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今昔買房難易比較一實例分享

看板home-sale (房屋交易)作者 (溫一壺月光作酒)時間3小時前 (2025/09/27 14:34), 3小時前編輯推噓8(8025)
留言33則, 10人參與, 2小時前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buji ()》之銘言: : 房版上常看到在戰現在與以前相比哪個買房困難。我沒那個專業,但年紀較大,就提供自己的經驗與感受分享一下。 : 1994年我買了現在新北次一環的預售新大樓,33坪多,總價約720 ,自備二成五,97交屋, : 貸款利率8%, 年限20年,沒有寬限。每月房貸本息約4.5萬。差不多是我當時月收的全部。 : 所以日常開銷全靠老婆負擔。以當時收入而言,自備款我需存40個月。 : 2024年同地方預售屋一坪近80, 同大小加車位算2900。抓自備兩成,就是 580, : 需背房貸2320。抓40年房貸無寬限,利率2.4%,每月還款約 7.5 萬。(2.3%則約 7.4萬)。 : 以我當年收入換算現在收入,抓9萬好了。在房貸負擔率上的確比以前低。 : 但是自備款我得準備64個月,然後房貸我得背40年。買房總負擔明顯大增。 負擔率比較低, 但結論是總負擔明顯大增, 根本莫名其妙 買不買得起、負擔重不重, 其實是每月的負擔率決定, 不是總負擔決定 就像你要搬完一堆水泥, 能不能做到, 其實是每袋有沒有超過你的舉重能力而定 每袋100公斤而你只能拿50公斤, 那你就是做不到, 每袋20公斤的話你就能做到 至於是20袋還是40袋, 其實不影響你能不能做到 現在貸款年限確實比較高, 但房子本身是資產 貸款年限高其實是存款給自己的時間更長而已 而每月負擔較低, 則是讓你可以用較低的負擔買進價值較高的資產 尤其是考慮到兩者內含的利息 1994年8%的利息, 20年繳下來是為720萬的資產, 付出5,440,179元的利息, 75% 2024年2.3%的利息, 40年繳下來是為了2900萬的資產, 付出12,306,410元的利息, 42% 更不要說42%還是多了20年延遲給付 負擔的部分 頭期款的部分其實應該看的是家庭資產狀況 依據1991年跟2021年的國富報告 1991年台灣家庭平均淨資產是526萬, 頭期180萬佔當時家庭平均淨資產的34% 2021年台灣家庭平均淨資產是1746萬, 頭期580萬佔現在家庭平均淨資產的33% 月付的部分 1994年貸款540萬, 20年8%, 每月付45168, 佔平均薪資33637*2=67274的67% 2024年貸款2320萬, 40年2.3%, 每月付73972, 佔平均薪資61002*2=122004的60% 怎麼看都是當時的負擔較重 而且1994已經是從1990年的房價巔峰稍微下跌20%左右了 應該比對的是2022或2020年的房價才對 : 前面提供的數字,記憶可能有誤不夠準確,但大體來說應該沒錯。 : 我買的地點當時沒捷運,現在也還沒有但將來會有。也許大家認為同地點現在比以前好? : 但我覺得就整個雙北來講,排名還是差不多,甚至還差了些,因為現在更遠的林口都有捷運了 : 以前繳房貸時的負擔更重,所以大家都盡早大額還款,提前還清房貸,之後生活品質得以改善。 : 現在房貸負擔率變輕,若有結餘,年輕人可能會出國買車先提高生活品質或投資,而不是還款。 : 但當然現在也有可能是買更高總價的房子,填滿你的負擔能力。或是更精緻的裝潢。 : 現在的裝潢我真的負擔不起,或者說,我不想負擔那麼昂貴的裝潢費。 : 1994時,多數同齡的年輕人,工作幾年後在雙北都買得起房,但現在變成多數都買不起了。 : 說現在雙北在買房沒比30年前貴,負擔沒比以前更重,我只能笑笑。 : 我若不是以前就買屋了,現在也換不起房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68.2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58954868.A.8C8.html

