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市值型ETF投資法是不是其實很困難
我是支持指數投資
但對於那種「一筆all in、或定期定額,無腦存,不要賣、等20-30年以後就可以賺翻」的
說法,我跟上篇作者一樣是存疑的
現階段提倡「無腦存,不要賣,等20-30年以後賺翻」的,主要論點都是說「股市長期向上
」
這說法從歷史數據來看當然沒錯
無論是美股指數、台股指數,這100年來大趨勢是向上的
但這說法的毛病就是:您的時間區段怎麼抓?您所謂的「長期」是多長?
一,時間區段
現階段推崇這說法的人,大多是拿「特定時段出來講」
比如2003年以後,這20年的台股指數走勢
台灣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也只有2003年以後的資料
https://i.imgur.com/pE6RMwp.png

如果只看這20年,確實大趨勢是「多頭」,一直向上
但是,如果換個時間段
換成1989年-2009年
https://i.imgur.com/MMzhOAH.png

這20年的大趨勢是什麼?我想大家都看得出來並不是向上的趨勢
除非運氣好,一開始買在網路泡沫的最低點,然後在後面的高點賣出,才會大賺
但這就不符合「無腦存,不擇時」的設定了
如果是在1989年買入(不管是all in或定期定額),然後無腦買到2009年,共20年
雖然不會虧錢,但也沒有真的賺翻
所謂「無腦買」就是「不管上漲下跌都持續買」
下跌時買入雖然可以拉低均價
但往上時持續買入也會拉高均價
所以最後均價就在整個大波段的中間偏下一些
從1989年到了2009年賣出時,實際的資本利得也沒到賺翻的地步
(不像2003年-2024年那段時間,真的翻好幾倍)
至於美股指數,也是一樣的情況
無論是sp500或道瓊
雖然1990年以後,美股指數持續多頭向上
但把時間段拉長到90年來看,也不是一直多頭向上
https://i.imgur.com/IHZmpHW.png

比如,以sp500為例
若在1950年買進sp500指數,每個月無腦不擇時一直買,放30年到1980年
下跌買拉低均價,上漲買拉高均價
最後到1980年賣出會發現。資本利得也沒到賺翻的地步
如果是晚5年進場,1955年開始,無腦買放25年到1980年
最後資本利得最多就打平,甚至可能是虧損的
而大家都知道,指數走勢未來要怎樣發展是沒人能保證的
無論是:多頭一直往上?盤整上下上下?空頭一直不過高?………這在過去都有歷史可循
當然,這時候,一定有人會說:
「怕什麼,反正指數長期向上啊!放20年沒賺翻。可以繼續放30、40、50年啊
反正歷史顯示,指數的大趨勢總會有重回多頭走勢的時候」
那這就牽涉到下一個主題了
二,所謂的「長期」是多長?
人的生命有限,每個人的境遇也都不同
如果這個所謂的「長期」要拉到過長
10年不夠,就放20年
20年不夠,就30、40、50………
對很多人來講,這種說法只是在嘴砲詭辯而已,沒有太大意義
就「一般普通人」而言,能有充裕的「閒錢」可以固定一直投,不用從股市抽回錢
大多要到結婚生子買完房穩定以後,然後人生還不能有變故
這時大概都35-40幾歲了
(如果是家裡幫買房、有礦、年收入好幾百萬、不婚不生、不需養家……這些都不在普通人
的討論之列)
持續買進指數30年後,也差不多到退休了
閒錢都投在股市,也沒有薪水收入
還要他們繼續放10、20年,等多頭趨勢再度回來後賺翻?
不管後來有沒賺翻
對他們來說其實沒有意義
因為自己也享受不到,只是讓子孫可拿的遺產變多而已
當然,如果一開始,你投資的目標就是「讓兒女可拿的遺產變多」
那這樣的投資策略確實是好的
但如果一開始投資的目標是「讓自己的財富大大增加,等年紀老時享受」
那這種「無腦存。不要賣,等20-30年以後就賺翻」的策略,就要正視其中的風險
總之,我支持買大盤指數是好的
但「無腦存就可以賺翻」的說法,我也是存疑的
三,取決於「人的心性」
最後,回到原po的主題「市值型etf投資法是不是很難?」
其實所有的投資法,都有運氣的成份,也有考驗人心性的部分
比如,自己剛好無腦買在指數多頭趨勢時期,賺很多,這其中當然有運氣的成份
所以不能把這經驗認定成鐵律,要大家無腦買放著就好
但同樣的,也不能因此就貶低指數投資法
畢竟它確實可以賺到錢
所以真正的難點就在於「您的心性適不適合這種投資法」?
