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關於本科係也非本科係的家教
關於這個問題,
我想教文科或社會科的老師應該都跟我有一樣的感覺吧。
感覺一:
每次看到徵文科(國英社會)或是社會科(歷地公)老師的消息,
都讓我倒抽一口氣,
:「我的媽阿!真有老師『國英歷地經政法社』樣樣都精通嗎!?」
感覺二:
我自己以歷史系的背景去教社會科(歷地公),
不知不覺花在歷史的時間總是最多。
學生到後來也總是對歷史比較有興趣。
這個現象反映,
本科系相較於非本科系的學生,是有優勢在的。
我認為優勢有二:
一、訓練
二、資源
「訓練」包括學科上的專業知識,以及研究方法。
我自己大學是念歷史,研究所轉社科領域。
剛進研究所除了面臨專業知識上的不足之外,還必須調整思考邏輯才能跟同學對話。
(從史學方法跳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這些訓練既然會影響我的學習生涯,同樣也會影響教學生涯,
以歷史科為例,
如何推導和組織一系列事件,端賴教師的專業知識和邏輯。
(我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的教學方式就有差別,容後再敘。)
在這方面我認為本科系學生較為吃香,
剛進研究所吃過的苦頭,讓我覺得方法的東西沒有那麼快上手。
「資源」則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若有問題、或老師備課時發現有問題,
本科系的老師則擁有較多的資源可以去處理。
系上老師、同學、甚至要找哪些期刊應該也都有基本方向,
即使是GOOGLE,也應該比較容易能夠抓到關鍵字。
不過我覺得這兩項優勢並非是註定的。
非本科的老師如果肯花時間備課、找資料,一樣可以有很好的訓練和資源。
所以就像小魚老師所說的,
看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在家教這件事情上面。
但我還想提出另一個想法跟大家討論看看。
老師在進行跨領域教學時,
除增加時間成本這個劣勢之外,
優勢在於,
「某些學科和學科之間的互補效果會強化教學。」
像是我從史學跨到社會科學領域,
這段適應的過程也改變了教學方法。
我大學受錢穆影響,偏愛從政治結構去談歷史發展,
如中央地方的權限劃分導致統一和分裂的結果。
(當然,這是我對錢大師的著作囫圇吞棗、斷章取義的結果。)
研究所時期則偏愛從社會結構去談,
如農業社會對水利設施的需求形成一種集權趨勢;
又如階級的合縱連橫形成英、法、美、日、中有不同的政府體制。
(社會系學生應該知道我在說摩爾:p)
不知道是因為「用了」社會學的角度去談歷史,
還是因為「多了」一個社會學的角度去談歷史,
總覺得學生現在比較容易接受。
不論如何,社會科學的訓練對我的歷史教學很有幫助。
但我的地理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
所以跨領域的教學好像還是得看學科間的互補性,
互補性高的(社會科學→歷史),本科或非本科的差別就不大。
互補性低的(社會科學→地理),則相反。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43.12
推
09/17 01:53, , 1F
09/17 01:53, 1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1 之 11 篇):
25
100
tutor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