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什麼大多數人對環境無感
※ 引述《Oikeiosis (怎麼啦)》之銘言:
: ※ 引述《astrayzip ()》之銘言:
推了非常長篇的推文 但是卻僅回應非常有限的論點 讓人不禁有點小失望...
: : 以減塑議題來說吧
: : 比如吸管好了,他每年只產生3000噸的垃圾
: : 在國內總塑膠垃圾裡面佔比極低
: 塑膠垃圾的問題是什麼? 是重量嗎?
: 塑膠垃圾中除了少數成分外 在台灣已經大多數可以系統性回收
: 就算不回收 也可以燃燒 不含氯的塑膠完全燃燒是不會產生戴奧辛的
: 如果要說問題 這些問題並沒有比電力燒煤來的嚴重
: 但是吸管並不只是塑膠這麼簡單而已
: 他很輕 又多重油墨 回收價值低 又很容易被風吹走
: 於是吸管在陸地上不易回收 而且輕易的被吹入海中
: 塑膠吸管進入海中後 難以腐爛的特性會使這些吸管持續停留在海上數百萬年
: 而在沿岸生物中有非常多生物看起來跟吸管很像 (鰻苗、水草...)
: 就會有誤食的影響
: 而台灣ICC海洋廢棄物監測持續收集台灣的海洋廢棄物類別
: 在2015-2018的結果中 吸管、寶特瓶、瓶蓋都是三大垃圾源
: 寶特瓶與瓶蓋在現有的回收體系已經在運作的情況下
: 針對吸管來處理就是抓大放小的行動
: 而不是誤以為吸管很輕就忽略了對海洋生物的危害
: https://teia.tw/zh-hant/seawatch/column/19140
:
: : 而環保人士所報導的危害可
: : 遠比實質影響更大
: : 減塑很多都是抓大放小的
: : 而且台灣還在國內垃圾利用率不高下
: : 大量開放外源塑膠進口再製
: : 讓國家增加很多額外的塑膠廢料
: : 這個進口量一年就是50萬噸,廢料就算只佔5%也有2.5萬噸,是吸管的N倍
: : 所以跟著環保團體起舞有效嗎?
: @@ 什麼叫做5%廢料???
: 在製成塑膠成品之前廢棄的成品通常會回收做為二次料
: 原料與二次料的價格都不錯 不會有人隨便作廢的
: 而製成產品後 產品在生命週期結束後都(100%)會成為待回收的廢棄物
: 但是這些廢棄物進入回收體系的比例是跟產品設計、回收通路與收購的價格有關
: 並不是進口得多 廢棄物就會多這種事
: 更何況就算沒回收 只要沒有丟進海裡 對於海洋生物的損害就沒有這麼嚴重
: 豈能只用重量在這玩數字遊戲呢?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55.107 (臺灣)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sk-why/M.1576615021.A.376.html
: 推 astrayzip: 你知道吸管一年使用量有多少嗎 12/18 11:50
: → astrayzip: 30億根 12/18 11:50
: → astrayzip: 24125跟吸管看起來佔前三名 12/18 11:51
: → astrayzip: 但是只佔吸管總數的十萬分之1 12/18 11:54
海邊的吸管不見得是今年丟的 所以分母可以用過去幾十年的加總 數字可以更小
但是吸管對海洋的危害不是看生產出來的吸管有多少比例在海邊被撿到
而是看海邊的垃圾中有多少比例是來自同樣的來源
很明顯的 吸管、瓶子瓶蓋、塑膠袋、免洗餐具 是很大宗的來源
正如同 酒駕是車禍的大宗主因 所以有針對酒駕的刑罰
不會因為喝酒的人超多 但只有十萬分之一的人酒駕肇事 所以就認為酒駕重罰不對
: → astrayzip: 而且你當再製塑膠良率就100%? 12/18 11:55
: → astrayzip: 工業生產就不可能不產生廢料 12/18 11:56
: → astrayzip: 如果這些廢料有處理的方式那麼吸管一樣處理就好 12/18 11:56
塑膠射出製程的不良品就會打掉成為二次料
吸管如果包好整包 當成二次料處理還有點道理
問題是用過丟掉的吸管沒有聚在一起
收集需要成本 分類需要成本 儲藏需要成本 運輸需要成本
所以吸管沒有拿來當二次料的價值 也就沒有辦法自然建立回收系統
: → astrayzip: 為了那十萬分之一(其中還有一大部分來自國外) 12/18 11:56
: → astrayzip: 全面禁止是不是有點搞錯重點了 12/18 11:57
其實不是禁止搞錯重點
是你搞錯整個政策
由於海龜鼻子塞吸管的影片 使得限用吸管的政策正當性得到一個很有效的短期提升
所以環保署與相關環團利用這樣的有利時機 開始推動針對海洋廢棄物的源頭控制措施
2019是外帶飲料吸管限用
2020是特定場所限用塑膠袋、免洗餐具與外帶飲料杯
2025全面限用(不得免費提供)一次用容器(吸管、塑膠袋、外帶杯、免洗餐具)
2030全面禁用(不得提供)
https://hwms.epa.gov.tw/dispPageBox/onceOff/onceOffList.aspx?ddsPageID=EPATWH1
: → astrayzip: 小琉球有沒有去過?海龜最多的地方,裡面一樣一堆免洗 12/18 11:58
