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在討論生科的未來時先想想自己 (給台灣研究 …
※ 引述《HJShiu@bbs.ee.ntu.edu.tw ( )》之銘言:
> ....
> 出國讀書,尤其是博士班,很重要的部份,在於學術氛圍、同儕激盪
> 而這些,大部份取決於周圍客觀的環境,而非研究生自己努力的營造
> 在台灣讀博士班,常常,這個領域,整個台灣就少數幾個人,一隻手掌就數完了
> 學術如何精進?
> ....
不是第一次看到有網友書到國外念研究所比較會有同儕討論的機會與氣氛
但是我自己就在美國念博士 去參加了三次研討會也藉機跟一些同領域別的團隊
以及不同領域的團隊的學生聊過 因此不能完全認同所謂到海外讀研究所就一定
比在台灣多的同儕討論機會 首先在自己研究團隊內部的討論來講 定期作內部
小組討論不是海外研究團隊的專利 國內也有 問題在於就算有 也不見得一定
會有有意義的討論 這裡相當程度牽涉到參與者的人格特質 比如同樣一個
教授到的研究團隊 也會有幾屆學生比較積極且願意分享意見 然而有幾屆學生
就是比較偏向單打獨鬥 這個就算在海外也有的 再來 我國一些科普雜誌或者
專書出版物也有描述一些海外著名研究團隊的"八卦的" 比如得過諾貝爾獎的
迪諾適就寫過頂尖研究團隊在研究過程當中因為競爭求名求利而彼此猜忌防備
的情節 而我問過自己同領域一個朋友到哈佛我這領域一個大師的團隊的經驗
也不是很光明 他們內部討論的時候許多時候都在做一些論文回顧 大家自己
比較新的研究根本不在內部討論的時候講 怕給同伴搶得先機 這種爭名奪利的
人性基本面不會因為地點而消失 特別當領導團隊的主導教授只問成果 不管
內部成員互相偷點子的時候更是如此
此外就算在國外 就算您所處的國家有許多您研究領域的大師 您期待說透過
大電話或者親自拜訪去跟那些大師討論嗎? 首先不是每個大師都肯花時間跟任
何阿貓阿狗討論 其次 大師自己也很忙 再來 即使在國內 要透過電子郵件
與海外溝通也不是難事 因此除非所選擇的學校本身就是在自己領域的佼佼者
因此所上定期的研討會比較有機會聽到新的研究成果同時學校圖書館也因為經費
比較充裕而有自己領域的豐富藏書 要不然到海外留學不能保證一定有更好的研究
環境
當然會有人講到海外唸然要唸名校 但很現實的是 全世界的名校都挑人
因此要更精確的講 應該是比較自己的能力在國內與國外所能取得的資源之後
再去看哪一邊能讓自己的研究才能進一步充實與發揮 而不是籠統地講出國一定比
較好
by Cheng Cosine
Sep/04/2k4 UT
--
┌─────◆KKCITY◆─────┐ KK免/費/撥/接 ◤
│ bbs.kkcity.com.tw │▏電話(1):449◤1999 電話(2):4058-6000
└──《From:155.97.232.36 》──┘▏帳號:kkcity 密碼:kkcit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Biology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