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產灣產業的未來..

看板Management (企業管理)作者 (我是蔡宗穎 ￾NN￾)時間20年前 (2004/08/17 20:2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1 (看更多)
: 或許是你的背景是科技管理吧 : 其實你提到的這些產業都是科技業 : 所謂"經濟奇蹟"這種東西 : 本來就不該期待 : 一個體質良好的經濟體應該是穩定緩慢的成長 : 而台灣現在的情況祇是時代的必然而已 : 其實與其這樣談台灣的產業 : 不如來分析一下台灣的優勢 : 我當然不可能預言未來 : 但是卻可以提出一點自己的看法 : 台灣是一個島國 : 既沒有發展龐大工業的領土 : 也沒有足夠的資源 : 我是一個研究日式風格管理的人 : 所以一直主張台灣要和日本看齊 : 日本也一度面臨轉型 想請教順便討論一個問題 日本工業的興起跟對岸以及我們 就我所知似乎是不同的型態 (? @@") 日本工業的興起往往大部分都是管理手段精明 而對岸還有台灣甚至韓國... 通常都是藉由普通偏中上的技術力押抵成本來競爭 這裡由於我並不了解日本管理的精密...可否請賜教 m(_ _)m 這麼一來...由於企業體質的不一樣 我們要跟日本產業看齊 似乎頗困難? 比方說...提到台灣的大廠 通常並不是有什麼為人稱道的技巧...不論是研發技巧或是行銷與配銷的技巧 而是"本季ooxx又接到ooxx的訂單...ooxx行情可望看漲..............." 這當然跟我們幾乎是OEM產業有關 請容接下來說明 : 本來日本可以說是工業大國 : 製造業以高品質聞名於世 : 可是現在日本本土的製造業卻一年比一年少 : 但是卻依然可以生存(當然,活的不太好...) : 這就要仰賴產業的轉型 : 像和歐洲的時裝品牌合作創造年輕化的產品線 : 創造日式時尚 : 另一方面製造業在外國也設廠 : 跳脫日本製造的迷思 : 像Toyota美國廠 : 以前日本本土製造大量的家電 : 但是從80年代後就全部移往台灣,新加坡,非律賓甚至直接到中國 : 日本本國只製造最尖端技術的產品 : 作為產品的區隔 : 另外也保住重工業的命脈 : 日本有好幾項核心工業冠於全球 : 如精密機械零件,機器人 : 還有重工業(造船,汽車) : 某些化學原料等 : 日本一直投下龐大的資本做研究 :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 : 日本人連拿了兩次諾貝爾化學獎 因應不同產業...我再舉我的本行作例子 家電產業等等應該都是完全商品化的市場 而且相關的技術都已然備齊...差異也不大 不會有日系的冷氣能吹到18'c 中國制的只能吹到28'c 這種事情 當然維修率以及細部的差異當然是有的 這種情況看汽車工業就很類似 管他哪國的引擎能不能跑到300km 反正消費者用不到極端的科技領域 將來的發展應該是繼續的低價跟普及 即使是絕大部分的電子產品也一定是朝著這個方向 那麼為什麼台灣特別挑電子業當作雞蛋所放的籃子 這跟閣下所提及的基礎科學貧弱很有關係 因為台灣習慣遷移性的投資 產業往往也都是挑現在熱門的產業發展 比方說 1.本來在做大型電路元件的...也一起想做電腦週邊來沾光 2.做重工業高功率電源的...也跑來做電腦的power 3.做電線電纜的...也想做光纖,傳輸線,橋接器...等等 先不談裡面的細節...有些技術內涵是差很多的 公司營運的狀況是收一些人(口試官常常自己都不懂)... 買一點機器(好的有高級機器...差的就濫到不行) 似乎覺得轉行就像賣包子的改賣饅頭一樣簡單...竟然連企劃都不用企劃 (當然實際上包子饅頭要做的好都不簡單) 過了幾年的投資發展 有"幸"前人拼命而來...30~50歲肝衰竭的很多 目前電子產業可以說已經掌握了絕大部分的技術 所以我們的OEM"暫時"可以說是不敗的地位 但是接下來要發展ODM呢? 