人的心性受到很多層面的影響
比如,個性、收入、家境、人生境遇、父母妻子兒女、健康、退休規劃、金錢價值觀…….
即便這個投資法被很多人讚揚
只要您目前的心性與它不適合,你也很難持續用這個方法去投資,無法強求
就跟擇偶結婚一樣
要談戀愛不難
真正難的是「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雙方又做出對的決定」
沒有不合的星座,只有不合的人
沒有很難的投資法,只有不合的心性
共勉之
※ 引述 《unid》 之銘言:
: 簡單來說 大家從接觸投資一直被灌輸的觀念就是投資一定有賺有賠 沒有一種交易聖杯可
: 以讓人躺著賺錢 只要不賠錢就贏過市場上80%的人 我媽我爸我老婆老公如果拿著我的錢
: 去買股票
: 每年投資報酬率都比定期好就是祖上積德
: 再來 網路上看到太多人中之龍投資報酬率太強
: test520大大 菲比斯大大 航海王大大 不求像他們一樣 只要有他們一半 甚至三分之一
: 不 只要四分之一功力 三年五年就可以財富自由了 花同樣時間研究股票 搞不好也可以有
: 他們三分之一的績效
: 台股民國79年以來天險就是12682 民國109年才又突破12900點 從小到大聽到大家在喊的
: 口號是上萬點 如果民國79年就有0050可以買 那79年開始定期定額從12000買了30年還是
: 12000 那不是買了個寂寞 前高24000 如果未來台股就在一萬多到24000遊走怎麼辦
: 基金經理人因為散戶申購就要買股票 股市高點散戶投錢進來基金經理人就會買在高點 股
: 市大跌散戶贖回就要被迫賣在阿呆谷 高買低賣績效怎麼可能好 而且誰知道經理人的團隊
: 是不是真的很強 就算真的強 高層一句話 就被迫幫忙抬轎 像之前新光金因為高層的指示
: 買1100元的宏達電 這樣基金的團隊再強也沒用 經理人不受限制的發揮或許散戶贏不了
: 但是現實就是上面講的這樣
: 就算實證研究指數型etf時間拉長一定漲不會跌 很多人其實也相信 只是不知道會漲多少
: 萬一30年漲了66%看起來不錯 其實就是定期利率1.72%的30次方 那不如一開始就存定存
: 萬一退休時遇到股災 不是更慘 很多人目標就是穩定配息 比定存好就好 所以會選擇高股
: 息etf
: 我想上面這些應該是很多人不願意全押市值型etf的原因 這種東西信者恆信 不信者恆不
: 信
: 我是信周教授的 去年大盤漲28.47%
: 我認為只有非常少的散戶有賺超過28.47%
: 我也相信指數型基金長期會賺 只是0050涵蓋範圍太少 更多人是推薦美國的指數型etf
: 周教授雖然推薦0050 但他也提到要買市值型etf 只是台灣最貼近大盤的是0050
: 最後結論 投資市值型etf一點也不難 是相信它很困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9.250.1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36660434.A.75B.html
→
01/12 13:43,
1月前
, 1F
01/12 13:43, 1F
→
01/12 13:44,
1月前
, 2F
01/12 13:44, 2F
推 ejnfu : 那請問你怎麼做指數投資呢?擇時嗎? 01/12 13:48
推 Kobe5210 : 前面就講了,就算是指數,重點仍是在擇時的技巧跟 01/12 13:50
→
01/12 13:50,
1月前
, 3F
01/12 13:50, 3F
→
01/12 13:50,
1月前
, 4F
01/12 13:50, 4F
推 ab4daa : 長期來說我們都死了 01/12 13:51
推 ejnfu : 但一堆書都跑回測證實你擇時贏不了無腦定期買 01/12 13:52
推 hank13241 : 其實指數買得當下就該知道不是為了賺翻,為了退休 01/12 13:53
推 leesrnat : 指數有讓人敢重壓抱得住的特性,個股沒有 01/12 13:53
推 ejnfu : 反過來說,你擇時這麼厲害,那玩個股就好了吧 01/12 13:53
→
01/12 13:53,
1月前
, 5F
01/12 13:53, 5F
→
01/12 13:54,
1月前
, 6F
01/12 13:54, 6F
→
01/12 13:54,
1月前
, 7F
01/12 13:54, 7F
→
01/12 13:54,
1月前
, 8F
01/12 13:54, 8F
→
01/12 13:54,
1月前
, 9F
01/12 13:54, 9F
推 tonyparker18: 完全認同上面Kobe大的想法~~~ 01/12 13:55
→
01/12 13:55,
1月前
, 10F
01/12 13:55, 10F
推 ejnfu : 指數化投資就是長期吃到市場平均報酬,適合不會神之 01/12 13:56
→
01/12 13:56,
1月前
, 11F
01/12 13:56, 11F
→
