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 我與林憲德教授之對談
看板Architecture (建築板)作者zzerg (FZR上的提琴手)時間17年前 (2008/08/23 13:51)推噓6(6推 0噓 11→)留言17則, 10人參與討論串1/14 (看更多)
首先要在這裡感謝林教授近年來對於綠建築標章推動及規範製作的貢獻
今天我想要跟林教授討稐在台灣兩種建材的運用以及綠建築規範上的製作
分別是RC與木構造
首先我們都知道RC是一種非常高耗能不環保不永續生態的構材
第一台灣不產鐵 所有鋼筋原料 鐵砂 都必須進口
煉鐵工業也會消耗大量能量與製造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RC中的水泥與粗細骨料也需採河山砂石
不僅消耗台灣天然資源 水泥鍊製過程也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工業
RC所有原料都不符合生態節能減炭的原則
再來我們來看看木構造
我們先假設木構造的原料都是來自於工業化培育的人工林
而非原生林
木頭的生產過程就是樹木成長的過程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植物數年間生產的過程非但不耗能 不製造二氧化碳
相反的植物卻直接吸收氫核融合反應的能量
吸收二氧化碳產生供人類使用的氧氣
所以一棟完全由人工林製造的建築物
若由構材的生命週期一開始便計算起(也就是從樹苗開始計算)
就節能減炭的觀點 不但不耗能不產炭
相反的的還吸收二氧化碳產生能量
然而這種環保節能又減炭的構材在台灣的普及率幾乎為零
在台灣似乎特別喜歡RC構造
就連公園裏的欄杆涼亭座椅也都要用RC製程 還會模仿木竹的型態灌漿
木頭已經退化到完全是家具裝修的層面了
國內對於木構造的一般看法便是不堅固不防火不安全
仍然停留在三隻小豬與綠野仙蹤裡面
那種被撞一下就倒被風吹一下就跑的想像裡面
事實上我們看低層樓木構造用的最多的美國與日本
日本與台灣一樣 有颱風有地震
美國沒有颱風 可是他們有更甚之的颶風與龍捲風
他們所有三層樓以下住宅仍用與RC相比"不慎堅固"的木頭蓋房子
那 我們再來看看現在的綠建築法規裡面對於木構造的規範
似乎也只把木構造當成一種輕量化的手段
甚至在綠建材的規範裡面僅僅視為回收材的一部份
而對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計算方式
似乎也沒有考慮到整個木構造由生長週期開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事實上這是很驚人的 一座完全由人工林製造的木構造
他的碳排量其實是負的 就炭交易買賣的觀點甚至是可以拿去賣的
當然我知道台灣沒有像北美北歐一樣的大規模森林培育工業
可是這也是需求與供給的問題 因為在這裡沒這個需求 自然沒這個供給
我想請問林教授的便是
目前教授的研究有沒有將上述木構材的生命週期炭吸收量納入綠建築計算的計畫
或是有沒有一些對於木構造的獎勵措施
甚至有沒有一些跨部會的整合 譬如說與農業局或林葉局
一起來推動這個林業培育 也是木構材原料生產的計畫
謝謝林教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2.42
→
08/23 13:53, , 1F
08/23 13:53, 1F
推
08/23 13:59, , 2F
08/23 13:59, 2F
推
08/23 15:43, , 3F
08/23 15:43, 3F
→
08/23 15:44, , 4F
08/23 15:44, 4F
推
08/23 15:51, , 5F
08/23 15:51, 5F
→
08/23 15:51, , 6F
08/23 15:51, 6F
→
08/23 16:58, , 7F
08/23 16:58, 7F
→
08/23 23:37, , 8F
08/23 23:37, 8F
推
08/24 10:49, , 9F
08/24 10:49, 9F
→
08/24 10:49, , 10F
08/24 10:49, 10F
→
08/24 10:50, , 11F
08/24 10:50, 11F
→
08/24 10:51, , 12F
08/24 10:51, 12F
推
08/26 09:42, , 13F
08/26 09:42, 13F
→
09/06 21:38, , 14F
09/06 21:38, 14F
→
09/10 13:15, , 15F
09/10 13:15, 15F
推
11/07 16:30, , 16F
11/07 16:30, 16F
→
11/07 16:30, , 17F
11/07 16:30, 17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Architecture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