外國廠商也不是蠢材...她們並不會讓台灣去接觸太多設計性的東西 所謂的下單...都是完完全全死板的單...不照規矩做...不給錢 即使我們用務實的經驗...提供廠商哪些設計可以更動的部分 常常都是"再研究" "已獲知" 如此而已 通常沒有什麼機會去接觸design或者是市場相關的觀察能力或因應能力 那麼我們唯一的方法...只有靠自己學習 現在問題來了...誰有那麼大的資本額去繳學費 Acer以前繳過學費了 BenQ也算是在中國大陸這個市場繳學費回來的 然而台灣目前對於中國大陸這個試驗性的市場...卻是抱著敵意的態度...寧可不投資 當然個人並不認為中國大陸的市場是練金場 絕對也很容易敗光家產一身空 然而相對其他市場殺到死的競爭力...這個試驗場還是值得投資的 儘管他的風險也是頗大 同時台灣的消費力也不足以撐起一家自我設計與自有品牌的國際公司 中國大陸的市場 在文化...行政...地理...經濟上...都是我們漫不錯的選擇 可以作為企業的市場基礎 舉個intel在中國大陸行動規格踢版的例子 只要這麼大的市場接受某公司的特殊規格 那麼這家公司雖然也許沒辦法完美的進攻...但是卻可以做到很完善的防守 另一方面除了企業界的學費 另一種就是實實在在的學費 也就是教育經費 這部分扯到政治...就不提了 一邊期待高科技...一邊用手大力的刪除預算 怎麼可能發展出的了名校...來提供產業的需求 : 創意經濟也是一個關鍵 : 光靠科技是不夠的 : 創意說起來很抽象 : 但是有句俗話說 : "富不過三代,不懂得吃穿" : 台灣的很多產業都在大陸立足 : 就是欺負大陸人"不懂吃穿" : 不知道有沒有人去大陸待過 : 不是旅遊歐 : 是住在當地和當地人一起生活 : 如果有過的話你就會了解 : 台灣來的東西在大陸就算比較高檔 : 就像我們喜歡歐美國家的東西一樣 : 買電腦首選IBM,HP : 再來是Acer,Asus : 最後才是聯想 : 台灣很多成衣品牌本來都只能在大賣場流血殺價 : 到了大陸卻登堂入室在百貨專櫃 : 創意和品味可以創造龐大的利潤 : 看看iPod就知道了 : 另外像中國的銀行多半都體質不好規模也太小 : 人員素質更是不佳 : 或許將來台灣的金融業會到大陸另起爐灶也不一定 : 餐飲服務業也是 : 我不是什麼專家 : 只想提供一些想法 : 光靠高科技製造業並不能讓台灣長久繁榮 : 台灣必須擁有一些非"科技"的競爭力 : 台灣長久過著和平富足的日子 : 才能培養出有創意和品味的人才 以上同意... 但是想提出一點該注意的部分 台灣的社會價值很容易偏激或是兩極化發展 也要發展非科技的競爭力 決不等同於 不要發展科技的競爭力 然後又變成基礎科學與工業科學兩派鬥爭 實際提一個研究所教育的例子 由於我是交大電子工程系(算不錯的學校了拉)要轉考企研 讓我們看看教育市場提供的名額 目前電子電機領域的研究所名額...常常是備取30~50個 還備取被到完...甚至招收人數是大學部門更多 產業人才絕大部分都被吸收到這個領域了 同時提供給其他科系發展的機會也縮水了...這是提外話...算牢騷吧 (=.=a...我就是文組備取幾乎都沒辦法上...才延畢的) : 這不是大陸或其他地方能快速取代的 : 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可以舉很多例子 : 個人看法請指教嚕... 想先賜教一下市場支撐這些廠商的例子 如果有一堆賣不出的產品..."好產品"也是頗可憐 順便當作個案研究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201.219
文章代碼(AID): #118VctmO (Managem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18VctmO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