療領域每年都空缺數百名住院醫師職位 ﹐而皮膚科住院醫師職位卻面臨激烈競爭。 基於團隊的醫護模式 為了順應這一變化﹐美國醫療界也在不斷調整﹐原先一個醫師對患者一包到底的模式正 逐漸向基於團隊的醫護模式轉變。醫療團隊不僅包括了數位醫生﹐還包括了護理師 與醫師助理。 但由幾名醫生輪流負責一位病人也有其潛在風險。如果面對不熟悉的患者﹐或對患者病 情瞭解不足﹐醫生可能就無法當機立斷地作出事關生死的治療決定。美國醫學院人 員研究中心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Center for Workforce Studies)負責人愛德華-薩爾斯伯格(Edward Salsberg)表示﹐團隊化醫療模式奏效的 前提是“醫生必須擁有詳細的病歷資料并擁有完善的交接程序﹔這樣即使病人在淩晨三 點發病﹐醫生也能掌握病情對症下藥。” 像供職於愛因斯坦醫療中心(Albert Einstein Medical Center)的斯黛芬尼‧阿爾梅達 (Stephanie Almeida)那樣的年輕醫師﹐她們兼顧工作與家庭的方式幾乎是上一代聞所 未聞的。 也許部分患者會對這種醫護安排感到不安﹐尤其是產科等醫患聯繫通常較多的領域 。但部分產科醫生處於隨時待命狀態的工作時間已比過去減少了。在某些醫院﹐產婦由 素未謀面的醫生來接生也不再是什麼新鮮事。 瑪薩瑞‧弗奈蒂(Marissa Vergnetti)談到﹐“分娩時遇到這樣的事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她在費城市郊的阿賓頓紀念醫院(Abington Memorial Hospital)生下了第一個孩子 ﹐當時為她接生的就是一位從未見過的醫生。她表示﹐“我想如果我此前認識那位醫生 的話﹐那麼分娩時我們或許會就當時的情況有更多交流。或許那位醫生會更加盡心盡力。” 阿賓頓紀念醫院院長約翰‧凱利(John J. Kelly) 說﹐院方力爭讓所有產婦都能在分娩 前與醫生有充分接觸。但他也承認﹐現實情況並不總是這樣。 費城杰佛遜醫學院(Jefferson Medical College)的婦產科系主任路易斯‧維恩斯坦( Louis Weinstein)則認為﹐原先的醫護模式并不一定有利於患者﹔而年輕醫生不願隨時 待命的態度對患者和醫護人員來說可能反而是件好事。 維恩斯坦醫生談到傳統醫護模式時說﹕“我可以向你保證你生產時候我會來幫你接生﹐ 但我不知道自己那時是否睡眠充足﹐也不清楚自己當時剛做完多少例剖腹產手術。 或者我可以向你保證會有一位精力充沛的同事來接手護理你﹐專門為你服務。 你更喜歡哪一種﹖” 固定時間在醫院工作的產科醫生通常稱為駐院產科醫師。“駐院全科醫師”這一稱謂形 成於上世紀90年代﹐它是一種專門照護住院患者的新職位。 根據美國醫院醫學會(Society of Hospital Medicine)的數據﹐目前美國有超過 20,000名駐院全科醫師﹐而且許多醫師擁有固定的工作時間與薪水。他們的收入通常較 初級護理醫生高出15%到20%。這些駐院醫師中﹐絕大部分都是全科醫師﹐不過 產科與其他專科醫師的數目也在不斷增加。 田納西州納什維爾連鎖醫院運營商HCA下屬的產科部門﹐大約20%的醫師是駐院產科醫師。 HCA首席醫療長喬納森‧佩林(Jonathan B. Perlin)表示﹐公司計劃未來五年將這一 比例提高一倍。駐院產科醫生的一項工作是為前來看急診的貧窮孕產婦提供醫療服務。 他們還負責照顧那些處於分娩初期的產婦﹐以及家庭醫生無法或不願隨其前來的產婦。 告別醫界英雄 佩林醫生表示﹐讓產科醫生可以有時有點地工作能夠改善醫院對患者的護理。他說 ﹐“醫學界非常幸運地找到了一個能兼顧醫患雙方利益的辦法﹐一方面能夠更好地確保 病人安全﹐另一方面也部分告別了以前那種全年隨時待命的醫界英雄模式。” 儘管有些人可能會給“自我一代”(Me Generation)的醫生們貼上責任心與事業心不強 的標簽﹐但醫生行業的頭面人物們卻未必這麼認為。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會長羅納德‧戴維斯(Ronald Davis)說﹕“與幾十年前參加工作的同事 相比﹐當今的年輕醫師在平衡職業責任與個人需求上發生了顯著變化。那些能夠管理自 身壓力并對日常工作環境感到滿意的醫師可能才是更出色的。” 對一些年輕醫生來說﹐即使是在規定的夜晚保持隨時待命也夠受的。三年前﹐39歲的朱 迪‧馬爾文(Judy Marvin)離開了在華盛頓州斯波坎的醫生工作﹐因為她發現既要照料 病人又要撫養兩個年幼的孩子實在不容易。 回想起那些需要保持待命狀態的夜晚﹐她表示自己常常被患者或護士的求助電話所鬧醒 。她說﹕“我再也不會 找一份下班後還必須接患者電話的工作了。”馬爾文醫生現 在遷到了俄勒岡州塞勒姆﹐在一個2005年創辦的駐院產科醫師項目工作。 一些資深醫生對年輕一代的工作時間要求感到不滿﹐他們抱怨年紀較大的醫生不得不經 常因此補缺上陣。 