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揪團團報 PMP

看板P_Management (專案/產品管理)作者 (sbwu)時間17年前 (2008/03/08 00:54),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36 (看更多)
個人體會:PMBOK 是從很多領域的專案管理中去歸納出一套共通的 規律,但不是牢不可破的聖經。 如果是在有制度的公司工作過,瞭解比較健康的制度跟文化的人, 有沒有 PMP 確實沒那麼重要。因為反正健康的流程與架構應該都 大同小異,而且一位合格的應該要有足夠的能力判別哪些可以套用 ,哪些不適合套用。 但是對於一直在極度扭曲的「官大學問大」等不健康的公司文化中 工作過的人而言,PMBOK 是有助於這位基層 PM 瞭解「較健康的作 法應該會是如何」的。 至於這位基層的 PMP 是不是要現學現賣在公司中好好發揮 PMBOK 的所學,我個人是持保留態度的。畢竟對一個基層員工而言, Enterprise environment factors 還是那個最重要的框框。還沒 累積到到一定坎站之前就對公司一堆老臣談改革,找死哦! 至於搬出郭先生當例子,恕我直言,我不相信郭台銘那一套是健康 的,值得被當作是普世價值。 ※ 引述《birdpon (Dame un beso)》之銘言: : 我也澄清過不只一遍。 : 我並不是批評,也不是"against" PMP。 : 那只是我「個人個認知和看法」。 : 又,你確定我沒有去大概看過PMP的內容嗎? : 我就是去看過,並且和自己product marketing的工作、 : 也和我所看到的project management工作相互印證, : 最後得到我覺得PMP的內容「不適合目前的我」這樣的結論。 : 你不能因為我說了「PMP不適合我」, : 就說我是在「批評」,強迫我要去接受PMP是很好的、一定要去念的東西! : 我想,「互相尊重彼此不同的看法」, : 應該是不管有沒有唸過PMP,都應該要懂的做人道理。 : 我也回答過了。我會就目前的狀況, : 在時間、資源、能力方面寫好我的評估和建議, : 剩下的請長官裁決。 : 這是我認為一個幕僚人員應該做的事。 : 而不是以為有了一張PMP的認證,就自把自為。 : 謬讚了。我自己倒不是真的那麼有信心。 :) : 對於我沒有做過的事情,我一向沒有盲目的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輕騎過關。 : vendor在現在的platform上面只有做過評估,並沒有完全驗證過。 : 但是根據理論,它的I/O效能比傳統的NAND有所改善。 : (需要跟你解釋甚麼是I/O先嗎?) : (需要跟你解釋甚麼是NAND先嗎?) : 同時也可以減少S/W engineers的effort about "bad block management"。 : (需要跟你解釋甚麼是bad block management先嗎?) : (需要跟你解釋為什麼NAND有bad block management的問題先嗎?) : 但是放上去有風險,因為沒有人試過用過; : 同時價格也比NAND貴了將近10%。 : 現在不導入,這個案子就沒機會了。因為兩者並不pin-to-pin compatible。 : (需要跟你解釋甚麼是pin-to-pin compatible先嗎?) : 站在工程師的立場,一定希望快點導入,因為他們可以省工,performance又好; : 站在採購和PM的立場,一定不希望現在導入,因為有風險,BOM又會往上漲。 : 請問一下按照PMP理論,這該怎麼解? : 我希望這個「模擬考題」可以讓你理解PMP的致命問題在哪裡。 : PMP對於有經驗的PM來說,確實可以錦上添花, : 但是真正已經闖出一番名號的PM來說,除非有別的incentive, : 不然說真的,他其實不去考,也是無所謂,因為行家只要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了。 : 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 講到執行力,台灣最有名的代表人物,非郭台銘莫屬。 : 你覺得他有必要再去考一張PMP去證明自己執行力很強嗎? : 對於PM新手來說,PMP確實可以給一個很不錯的入門指引, : 但是相對的,福兮禍所倚,因為沒有別的參考資料, : 新手PM很容易陷入對PMP盲目的崇拜,而忽略了PMP所無法給予的技能與知識。 : 以為PMP認證的知識,就是PM世界的全部,而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 : 也許有一天,情勢所逼,或是公司有給incentive,那麼也許我會去付諸行動。 : 但是以我自己對我所處內在外在環境的瞭解,現在不是時候。 :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77.105

03/08 00:56, , 1F
補充一點,需不需要 PMP 只需要自己對自己負責就行了。
03/08 00:56, 1F
文章代碼(AID): #17qNCuug (P_Management)
文章代碼(AID): #17qNCuug (P_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