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關於壓密的問題

看板Civil (土木)作者 (fred perry )時間17年前 (2008/06/07 08:3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0 (看更多)
※ 引述《ge0619mini (潔米奶)》之銘言: : ※ 引述《shaunsheep (fred perry )》之銘言: : : 是說Uz圖中的Tv與平均壓密度的Tv不一樣嗎? : : 我的假設是Tv=0.2(接近0.197),U=50%(Tv=pi/4*U^2) : Z=1 Uz=25%的話 已經大於0.20了 你的附圖也是 : 對下去頂多就Uz=0.23 不會是0.25 : 找書的圖來看的話 差別更明顯 : : 在排水、不排水條件下求黏土層的中央點壓密度Uz : : 附圖 http://0rz.tw/d04cT : : Why ? : 請自行參考Holtz大地工程導論第九章的371頁 : 或是施國欽的書也有 : : Uz圖求平均壓密度不就是查Tv值?再由Tv求U : : 超額孔隙水壓消散面積/超額孔隙水壓總面積,Uz圖無此資訊吧? : 這張圖的Tv=Cv*t/H^2 : 50% Tv=0.197那張圖 : Tv=拍/4*(U/100)^2 (U大於等於60%) : Tv=1.781-0.933*log(100-U) (U>60%) : 兩張圖的差別還是請你自行翻書比較 : 不然打起來很累 : : 應力計算誤差不大,可是壓密度的誤差蠻大的,所以我才有疑問那為什麼要取中央點來 : : 計算沉陷量,而不是取更適當的位置? : Uz圖(可算某點及整層)- : 1.壓縮土層的頂面及底面,因銜接滲透性良好的土壤,則在土層交界面的壓縮層 : 其排水路徑最短 : 2.壓縮土層中央距離上或下的排水層最遠,所以排除最慢 : U及Tv圖(只能求整層) : 數據不能跟Uz圖混著用 : 為什麼?請看這張圖誕生的方式 數據不能混者用,為什麼? 假設我已知土層達到U=50%所需時間為t, 欲求該土壤之Cv 流程不就是0.197=Cv*t/H^2 H為該土層最長排水路徑 假設為雙向排水的話,不就是在黏土層厚度中央點。 查Uz圖得Uz=23%左右. 又回到了原始的問題:黏土層厚度中央點的代表性? 黏土層平均壓密度50%, 厚度中央點位置壓密度僅達23%。 誤差好像挺大的,怎麼取樣跟應力分析都選擇黏土層厚度的中央點做分析? ps.感謝g大的熱心回答,不過因為我手邊的課本是用Das. Holtz那本我去圖館翻到才能回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164.97
文章代碼(AID): #18ITY5Rz (Civi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ITY5Rz (Civ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