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年輕人從事保險業,該重視的是…?

看板Insurance (保險)作者 (釣魚ing)時間15年前 (2010/08/27 22:38), 編輯推噓3(3020)
留言23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1 (看更多)
※ 引述《IamSquall (Squall)》之銘言: : ※ 引述《guyver (星^^栗子小松)》之銘言: : : 你告訴我,有多少的業務人員他是真正有在努力且用正確的方式 : : 但是卻完全賺不到錢的!?(連維持基本生活的收入都沒辦法賺取到??) : : 如果有,可以麻煩你舉個真實案例^^ : 如果你的標準是建立在能維持基本生活的收入 那或許你的論點是對的 : 不過假如要我做保險業務比一般工作辛苦收入一樣且相對沒保障 : 是我寧願去從事一般工作 我一天工作三小時...中午12點下班 剩下時間進修 跟處理其他事情 收入優於一般上班族 賺不到錢的人 大多數 不是方法錯誤就是說話技巧不好 問話也很重要的 所以倘若從事壽險業白天忙到黑夜 收入只能維持基本生活 那我覺得 提早轉行當上班族是對的!! 因為就是不適任!! 不適任的人 想的通是好事!! 保險業的詬病不就是不選才 大多來個適者生存 不適者淘汰 不適者被淘汰時 是否因此而產生 有良心不能做壽險業的心態? 但這很怪吧 只是藉口!! 就只因為不適任!! 怪主管吧...沒說這句 讓自己早點看清!! ------壽險業門檻低 但不代表人人適任 當然...要談騙不騙的部分 不在上述內容 騙人不管什麼行業 至少都能熬一陣子 然後說掰掰 早晚問題而已!! 所以不在討論範圍內~ : : 所以囉~事實就是這樣 : : 本來,主管辛苦的所有步驟全部都在前端 : : 中端、後端的僅剩將該做的輔導維持並控制必要時加以激勵!! : : 這道理用再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如此 : : (主管,顧名思義就是主軸式的管理,這才是主管的核心職能) : : p.s : : 另外,通常會跑去做業務的通常不喜歡被人管理!!也是不爭的事實^^" : : 焦點放錯了 : : 原因 : : 1.並非沒有主管的激勵,業績就下滑 : : 2.每個人都會有彈性疲乏的時候,哪怕是TOT、2倍TOT這樣等級的人,同樣有這問題 : : (激勵分很多→趣味性激勵、比賽型激勵、心靈激勵、團隊氛圍激勵等都是..) : : (這是主管要自己配合狀況去傷腦經的部份) : : 還是把焦點放錯了...= = : : 所謂的沒有足夠能力是哪些狀況!? : : 難道是沒有連續兩年都要100c??或是沒有拿過響鐺鐺的全台灣業績排行前三名!? : : 我必須說.如果你要培訓的是MDRT、COT、TOT的人 : : 確實 : : 你沒有點亮眼成績何以吸引,那些有可能成為這樣的人?? : : (敏鷹想吸引的是這樣的人,但是你呢!?要的是專收大case的業務還是細水長流的業務!?) : 我現在已不在這行業 不過假如是我的話我的選擇和敏鷹相同 : 但個人認為敏鷹不算專收大case就是了 他們訴求30~50件MDRT 也就是平均一件10多P : 算不算專收大件就見仁見智了 : 這裡有個蠻有趣的地方 究竟是細水長流比較久還是大河江流持久性高?? : 以水文來說似乎小江小河乾涸機率比較高XD 大河也可能瞬間因天災而消失~ 看過不少第一年一堆大case 後來消失的人 @@ : 但以業務來說我是不知道 畢竟MMTS在馬來西亞也不過十年歷史 : 或許他們的做法不持久吧 但目前看來還沒乾涸就是了 : 就算不持久年收入200萬5年和年收入30~40萬20年不知道哪個好 : 而且目前看來似乎也沒這麼短命 : : 但是,如果你要培訓的是專業與收入未來是有機會可以慢慢與時並進的業務人員 : : (雖然慢,但是我覺得這樣才叫心安理得,對主管或業務都是比較好的) : : 即便沒有亮眼的成績,但致力於培養業務人員的基本條件-前面所述六項 : : 以及,再不斷"逼迫自己與業務"同步進修,成功的可能性自然提高、陣亡率下降 : : 外頭對保險業務人員可能隨時陣亡的不信任感,同樣有機會在週遭翻盤為可信任!! : : (讓週遭不看好的人出乎意料的感受到存活的相當好,是件相當讓人雀躍的事阿>////<) : : 你要培養一個人成為某種型的人永遠只有"或然",沒有"必然"這件事,好嗎!! : : 所以當然尋求有基本SOP流程的可能性會高一些 : : (因為很多因素本來就是成為某一型人,要擁有的基本特質!!) : : 不靠基本的SOP去養成,請問您一個問題... : : 跟著一個兩三倍TOT的超級業務的人身旁 : : 請問 : : 1.您要對方教你什麼!?(難道會有一番話,只要說出來就一定成交的秘密嗎!?) : : 2.您要對方幫你做什麼!?(難道是..你的客戶全部交給他!?他成交你收錢!?) : 會做業績當然不見得會教人也不見得願意教人 : 也有可能根本教不了人XD : 所以我才會說除了業績夠好之外還要懂得怎麼去訓練 : 但有件事可以確定 那就是 : 如果業績不夠好 絕對不懂怎麼訓練讓人業績好 業績好不好 訓練有關連 但不是絕對 本人剛進壽險業時 是自我學習的 根本沒受主管或其他人什麼訓練 自己肯吸收 肯學比較重要 發展出個人銷售魅力也很重要 所以並沒那麼絕對 本人目前也邁向第五年了 也活得好好的 囧 : : 另外,會在有基礎訓練的團隊底下,何以說那位新人是無師自通!? : : 難道!?他遇到問題沒人幫他想辦法!?提供經驗!?或是幫他加油打氣!? : : 甚至也沒人告訴他要不斷進修上課!?(主管總可以有不擅長跟完全不會的吧!!= =) : 我是不知道貴單位的基礎訓練如何?? : 但以大多數公司來說似乎好像都沒什麼用 : 因為存活下來的遠小於陣亡的 : 當然會有這樣的結果在選才時就已發生重大問題 : 我認識一位"前三商"的七間通訊處的處經理(剛退休沒很久) : 他算是三商的元老級人物 底下數百名業務 : 因緣際會我有幸聽到他分享他組織運作以及的訓練的模式 : (不是那種只講個一兩小時的演講 XD是數十小時的分享與討論) : 老實說他的模式有相當多可取之處 會有如此規模絕非偶然 : 可是有件事很遺憾就是底下業務平均收入... : 雖然我不清楚貴單位的訓練模式 : 但以他在三商這麼大規模這麼有組織系統的訓練 : 若以"業務收入"這角度來看似乎不及格 : 我以前主管是當面開他玩笑說你們板上寫的是人民幣嗎XD : 他最自豪的就是他不必做業績就年薪數百萬吧 : 還說退休後每年還有一兩百ORZ : 當然也許貴單位沒這問題^^ 壽險業拉低平均薪資 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 卻常被忽略 那就是"虛"的人力 再來 薪資高的往往都是組織大的人 三個直轄業代 收入平平 身為主管就可有所謂的基本薪資了 當然 這也攸關公司制度問題... 代數領幾代 主管業績獎金加成多少 : : 這不就跟 : : 籃球教練跟選手一樣的情形嗎!? : : 我同樣的訓練模式,訓練十個,十個都會變成麥可喬丹!? : : 十個都在同樣時間會發光發熱!? : : 不要把現實理想美夢化!!!= = : : 我們在追求的是可能性跟平均值= = : : 很現實,但這也是事實!!! : 如果你是指NBA NBA大多數教練也打過NBA不是嗎? : 當然沒有每個都是頂級球星 但能進去至少有一定水平了 : 而且NBA的球員本身球技就已經有相當的水準 : NBA教練的工作是把這群球技好的人整合起來 : 發揮團體默契 而不是把一個不會打球的人訓練成NBA選手 : 可是你增員的人除非你是增員的對象本就是業務高手 : 不然可是很多地方等著你訓練 : 當然最一勞永逸的方式就是你只增員高手就沒這問題了^^ : 敏鷹其實就是用這方式不是嗎XDD : 當然認不認同這種模式就見仁見智了 : : 很遺憾... : : 知道恐懼 : : 跟 : : 面對恐懼並且挑戰 : : 是兩回事 : : 當害怕的心大過一切,即便接下來你要跟他討論的道理 : : 他通通懂 : : 但是,在緊接著看到業績數字逐漸下滑,收入逐漸短少 : : 陣亡之路就在他眼前閃爍!! : : 他就是無法連業務的基本都無法繼續,所以讓他維持基本能力跟活動力與激勵是很重要的 : : (不然,就真的會成為大家口中所說的無情吸血鬼主管,即使這主管還是TOT也是個屁) : 如果收入減少快陣亡了自己不緊張 那激勵真的有用嗎?? : 當然不是說主管啥都不管 但業務應該是有問題自己求援 : 而不是有問題放在那讓它爛 然後不拜訪 等人主動救他 : 如果業務求援了沒人理那才是主管的問題 這部分認同 自己都知道快滅頂了 也不知道求救 就是命該絕了 不適任就掰掰 當然 最好的方式就是事先選才 但...壽險業難 : 我知道G大你心地善良想盡自己力量主動去服務 : 可是就好像一位學生他壓根不想讀書 你硬是要教他怎麼念一樣 : 至少也要該學生想學你教才有用不是嗎? : 一個沒收入卻不緊張的代表他沒經濟壓力 : 甚至對自己工作 未來都無關緊要 : 這種人我是懷疑激勵他會有多大的改變啦 : 做這種"自由性高"的工作自律絕對是基本條件 : : 透過外面的課程,透過同單位其他同仁、透過公司的基礎教練 : : 透過你個人建立的行銷流程 : : (如果沒有,請馬上開始自我建立、或是用別人的流程去扎實學習) : : 敝單位目前正在重新徹底實施這樣的"規矩" : : 以往有過1.2年的實例,後來荒廢...現在又重新開始 : : (荒廢後透過實況才知道這樣的建立團隊是可以有效經營的XD) : : (開始跟維持是最困難的...因為人最容易放過自己跟限自己於不義阿XD惰性很可怕) : : 很遺憾 : : 我現在還沒發展自己的組織 : : (過去3年完全只想走個人行銷沒在思考,後來才發現想開始帶自己的團隊感覺比較有趣XD) : : 因為目前要進我團隊的人,現有幾個人選,是有確定的,也洽談過了 : : 但彼此都還在各自抓對方的時間點!! : : 正在實施計畫性的培養人脈與邏輯觀念!XD : : 在下的基本藍圖都思考好了@@ : : 只是目前採龜速實行中XD : : 但不影響基本的業績收入 : : 我應該說過兩者是不相衝突的@@ : : (現階段只是因為單身,所以不自覺就基本活動特多~哈哈XD) : 那在這祝福G大組織發展順利了^^ : ※ 編輯: IamSquall 來自: 122.116.6.214 (08/26 18:55) : → dragon0204:有看過不用作數千萬的... 08/26 20:52 : → IamSquall:某公司第一副總肥婆 不必做業績有上億XD 08/26 22:07 : → loveistoofar:好像都是特例... 08/26 22:13 : 請問你是說賺不到錢的業務是特例還是上面講的年收入數千萬上億是特例? : 如果是上面的那當然是特例 有可能人人年收入數千萬嗎XD 各公司的高處 協理 副總 級等人物加總 應該也不少人 算特例嗎 其實還好耶... : ※ 編輯: IamSquall 來自: 122.116.6.214 (08/26 22:31) : → loveistoofar:I大反應不用太激烈...我是路人甲...(默) 08/26 23:03 : → IamSquall:唔 我的回文讓人感覺很激動嗎@_@ 08/26 23:50 : → loveistoofar:有點...也有可能是我多心了.... 08/26 23:54 : → orangem:覺得你講話很酸...... 08/27 21:47 --        編輯教材,發行月刊,寄發電子報。          More Life Care MLC2010_歡迎索取!! 講師路線_Mor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238.212

