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教授資格可能會被降級嗎?

看板AfterPhD (博士後)作者 (Dilbert)時間16年前 (2010/01/26 00:04), 編輯推噓2(206)
留言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3 (看更多)
其實真正的問題出在於該用何種方式來評量研究人員的表現。 現在使用的SCI之類的發表,在某種程度上,容易驅使研究人員朝向 短期較易有結果的研究上。 兩種作法吧,一是以實證為主(特別是Social science),二是鎖定在一個範圍 就為局部的研究上。 好,如果拿到常聘時怎麼辦? 假設拿到長聘的目的是肯定研究人員的研究能力,希望鼓勵他們朝向難度 更高的研究,短期內不易有成果者進行發展, 去數人家的發表數,意義不大。 再者,資深研究人員的價值之一是經驗的傳承。這些對於後進研究人員 指導的活動是否需要反應(當然,你可以說用共同作者來計算,但這一個指標 不是很精準,除非對於Intellectual contribution 作較為鬆散的定義)。 那怎麼辦呢?請人家寫工作日誌來描述自己的活動,是否是另外一項雖不精準但 可以補充的指標呢? 簡言之,研究人員的績效評估,並不是用現在的單一面向的評估。 此外,研究人員的工作真的該以躲在實驗室研究為主,還是有其他的社會功能 需要滿足或是可以進行? 這些問題其實都需要仔細思考的。 現在的玩法,我指在那邊玩篇數乘法遊戲的,其實有很大的弊病。 也許可以訓練出Paper製造機,然後在那些國家競爭力或是創新能力的排名上 滿足一下台灣人的虛榮心, 但是實質上未必能滿足提升研究能力,進而改善產業的競爭能力的目標 (現行的國家競爭力的評量模型是Flaw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39.202

01/26 09:38, , 1F
在還沒有更好的評鑑方式時,SCI應該是最公平的方式
01/26 09:38, 1F

01/26 09:47, , 2F
如果沒有sci的話,那些拿到tenure的不就更無法無天了。
01/26 09:47, 2F

01/26 09:49, , 3F
搞個像之前師大的一篇評上教授會比較好??
01/26 09:49, 3F

01/26 10:26, , 4F
以前的大專聯考一考定終生也是這樣說的,是最公平的啦?
01/26 10:26, 4F

01/26 10:39, , 5F
所以多元入學會比較好??學生素質提高了???
01/26 10:39, 5F

01/26 10:58, , 6F
抽考篩人本就是偷懶的辦法,但問題是出在考不上就不是人了
01/26 10:58, 6F

01/26 10:59, , 7F
現在的對策是都考上,都可像個人.問題是人本來就是個人,為
01/26 10:59, 7F

01/26 11:03, , 8F
何制度將另一部份逼成不是人?全民的生產力上不來高尖何用
01/26 11:03, 8F
文章代碼(AID): #1BNS46Ya (After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NS46Ya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