01/12 13:56,
1月前
, 12F
01/12 13:56, 12F
→
01/12 13:56,
1月前
, 13F
01/12 13:56, 13F
推 koll : 不是指數就是主動,主動條件是PR90,那該選誰? 01/12 13:56
推 tonyparker18: 就跟此篇原PO講的 誰知道現在會不會就是1989年 01/12 13:57
推 hank13241 : 可是指數要的就不是賺翻 01/12 13:58
推 ejnfu : 持續買進這本書我記得就有回測證明你擇時也沒贏定期 01/12 13:58
→
01/12 13:58,
1月前
, 14F
01/12 13:58, 14F
→
01/12 13:58,
1月前
, 15F
01/12 13:58, 15F
→
01/12 13:58,
1月前
, 16F
01/12 13:58, 16F
→
01/12 13:59,
1月前
, 17F
01/12 13:59, 17F
→
01/12 13:59,
1月前
, 18F
01/12 13:59, 18F
→
01/12 13:59,
1月前
, 19F
01/12 13:59, 19F
→
01/12 13:59,
1月前
, 20F
01/12 13:59, 20F
→
01/12 14:00,
1月前
, 21F
01/12 14:00, 21F
→
01/12 14:00,
1月前
, 22F
01/12 14:00, 22F
推 tonyparker18: 除非你來自未來 不然都是事後論 01/12 14:00
→
01/12 14:00,
1月前
, 23F
01/12 14:00, 23F
推 hank13241 : 當然阿,但過去幾十年有證明成長,就算1989也是賺少 01/12 14:01
→
01/12 14:01,
1月前
, 24F
01/12 14:01, 24F
→
01/12 14:01,
1月前
, 25F
01/12 14:01, 25F
→
01/12 14:01,
1月前
, 26F
01/12 14:01, 26F
是啊
您為何不發篇文討論一下解方呢?
讓大家看看咩
→
01/12 14:01,
1月前
, 27F
01/12 14:01, 27F
推 ssarc : 投資不都是有風險嗎?風險高低罷了。要無風險請定 01/12 14:01
→
01/12 14:01,
1月前
, 28F
01/12 14:01, 28F
推 ejnfu : 你要擇時的話,你大概會從去年開始覺得大盤屢創高點 01/12 14:01
→
01/12 14:01,
1月前
, 29F
01/12 14:01, 29F
還有 159 則推文
還有 44 段內文
推 yangmin1028 : 推24樓 估狗就有答案 自己笨還好意思講一堆 01/12 20:01
推 yangmin1028 : 那種號稱自己股神賺一堆結果被戳破沒房就氣噗噗的 01/12 20:03
→
01/12 20:03,
1月前
, 189F
01/12 20:03, 189F
→
01/12 20:33,
1月前
, 190F
01/12 20:33, 190F
→
01/12 20:33,
1月前
, 191F
01/12 20:33, 191F
→
01/12 20:33,
1月前
, 192F
01/12 20:33, 192F
推 MrStone : 指數投資最大的打臉就是日本泡沫經濟 01/12 20:47
→
01/12 21:04,
1月前
, 193F
01/12 21:04, 193F
→
01/12 21:06,
1月前
, 194F
01/12 21:06, 194F
→
01/12 21:06,
1月前
, 195F
01/12 21:06, 195F
推 silentence : 大盤都烙賽了 主動投資會贏的概率有比較大嗎www 01/12 21:29
→
01/12 21:30,
1月前
, 196F
01/12 21:30, 196F
→
01/12 21:30,
1月前
, 197F
01/12 21:30, 197F
推 helloman29 : 第一二點都是特例,對多數人來說,這就是勝率最高 01/12 21:40
→
01/12 21:40,
1月前
, 198F
01/12 21:40, 198F
→
01/12 23:13,
1月前
, 199F
01/12 23:13, 199F
→
01/13 00:23,
1月前
, 200F
01/13 00:23, 200F
→
01/13 00:23,
1月前
, 201F
01/13 00:23, 201F
→
01/13 00:23,
1月前
, 202F
01/13 00:23, 202F
→
01/13 00:24,
1月前
, 203F
01/13 00:24, 203F
呵呵 既然好幾位都提到含息報酬,台灣加權報酬指數(含息
第一,我倒是很好奇,您們是從哪裡找到2003年以前,台灣加權報酬指數的數據?
