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關於本科係也非本科係的家教
看了各位大大們的文章,我也來獻醜一下
以下內容可能包含了某些大大的論點
討論本科系和非本科系前,先來討論"教學"的成效
以下是我想的大略架構
二.轉換過程
一.老師的 ====> ====> 三.學生的
知識 1.老師表達 2.學生吸收 知識
結論: 簡單的說,老師本身知識的充足是教學的基本條件
轉換過程就是教學能力,影響到學生到底能獲得多少
所以老師專業能力假設是100%,表達能力為80%,學生能吸收的為50%,
那學生真正獲得的知識就是100% * 80% * 50% = 40%
一般而言,本科系生在專業的知識上面必定優於非本科系("平均"而言)
至於教學能力和本科系生與非本科系生無關
但是家長並不了解你的教學能力,所以會限本科系生,就只是有個基本的保障
就像高中物理要請物理系,數學要請數學系,英文要請外文系,全科要請醫
學系,就是知道起碼他們本身學的不會太差,教學本來就是自己得先搞懂才能去教.
以下為內容,有耐心再去看,也請大大們不吝指正.
一.老師的知識: 我本身為物理系的,高中就對物理頗有興趣,當時也樂愛去教班上同學.
我曾經以為我高中物理已經學得很透撤,上的大學修了近代物理,電磁學,
光學....等,才發現原來高中物理是多麼的寬廣,在家教的過程中也不斷
進化,能夠以更簡單的方式描述物理原理,更生活化的方式舉例.
有人說大學的東西太深根本和教高中無關,事實上真的是站的越高看
的越遠越清楚,物理學的越深的人反而更懂得如何去簡單的描述物理,因為
物理本來就是可觀察到的簡單現象(大部分),而非艱澀的數學式子.我想以
高中理科(物理化學數學)而言就是這樣,其他科我就不清楚了.
二.轉換過程:
1.老師的表達能力
這點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大學都會遇到啥國際百大教授,做研究多厲害,
但是去聽他的課確是一蹋糊塗,他不是不懂,而是不會表達出來.
所以表達能力大概就是言語的邏輯能力等,是否有辦法有條理,又簡單
的陳述你所要表達的事.就像去聽演講,有些演講聽完過一段時間你還
能記得他說過甚麼,引起你思考,而有些就是剛聽完,鼓掌完剛離開確想
不起他剛才說甚麼,到底要表達什麼.
這些平常都可以訓練,從家教的經驗,也可學到如何將這些知識組合以較
好的方式呈現出來.
2.學生的吸收
學生的吸收不是單指學生本身的資質.學習的態度.讀書的方法,而
這些事實上老師也能有所影響.像是可以設計教學提升學生的邏輯思考
能力,計算能力,和語文能力(看題目的能力Orz...);怎樣的教學可以提升
學生的學習意願,或是怎樣的方法可以強迫他讀書(寫作業Orz.....).
我覺得學生的吸收是最不好掌控的,在上課時講得天花亂墜,結果
學生的心早已飛到九霄雲外,這也是最容易影響成績的因素.
如何讓學生吸收,我竊以為這應該是家教經驗中才能學到的.像是
如何觀察出學生上課到底是在發呆,還是在恍神,大腦有沒有跟著轉,
是不是不懂裝懂;安排小考和作業,想辦法從中看出學生錯誤的觀念,或是
不良的讀書習慣;利用高壓管教,或循循善誘,或講大道理外加賣人情,想
辦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EN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237.52
推
09/16 23:36, , 1F
09/16 23:36, 1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1 篇):
25
100
tutor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