: → astrayzip: 餐具這些不禁先禁其他地方就是放錯焦點,禁止也是要看 12/18 11:58
: → astrayzip: 場地不是全面禁止 12/18 11:58
都要禁止 只是禁止吸管的影響最小 替代品最多 所以先做
免洗餐具與塑膠袋的影響大 替代品少 所以要比較長的宣導時間
: → astrayzip: 每年高屏溪一堆垃圾順著洋流流到小琉球,這些都是吸管 12/18 11:58
: → astrayzip: 嗎? 12/18 11:58
: → astrayzip: 問題不在用吸管,而是非法傾倒垃圾 12/18 11:59
不是【非法】傾倒垃圾 而是連合法傾倒垃圾也是問題
在過去二十年間
台北、基隆、宜蘭、桃園、高雄、屏東、花蓮等地都持續層出不窮的發生
河流邊與海邊的垃圾掩埋場沖刷巨量垃圾入海的事件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11226/33914217/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43585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9/3847902
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591890
所以是只要有生產出來的吸管、塑膠袋、餐具 使用完成為垃圾而沒有燒掉
就會在之後的二十年中的某一年 被風雨沖刷出來流進海裡
: → astrayzip: 台灣每用十萬根吸管,只有不到一根流入海裡 12/18 11:59
: → astrayzip: 這些來源主要來自非法傾倒垃圾以及海邊掩埋廠 12/18 11:59
: → astrayzip: 而非一般民眾在市區使用 12/18 12:00
觀念錯誤 無論產品在何處使用 最終只有回收再製、焚化與掩埋三種處理
而掩埋的處理方式無法保證在塑膠垃圾分解前(五百萬年內)可留在陸地上不進海裡
所以實際上要當作台灣每年會有20億根吸管垃圾會倒進海裡(三成進焚化爐燒掉)
: → astrayzip: 海邊景點禁止使用,然後請人淨攤效果就跟全台禁用效果 12/18 12:00
: → astrayzip: 一樣了 12/18 12:00
完全錯誤 大海不捨細流故能成其大
所以只要是生產出來的產品 變成垃圾以後就是進到海裡
重點是減少生產 減少生產 減少生產
: → astrayzip: 諷刺的是你現在去海邊路邊攤一樣一堆免洗吸管能用 12/18 12:01
: → astrayzip: 每年颱風過後照樣一堆垃圾流到小琉球 12/18 12:02
: → astrayzip: 這政策唯一增加的就是一堆陳年不用的環保吸管罷了 12/18 12:02
如果這些吸管沒有被丟掉 就不會增加海洋垃圾
要評價這個政策是成功還是失敗
就要看禁用後 本來吸管工廠是繼續生產三十億根甚至更多吸管 還是減少生產量
如果有減少 那就是有成效
: → astrayzip: 因為禁不光吸管,手搖攤的路邊攤的早餐店的都沒被限到 12/18 14:54
: → astrayzip: 吸管工廠也沒因此停掉產線 12/18 14:55
: → astrayzip: 到頭來減少的飄到海裡的吸管量少得可憐 12/18 14:55
目前還算是宣導階段 之後會進入吸管強制收費階段 那時再評價減少量才合理
: 推 gamer: 其實除了PET寶特瓶比較有人真的在回收外,其他塑膠產品目前 12/18 21:32
: → gamer: 並沒有真的被回收,大多數都只是被堆置而已。主要的原因是 12/18 21:32
: → gamer: 雖然熱塑性塑膠可以加熱重製,但是不同種類的塑膠並不能一 12/18 21:33
: → gamer: 起混合重新進入生產鏈,而台灣目前塑膠回收並沒有針對6大類 12/18 21:34
: → gamer: 分開回收,而是集中收集後交由回收業者自行處理,但業者要 12/18 21:34
: → gamer: 從幾百噸的廢棄物中將之分類需要的成本太高,所以沒有人願 12/18 21:35
: → gamer: 意投入成本進去做這件事(即便區分出同一個塑料,這種不同料 12/18 21:36
: → gamer: 商的混料價格非常不好)。此外,有許多廢棄物上使用的塑料非 12/18 21:37
: → gamer: 是單一種,可能是兩種到三種(比如說止滑用的TPE),也造成實 12/18 21:38
: → gamer: 際回收的困難,而且如果產品使用的塑料非為6大類,目前的規 12/18 21:41
: → gamer: 定是全部歸類為第7類其他,但沒有強制要求製造商必須詳實寫 12/18 21:41
: → gamer: 上何種塑料製造,這種其他類的塑膠也有回收上的困難。 12/18 21:42
這是一個令人傷心的事實 不過若是這些回收的塑膠是進到焚化爐燒掉的話
那其實是可以算是有部分以熱能的形式回收(比如焚化爐有溫水游泳池)