08/27 23:31, , 1F
請問 b 大進修是買書自修還是在外上課呢?
08/27 23:31, 1F

08/27 23:45, , 2F
一天幾訪呢?
08/27 23:45, 2F
我很少親自見客戶 目前大多msn 電話聯絡 除了簽約跟處理事情 才會親自跑 當然 這部份都事先跟客戶有溝通過 所以...電話聯絡算不算一訪...?

08/28 00:18, , 3F
其實一天幾訪是在鍛鍊你行銷功力時才顯的重要
08/28 00:18, 3F

08/28 00:19, , 4F
以B大來說如果他只需每天工作3小時代表他已經有一定程度
08/28 00:19, 4F

08/28 00:19, , 5F
的成交機率 一天幾訪就已經非是重點 重點反而是他的客戶
08/28 00:19, 5F

08/28 00:20, , 6F
群的經濟實力 要少時數高收入你成交的CASE不能太小
08/28 00:20, 6F

08/28 00:21, , 7F
我以前有位主管 我不知道她 "幾天一訪"XD 很可能幾乎沒
08/28 00:21, 7F

08/28 00:22, , 8F
訪 因為她都是隔很久然後報個一件 一件就幾百P
08/28 00:22, 8F

08/28 00:23, , 9F
而且都是集中在"關鍵時刻" (競賽)
08/28 00:23, 9F
幾訪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成交率 但新人 約訪的量不夠大 成交機率一定不大

08/28 01:17, , 10F
如果成功機率大概是三成,那麼拜訪數更多,成交數
08/28 01:17, 10F

08/28 01:18, , 11F
應該相對會更高,隔很久報一件,可是一件幾百p
08/28 01:18, 11F

08/28 01:18, , 12F
沒有長時間的經營跟信任 很難如此吧
08/28 01:18, 12F

08/28 01:21, , 13F
很多資深的保險業務不見得花很多時間談保險 可是很多
08/28 01:21, 13F

08/28 01:21, , 14F
是花了很多時間經營客戶
08/28 01:21, 14F

08/28 01:23, , 15F
B大應該要把跟不同的人接觸的時間也列出來比較客觀
08/28 01:23, 15F

08/28 01:24, , 16F
一天工作三小時,應該不代表一天跟客戶或準客戶接觸
08/28 01:24, 16F

08/28 01:24, , 17F
的時間只有三小時吧
08/28 01:24, 17F
如上述...90% 最多電話跟msn 買飲料 碰到客戶閒聊5分鐘 算不算訪? msn閒聊算不算訪 線上遊戲 算不算訪 想到一起吃飯出去逛街 算不算訪 有沒有見到人 應該不是重點 而是聊的過程中 會不會切觀念 這是我的看法 看到報章雜誌 有沒有辦法從時事帶回保單分析 觀念分享 個人通常都是最後成交時 才會出建議書 越早出商品 成交機率大多不高 除非陌生 以商品導向... ※ 編輯: baccat 來自: 61.229.238.212 (08/28 07:35)

08/28 09:46, , 18F
用 msn 行銷我是有聽說過,通常長輩都不會用這種方式 XD
08/28 09:46, 18F

08/28 10:37, , 19F
分清楚自己的族群 其實方法也不同
08/28 10:37, 19F

08/28 11:18, , 20F
不同客群不同的銷售方式,找出自己的領域比較重要
08/28 11:18, 20F

08/28 18:55, , 21F
B大的客群大都是年輕族群吧?
08/28 18:55, 21F

08/28 19:15, , 22F
20~60歲都有 但大多數集中25~40歲
08/28 19:15, 22F

08/28 19:16, , 23F
掌握小孩等於掌握父母 XD
08/28 19:16, 23F
文章代碼(AID): #1CTytS_O (Insuranc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TytS_O (Insu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