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55歲的外科教授理查德‧施沃茨(Richard W. Schwartz)說﹕“當你給年輕醫師面試的時候﹐卻聽到他們說﹐'我不想做這個﹐ 我不想做那個'﹐ 這實在令人頭疼。”他說﹐自己工作的醫院現在是“一幫50多歲的老 傢伙”承擔著大多數外傷包紮和緊急處置工作。 掌控自己的生活 這種趨勢甚至5年前就已經日趨明顯。1996年至2003年之間畢業於美國醫學院的女醫師中 ﹐選擇專科醫師的比例提高了一倍﹐因為這使得她們能更好地掌控生活﹐支配工作時間 。《Academic Medicine》雜志公布的一項2005年研究結果顯示﹐選擇時間安排更靈活 專業領域的醫師從18%上升到了36%﹔而男醫師中﹐這一比例從28%提高到了45%。 初級護理公司1Life Healthcare在舊金山設有4個護理診所﹔他們聘請的10來位醫師只 在診所內接診。而且與傳統的醫患合同不同﹐1Life的醫師并不隨患者去醫院; 他們的全部工作只在診所內完成。 40歲的醫生湯姆‧李(Tom Lee)在2003年創建了這家公司。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他曾在波 士頓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擔任住院醫師﹐在那裡熟悉了初級護理這項工作。 拋棄舊有醫療方式 李醫生說﹐開業之初他曾以為初級護理還是老一套工作方式﹐就是接電話出診 。但面臨各種行政負擔、醫療保險文牘工作以及其他繁瑣程序後﹐李醫生最終發現他的 觀念已經與醫療護理工作當前的現實不合拍了。 1Life醫師的收入包括基本薪金與績效獎金。他們通常每周工作四天﹐每天工作八到九個 小時。1Life是李醫生完成他在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MBA學業后創建的 ﹐該公司為醫生購買醫療責任保險并為他們打理收費事宜。這裡的醫生接受保險付款﹐ 但患者還需要支付每年大約100美元的會費。 其他機構也制定了混合解決方案﹐以便醫師更能把握自己的工作時間。在費城的愛因斯坦健 康護理網絡(Albert Einstein Healthcare Network)﹐婦產科醫師每個月只值三次24 小時的班﹐其餘時間他們在辦公室接待患者。 這家醫院2004年采用這一安排最初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但這種安排也帶來了另外一個 好處﹐這使得醫院能夠吸引并留住年輕醫師。 不久前的一個周二早間﹐33歲的阿爾梅達開始了24小時的值班工作。當時兩位產婦正在 分娩﹐其中一位她見過一次﹐另一位則從未見過。通過短暫的交談﹐剛結束值班的醫師把 產婦的情況簡單地向阿爾梅達醫生做了交接。幾個小時后﹐兩位產婦在她的幫助 下順利地生產。 阿爾梅達醫生說﹐大多數產婦並不介意這樣的安排。當天晚上﹐另一位產婦薩爾拉‧ 岡薩雷斯(Zaira Gonzalez)也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岡薩雷斯夫人以前也在該醫院分娩過 ﹐她談到醫院時表示﹐“我喜歡這裡。認不認識醫師對我來說沒什麼不同。” Jacob Goldstei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5.196.120

05/06 18:20, , 1F
駐院全科醫師 ...............GOOD
05/06 18:20, 1F
※ 編輯: ptau 來自: 61.65.196.120 (05/06 18:33)

05/06 18:47, , 2F
為什麼美國家醫招不到住院醫師?
05/06 18:47, 2F

05/06 19:07, , 3F
什麼叫做全科醫師?
05/06 19:07, 3F

05/06 22:37, , 4F
該增加內外科醫師的薪水 還是該減少皮膚科的薪水
05/06 22:37, 4F

05/07 06:12, , 5F
美國家醫科薪水很低 地位也沒有醫學中心醫師高 當然冷門
05/07 06:12, 5F

05/07 06:13, , 6F
全科醫師 應當是GP吧...
05/07 06:13, 6F

05/07 17:34, , 7F
龜毛一下,所謂的初級護理指的是Primary care?
05/07 17:34, 7F

05/07 17:35, , 8F
如果是的話 翻做“照護”應該比較好,一直說醫師去做
05/07 17:35, 8F

05/07 17:36, , 9F
護理工作,有撈過界的感覺…
05/07 17:36, 9F
文章代碼(AID): #18832OVJ (medstudent)
文章代碼(AID): #18832OVJ (med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