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最後一根稻草... 嗎?

看板Soft_Job (軟體人)作者 (遙遠的旅人)時間17年前 (2008/03/25 01:2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15 (看更多)
※ 引述《Lapha (lapha)》之銘言: : 這邊得說明一下: : 標準化、模組化, 指的是"工作的模式、介面", 而不是指對待每個成員的方式。 同意,我想強調的就是工作的項目、模式與『人』乃至於『團隊』的管理之間的 巨大差異。而這樣的差異我認為實在是應該特別去切分,決不可混唯一談的。 : 如果只把RD當螺絲使用, 後面就不用去強調"培養"這個動作了。另外, 除了"培養", : 前文中也提到了"鑑別"成員的能力, 為什麼要"鑑別"?? : 每個成員都有其差異性, 要培養一個RD, 不能僅僅是組個讀書會, 大家一起聽聽課, : 離開教室, 全部又打回原型。"鑑別"的用意, 就在於了解各別RD的需求, 為之後的 : "培養"做準備。 : 至於會不會想趕快離開這個問題, 我是不曉得自己算不算有出息 :p 不過我曾經待 : 過一個類似的環境, 在那邊的工作經驗是十分令人懷念的 :) : 怎麼說呢? 今天我被assign了一個工作, 有明確的介面和功能需求, 我可以自己去 : 發揮創意完成它, 反正只要符合介面, 我不用擔心有人會跳腳; 而過程中留下的 : 文件, 讓我即使請假, 別的成員也能了解我的規劃, 不致於一頭霧水; 當我在實作 : 中有些新的修正想要feedback給原始架構時, 大家會知道那些東西被影響, 而不是 : 開會時各憑印象在"喊價"..XD : 至於處理"未知的問題", 我想文件、紀錄應該更重要才是, 嘗試過那些東西, 得到 : 怎樣的結果, 分析的過程, 做出決策的理由, 這些都是該累積下來的東西, 如果以 : 一句 undocument 帶過, 我想這滿可惜的。 看起來,這是間好公司。 我想我沒說清楚。 我所想指的uncommented的部份,是特別指人的管理的部份。是管理者的價值觀、態度 問題。 關於軟體工程或者開發方法,這在不同專案、不同規模、不同領域實在是青菜蘿蔔各有 所好,我想是在那個領域打滾過、思考過的人才能有有價值的論斷的。不在類似環境待 過的人通常是只能發表感想、沒啥資格評斷。 然而,每個人都被管理過,也大概可以感受到管理者的想法是什麼。 我認為,這方面管理上的態度與價值觀,是要比專案事務上得管理得要優先思考的。 比如說:專案時程不合理,經費與人力上的節省,人員培訓缺乏制度且總是被犧牲, 公司、部門經營目標訊息不透明,對開源社群的參與採不歡迎態度等等。 : 如果能了解"規格化"的意思, 那麼就可以來說明下一個重要的東西: "紀律" : 我想這個詞不會出現在許多軟體工程師的字典裡, 因為一個廣為接受的觀念是: : "軟體是創意產業"(至少電影裡面的駭客那個不是一手可樂一手比薩, 一個人熬幾晚, : 就搞出超炫的玩意兒, 讓主角去出生入死一下) : 軟體當然是創意的產業, 但如果真要把它當"產業"來看, 那麼比較完整的說法, 應該 : 將軟體視為"創意和紀律的結合"。這在別的行業中並不算陌生: 建築需要創意吧? : 但沒人會想住在大樑沒上正的屋子裡; 服裝設計需要創意吧? 但如果連車縫都不正, : 大概沒人會想買; 音樂需要創意吧? 但沒人會欣賞交響樂中放砲的那神來一筆.. : 當我們將軟體視為一個產業, 一個需要眾人合作的專案時, 除了個人的能力, 我們必 : 需更從團體的角度去看事情。在設計時, 讓大家盡可能發揮創意; 到了執行時, 反而 : 應該嚴格的遵守初始的規劃精神。 以上同意,紀律的確重要,這也是我文末提到我不反對方法論的原因。 : RD總是擔心自己會被別人取代, 所以非得留一手以彰顯自己的價值, 但是你也留, 他 : 也留, 每個同事間各自建立不可逾越的城牆, 躲在自己的小天地裡當然很安全, 但是一 : 個常見的怪現象是: 一群高手組成的團隊, 卻常做出失敗的專案。這似乎不是個很理想 : 的狀況。 我想,討論負面的不可取代性對於任何人都沒有太大的長期幫助,不可取代性也可以有 正面的含意,而討論『絕對』的不可取代性則是沒意義的。 我想討論的不可取代性應該改說成『難以取代性』(要花個每月6~10萬的就叫難) 舉例像是: 一個廣結善緣、樂於溝通、分享技術的工程師在他的產業待上十年,就很有可能 憑其人際關係技巧與累積的人脈建立起當一個開發團隊經理的才幹。這很難取代。 一個有敏銳直覺、專注熱衷於技術、並且有將複雜的概念以簡單的方式介紹給旁人知道 的,練個十年就會有專業顧問的架式與專業。這很難取代。 一個技術也許不深但廣且紮實,喜歡了解IT相關各領域的知識原理並且對市場的各項需求 敏感,能夠旁徵博引拼湊出可能的市場方向的,混個十年也許有機會是了不起的產品經理 。這也很難取代。 : 我的想法或許有點怪異, 不過我個人的看法是覺得一個RD的價值,在於能創造出多大 : 的價值, 而不在收藏了多少技術。畢竟, 技術本身是工具, 利用工具去完成工作, 才是 : 我們的目標, 一個履歷上寫滿各式技術的資深RD, 卻發現他沒完成過幾個成功的專案, : 這不會很奇怪嗎? 同意,不過從看履歷的角度來講,每個領域的專案成功率怎樣算高是很難說的,有的 時候評估這個人描述其在專案中的歷程,會比專案是否成功能得到更有意義的訊息。 -- 生命起源於簡單的化學反應,靈魂是腦神經上頭的火花。 掌紋沒有含意,不過是具有止滑功用的紋路。 而神不存在,死去的人們只是等待細菌分解的腐肉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228.252
文章代碼(AID): #17v-FNIN (Soft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v-FNIN (Soft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