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情] 我又想PO幹版了
※ 引述《kkabcd (沒圖就沒真相)》之銘言:
: 國中理化... 直線運動 部份~很難嗎?
: 題目: 一物體作等加速度運動,在 6 秒內行經相距 210 m之 A、B 兩點,
: 最後至 B點的速度為 50 m/s,試求:
: (1)行經 A 點的速度為【 】m/s。
: (2)加速度為【 】m/s2。
: (3)物體的靜止點距B點【 】m。
: 今天小考的第一題... 一堆人就掛了= = (這題我講過不下3次)
: 後面還有七題... 分別講過1~3次不等...
: 每次都還畫 V-T 圖出來...一個一個數字慢慢標上去
: 要求的值 也都在圖上標出來!!
: 結果,班上九個人,沒有人能在五分鐘內解完三個題組(上面題目是算 第一題 題組)
: 是我講的太差嗎?題目太難嗎? ...還是我要求太高?
: >"< 下次是星期五晚上七點上課,誰要來看我課的?
: 進度是教槓桿與檢討牛頓力學的題目...>""<
: 吼~~吼~~吼~~~ 通通給我抄題目 畫V-T圖 寫詳解 罰寫五遍...
我是沒用V-t圖去解題,看完大家的討論,似乎沒人提到用平均速度的作法作
野人獻曝一下,大家討論討論
這題我是這樣解的:
我會先教他們
位移=平均速度*時間的概念
S =[ (V1+V2)/2 ] * t
那本題就變成:
210 =[ (Va + 50)/2 ] * 6
Va = 20
Va出來之後,剩下的就簡單了
至於為什麼會有[位移=平均速度 * 時間]這個式子呢?
我是教他們:如果第一次月考,全班的平均分數是80分,全班30個人
那全班的總分不就等於 平均分數(80分) * 人數(30人) ?
當他們點頭之後,我就開始快樂的使用這個式子了
另:我當然知道講 [平均速度=(V1+V2)/2 ]這個概念可能稍微不太恰當
一定會有人說:這個公式有一些不適用的地方諸如此類的
but國中理化裡面本來有很多概念到了高中都會再修正.....
不是只有這個.....
大部分國中求位移的題目都可以這樣算出答案。
我曾經被老老師唸過:只要會畫V-t圖,什麼都可以算了,你為什麼不用V-t圖來做?
可是我真的覺得這種題目,要國中生去畫出V-t圖,真的很困難
與其教他們畫V-t圖,倒不如背公式來做
個人是覺得V-t圖對於學生的認知負荷大於背公式
(他們對於V-t圖底下面積=位移這個想法背是背起來了,但是接受度還是很低)
私底下跟一些學生討論,他們也覺得用式子下次代似乎比較快....
另外,我在上這邊的時候,我都會特別提到:
這個範圍的東西是學測"完全"不考的部分......
我真的搞不懂為什麼我要教這個....
要不是因為有其他老師有教,我真的很不願意教這個....
萬一我不教的話,你們到時候又說我漏了東西沒上.....
一點淺見,歡迎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192.204
※ 編輯: sunmou 來自: 118.160.192.204 (08/06 20:54)
推
08/06 21:00, , 1F
08/06 21:00, 1F
→
08/06 21:01, , 2F
08/06 21:01, 2F
→
08/06 21:05, , 3F
08/06 21:05, 3F
→
08/06 21:05, , 4F
08/06 21:05, 4F
→
08/06 21:06, , 5F
08/06 21:06, 5F
→
08/06 21:09, , 6F
08/06 21:09, 6F
→
08/06 22:11, , 7F
08/06 22:11, 7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CS_TEACHER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