那至少在這一塊上是可以減少對海洋生物的危害
當然應該要推動更合理有效率的回收體系來讓塑膠回收再製的成效更好
不過這也是要循序漸進地推動的
: 推 gamer: 至於前一篇文章說到生產時產生的廢料(料頭或NG品),基本上 12/18 21:45
: → gamer: 這些材料有一部分會作為次料直接摻進原料中生產,如果消化 12/18 21:45
: → gamer: 不完的製造商,會把它收集起來賣給需要的其他同業。而且依 12/18 21:46
: → gamer: 照現行法規,這些廢料也不能被隨意丟置或是丟給環保隊處理 12/18 21:47
: → gamer: 此外,現在有一些品牌廠會要求供應商必須在其產品中含有一 12/18 21:48
: → gamer: 定比例的回收料,甚至還出現因為自己生產的料頭不夠添加, 12/18 21:49
: → gamer: 只好拿原料射出後直接報廢成回收料這種斐以所思的做法。 12/18 21:49
這也不算是很匪夷所思啦 就是價格驅動的結果而已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55.10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sk-why/M.1576952618.A.434.html
推
12/22 15:06,
5年前
, 1F
12/22 15:06, 1F
→
12/22 15:08,
5年前
, 2F
12/22 15:08, 2F
→
12/22 15:08,
5年前
, 3F
12/22 15:08, 3F
→
12/22 15:08,
5年前
, 4F
12/22 15:08, 4F
→
12/22 15:09,
5年前
, 5F
12/22 15:09, 5F
→
12/22 15:09,
5年前
, 6F
12/22 15:09, 6F
→
12/22 15:10,
5年前
, 7F
12/22 15:10, 7F
→
12/22 15:10,
5年前
, 8F
12/22 15:10, 8F
→
12/22 15:10,
5年前
, 9F
12/22 15:10, 9F
→
12/22 15:10,
5年前
, 10F
12/22 15:10, 10F
推
12/22 22:39,
5年前
, 11F
12/22 22:39, 11F
→
12/22 22:40,
5年前
, 12F
12/22 22:40, 12F
→
12/22 22:40,
5年前
, 13F
12/22 22:40, 13F
→
12/22 22:41,
5年前
, 14F
12/22 22:41, 14F
→
12/22 22:42,
5年前
, 15F
12/22 22:42, 15F
→
12/22 22:43,
5年前
, 16F
12/22 22:43, 16F
推
12/23 01:35,
5年前
, 17F
12/23 01:35, 17F
→
12/23 01:36,
5年前
, 18F
12/23 01:36, 18F
→
12/23 01:36,
5年前
, 19F
12/23 01:36, 19F
→
12/23 01:37,
5年前
, 20F
12/23 01:37, 20F
→
12/23 01:38,
5年前
, 21F
12/23 01:38, 21F
→
12/23 01:38,
5年前
, 22F
12/23 01:38, 22F
→
12/23 01:39,
5年前
, 23F
12/23 01:39, 23F
→
12/23 01:40,
5年前
, 24F
12/23 01:40, 24F
→
12/23 01:40,
5年前
, 25F
12/23 01:40, 25F
→
12/23 17:38,
5年前
, 26F
12/23 17:38, 26F
→
12/23 17:38,
5年前
, 27F
12/23 17:38, 27F
→
12/23 17:38,
5年前
, 28F
12/23 17:38, 28F
推
12/24 00:31,
5年前
, 29F
12/24 00:31, 29F
→
12/24 00:31,
5年前
, 30F
12/24 00:31, 30F
→
12/24 00:32,
5年前
, 31F
12/24 00:32, 31F
→
12/24 00:32,
5年前
, 32F
12/24 00:32, 32F
→
12/24 12:33,
5年前
, 33F
12/24 12:33, 33F
→
12/24 12:33,
5年前
, 34F
12/24 12:33, 34F
→
12/24 12:33,
5年前
, 35F
12/24 12:33, 35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ask-why 近期熱門文章
PTT職涯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