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請問閉鎖效果...是經濟問題嘛

看板Economics (經濟學)作者 (像風般的自由)時間19年前 (2005/12/24 23:22),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treehold (艷陽天裡的雨林)》之銘言: : ※ 引述《minmax (空空大師)》之銘言: : : 我沒看你所說的文章,有空的話,煩請您轉錄一下該文,讓我們分享一下。 : : 不過,我確知『閉鎖效果』確實是經濟用語啊! : : 話說, : : 納稅人在考慮要移轉或出售資產時,因考慮這樣會產生稅賦, : : 於是他們可能會比較不願意改變其資產組合, : : 也就是說,稅制可能使得人們閉鎖(lock-in)於其原有的資產組合。 : 話說lock-in有一個蠻有名的例子,在我多年以前的印象裡。(真的是很多年) : 為什麼現在鍵盤字母的排列方式是現在這個樣子呢? : 據說,其實有更有效率也更便利的字母排列方式。 : 但是重新生產鍵盤容易,但改變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卻很難。 : 所以鍵盤的組合方式就一直沒有動了。 在下選修系統思考的時候,老師指定我們報告的教材中的第10章 「Path Independence and Positive Feedback」 整篇都是在談lock-in 教材的名稱是Business Dynamics,McGraw-Hill出版的,作者是John D. Sterman 眾所皆知lock-in著名的例子就是qwerty鍵盤 關於lock-in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 1.JVC的VHS和SONY的Betamax錄影帶規格戰 2.時鐘是順時鐘還是逆時鐘轉動 3.行人或是車輛行駛是向左靠還是向右靠 4.Wintel computer(微軟和英特爾聯盟的個人電腦) lock-in表示的意義是 因為早期一些微不足道且不可預測的事件決定了事情最後的狀況 那些一直重複出現的行為(pattern),背後有其結構(structure)的影響, 而lock-in的結構就是彼得聖吉(Peter Senge)「第五項修鍊」中的 系統基模的「富者愈富」 富者愈富所表達的行為是: 兩個活動同時進行,表現成績相近,但是為了有限的資源而競爭 剛開始時,其中一方因得到稍多的資源而表現的較好,便佔有較 多的優勢去爭取更多的資源,無意中產生了一個「增強的環路」 ,於是表現愈來愈好;而另一方則是陷入資源的愈來愈少,表現也 愈來愈差的方向的「增強的環路」 造成富者愈富的結構則是: ┌ 甲的表現<<───────┐ │ │ │ (+) 給甲的資源 │ │ │ │ └──>> 分配給甲─────┤ ┌──>>相對於分配給乙 ──┐ │ │ │ (+) 給乙的資源 │ │ └──乙的表現<< ─────┘ 以VHS和Betamax的例子來說,把甲作為VHS的代表,乙作為Betamax的代表 Beatmax本來是錄影機市場的先進者(1975年),VHS則是晚一年才進入市場(地點是日本) 但是因為Betamax並沒有在VHS進入市場之前就穩固他在市場的地位,使得VHS得以侵略 Betamax的市佔率,VHS在初期因為可以錄製兩小時長度的影片,比Betamax的一小時來得 優勢,不過VHS在早期的價格卻是略高於Betamax,也就是說兩者各有優缺 不過造成VHS和Betamax勝負最關鍵的因素是相容性(compatibility)的問題, 基於VHS和Betamax互不相容,在消費者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必須從兩者中擇一 後來因為VHS的用戶較多使得錄製影片的廠商較多使用VHS,而這樣的結果又造成 VHS用戶的增加,於是Betamax的用戶愈來愈少,逐漸喪失市佔率,直到1988年SONY宣佈 轉移它的產品線成為VHS的規格 (之所以能轉移,是因為JVC公開其技術,使得日本的其他大廠,如:松下,三菱,夏普,日立.. 等也能生產VHS規格的錄影機,而讓JVC不會因為過度的需求量,造成產能不足的負擔,並且 讓如松下等大廠放棄其自有的技術,不會在和VHS規格爭奪市場) 而soun前輩曾經提過Arthur的文章 (以下為引用soun前輩的文章,如有冒犯,在下會將下述文章刪除 )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 報酬遞增技術存在,會有所謂的鎖住(lock-in)效果, 意思是說報酬遞增技術在做競爭時,留下來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可能是偶發的歷史事件所 導致,一旦開始使用這種技術,報酬遞增的效果會讓其他更好的技術無法與他競爭,因為 改變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此技術使用就被鎖住。假如有這樣的鎖住效果,市場的選擇 不會像古典理論所說的是最適化,而可能不是最好的。假如存在市場的技術是由這種偶然 事件所決定,那麼就無法預測未來會是什麼型態產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1.116.229

12/25 02:31, , 1F
12/25 02:31, 1F

12/25 13:17, , 2F
非Aruther,而是Arthur(1989,EJ).相關研究見Santa Fe研究所.
12/25 13:17, 2F

12/25 17:47, , 3F
謝謝你的修正,是我拼錯了,抱歉 :)
12/25 17:47, 3F
※ 編輯: kirghizia 來自: 218.171.115.152 (12/25 18:03)

01/13 00:28, , 4F
好文...辛苦了
01/13 00:28, 4F
文章代碼(AID): #13hMVJHS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3hMVJHS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