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 114臺南二中國文考題
共六題,100分鐘。
一、解釋名詞(5題)(15%)
1、敘事觀點
2、自然書寫
3、小品
4、有我之境
5、(忘了)
二、108學測考題,吳子良、朱熹評析老子、孔子對「禮」的看法,要寫出答案、詳解和
翻譯老子的段落。(10%)
韓愈〈師說〉:「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聃
。閱讀下列有關老子、孔子論「禮」以及後學的相關討論,選出解釋適當的敘述:
(A)依老子的看法,人間若有「道」,便無須用「禮」
(B)孔子「玉帛云乎哉」的看法,即憂心「禮」僅「尚其意不尚其文」
(C)吳子良認為:「禮」的形式與內在應為一體,老子有矯枉過正之弊
(D)吳子良和朱熹都認為:老子對「禮」缺乏深度認知,故評論有失偏頗
(E)朱熹認為:〈禮運〉所云:「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與老子對「禮」的看
法相似
三、
甲文:蘇洵〈上韓樞密書〉
太尉執事:洵著書無他長,及言兵事,論古今形勢,至自比賈誼。所獻《權書》,雖
古人已往成敗之跡,苟深曉其義,施之於今,無所不可。昨因請見,求進末議,太尉許諾
,謹撰其說。言語樸直,非有驚世絕俗之談、甚高難行之論,太尉取其大綱,而無責其纖
悉。
蓋古者非用兵決勝之為難,而養兵不用之可畏。今夫水激之山,放之海,決之為溝塍
,壅之為沼沚,是天下之人能之。委江湖,注淮泗,彙為洪波,瀦為大湖,萬世而不溢者
,自禹之後未之見也。夫兵者,聚天下不義之徒,授之以不仁之器,而教之以殺人之事。
夫惟天下之未安,盜賊之未殄,然後有以施其不義之心,用其不仁之器,而試其殺人之事
。當是之時,勇者無餘力,智者無餘謀,巧者無餘技。故其不義之心變而為忠,不仁之器
加之於不仁,而殺人之事施之於當殺。及夫天下既平,盜賊既殄,不義之徒聚而不散,勇
者有餘力則思以為亂,智者有餘謀則思以為奸,巧者有餘技則思以為詐,於是天下之患雜
然出矣。
乙文: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太尉執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
可以養而致。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
稱其氣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故其文踈蕩,
頗有奇氣。此二子者,豈嘗執筆學為如此之文哉?其氣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
見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轍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與遊者,不過其鄰里鄉黨之人,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無
高山大野可登覽以自廣,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然皆古人之陳迹,不足以激發其志氣。恐
遂汩沒,故決然捨去,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過秦、漢之故都,恣觀終南、
嵩、華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傑。至京師,仰觀天子宮闕之壯與倉廩府
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後知天下之巨麗。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觀其容
貌之秀偉,與其門人賢士大夫遊,而後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入則周公、召公,出
則方叔、召虎。而轍也未之見焉。且夫人之學也,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轍之來也,於
山見終南、嵩、華之高,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
請以甲、乙二文,初一道綜合題型,包含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並列上配分、解答及詳解。
四、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第四項目標為「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
倡終身學習」。請將SDGS的第四項目標,融入某課課文,並設一份教學活動的教案
。(20%)
五、考江西詩派的詩派與詩法
1.修正、補充chatgpt上關於江西詩派詩派和詩法的敘述。
2.要下何種指令、步驟才能讓chatgpt產生上題的答案。
3.請以表格評析下列詩句是運用江西詩派何種詩法?並說明原因。
六、考鴻門宴
1、劃出座次圖,請說明張良為何西嚮侍?
2、請說明劉邦和項羽為何安於此座位安排,從人物性格及政治的盤算面分析?
3、余英時認為此座次安排的人為項伯,請從人物的性格及上述引文來驗證他的推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4.192.5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744463369.A.ED2.html
推
04/13 00:57,
2天前
, 1F
04/13 00:57, 1F
推
04/13 10:37,
2天前
, 2F
04/13 10:37, 2F
→
04/13 15:10,
1天前
, 3F
04/13 15:10, 3F
studyteacher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1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