這數據在證交所公布的資料中,最早只到2003年,更之前就沒資料了
既然沒有1989-2002年的加權報酬指數資料
又怎麼認定已經大漲回高點了?
而且就算加上股息,他的上下走勢其實和加權指數是差不多的
只差在加權報酬指數(含息)比較高,加權指數比較低而已
第二,這討論串的主題是在講「市值型etf」
常見的市值型etf如006208 0050,用的指數是台灣50指數,走勢都是盡量貼近台灣加權指數
,而不是加權報酬指數(含息
那討論重點當然要放在加權指數啊
第三,有的人一定又會說:那為啥不用0050 的含息走勢來看?
很簡單,就跟第一點一樣:因為最早只有2003年的數據,更早之前0050根本還沒成立
所以最後當然只能用加權指數的走勢,來說明我的看法
※ 編輯: fifa186 (125.229.250.143 臺灣), 01/13/2025 01:05:22
→
01/13 02:38,
1月前
, 204F
01/13 02:38, 204F
→
01/13 02:38,
1月前
, 205F
01/13 02:38, 205F
推 ejnfu : 指數型就是保證長期拿到市場報酬,你如果有把握長期 01/13 02:42
→
01/13 02:42,
1月前
, 206F
01/13 02:42, 206F
噓
01/13 07:28,
1月前
, 207F
01/13 07:28, 207F
→
01/13 07:28,
1月前
, 208F
01/13 07:28, 208F
呵呵 建議先搞清楚人家的意思,再來嘴
我討論的重點根本不是指數總量高低
您一直在那裡說把未計的灌進去只會更高
這根本和我說的東西無關
→
01/13 07:29,
1月前
, 209F
01/13 07:29, 209F
→
01/13 07:29,
1月前
, 210F
01/13 07:29, 210F
噓
01/13 07:38,
1月前
, 211F
01/13 07:38, 211F
是喔 所以2002之前加權指數就不是資料?
市值型etf如0050_006208
都是貼近加權指數啊
→
01/13 07:38,
1月前
, 212F
01/13 07:38, 212F
→
01/13 08:21,
1月前
, 213F
01/13 08:21, 213F
噓
01/13 09:12,
1月前
, 214F
01/13 09:12, 214F
歡迎補充提供喔
至少我在證交所只找到最早是2003年的
→
01/13 13:26,
1月前
, 215F
01/13 13:26, 215F
→
01/13 13:58,
1月前
, 216F
01/13 13:58, 216F
→
01/13 13:58,
1月前
, 217F
01/13 13:58, 217F
→
01/13 13:58,
1月前
, 218F
01/13 13:58, 218F
你貼的這文章我早看過了
之所以沒用他的含息走勢圖
第一,原因就是他的含息數據是引用別人文章的,而文章作者是自己去算的,不是政府公告
的數據
第二,另外,如果單看他的含息走勢圖,其實跟我用加權指數走勢,解釋出來都差不多
即使加上含息,用報酬指數來看
在1989年買入,到2009年,一樣最多只是小賺而已
第三,這個討論串講的是市值型etf
市值型etf追蹤貼近的是加權指數,而非報酬指數
最後一點就是,我對他這篇文章有點不予置評
他文章拿報酬指數出來講,說1990年被套住的人,不用被套30年,加上含息 ,其實21年就
解套了
但對一般人來說,被套21年,跟套30年,其實意思差沒多少
※ 編輯: fifa186 (118.171.50.192 臺灣), 01/14/2025 12:42:26
※ 編輯: fifa186 (118.171.50.192 臺灣), 01/14/2025 13:17:58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Stock 近期熱門文章
715
1323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
56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