09/27 14:37, 3小時前 , 1F
懂數據的跟懂法的一樣。表現的方式很重要,你說是吧?
09/27 14:37, 1F

09/27 14:40, 3小時前 , 2F
多的延遲給付就是財富重新分配,分配到前手的手上,嘻
09/27 14:40, 2F

09/27 14:40, 3小時前 , 3F
09/27 14:40, 3F

09/27 14:41, 3小時前 , 4F
怎樣都不會分配到空空手上就是了XD
09/27 14:41, 4F

09/27 14:41, 3小時前 , 5F
確實,金融遊戲
09/27 14:41, 5F

09/27 14:42, 3小時前 , 6F
現在買房比以前輕鬆的這個大發現建議不要只在房版分享
09/27 14:42, 6F

09/27 14:42, 3小時前 , 7F
,多多分享在其他地方,讓大家笑一下。
09/27 14:42, 7F
※ 編輯: IBIZA (36.225.68.231 臺灣), 09/27/2025 14:43:24

09/27 14:43, 3小時前 , 8F
本來就是比以前輕鬆啊XD
09/27 14:43, 8F

09/27 14:44, 2小時前 , 9F
看上一代父母繳房貸是標會加兼職兩份工 省吃儉用的 非常
09/27 14:44, 9F

09/27 14:44, 2小時前 , 10F
辛苦的 現在自己這一代買房負擔 自覺沒有上一代刻苦 至少
09/27 14:44, 10F

09/27 14:44, 2小時前 , 11F
手機還能拿iPhone 年年出國玩一下. 上一代根本刻苦沒過像
09/27 14:44, 11F

09/27 14:44, 2小時前 , 12F
現在這代那麼爽.
09/27 14:44, 12F

09/27 14:45, 2小時前 , 13F
確實 以前我爸都會說 我家的房子我大姊跟二姊也有出錢
09/27 14:45, 13F

09/27 14:45, 2小時前 , 14F
但我現在買房子可沒叫我女兒出錢
09/27 14:45, 14F

09/27 15:06, 2小時前 , 15F
這不是大發現 但可能是你今天才發現
09/27 15:06, 15F

09/27 15:06, 2小時前 , 16F
如果你今天才發現 那你可能要檢討自己的財商
09/27 15:06, 16F

09/27 15:06, 2小時前 , 17F
而不是訝異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09/27 15:06, 17F

09/27 15:11, 2小時前 , 18F
以月還款來評估負擔能力蠻合理的啊 那如果有人覺得
09/27 15:11, 18F

09/27 15:11, 2小時前 , 19F
需要還40年比以前還20年 更高風險 更不划算 就不要買啊
09/27 15:11, 19F

09/27 15:12, 2小時前 , 20F
同樣損失的是資產增值後能獲利 能便宜取得資金的機會
09/27 15:12, 20F

09/27 15:22, 2小時前 , 21F
其實就比較20年後都是賣掉的情況最準確
09/27 15:22, 21F

09/27 15:23, 2小時前 , 22F
以前的優勢是沒那麼多玲琅滿目的消費誘惑
09/27 15:23, 22F

09/27 15:30, 2小時前 , 23F
主流媒體政治學界好像都覺得台灣房價太高負擔太重吧,
09/27 15:30, 23F

09/27 15:30, 2小時前 , 24F
這難道不是房版大發現?希望大大把真相向外推廣
09/27 15:30, 24F

09/27 15:35, 2小時前 , 25F
笑死 主流怎樣很重要嗎? 至於我一直都在推廣 你今天才
09/27 15:35, 25F

09/27 15:35, 2小時前 , 26F
看到?
09/27 15:35, 26F

09/27 15:36, 2小時前 , 27F
過去幾年聽了我的話買的 只有感謝再感謝
09/27 15:36, 27F

09/27 15:36, 2小時前 , 28F
聽不懂的我也救不了
09/27 15:36, 28F

09/27 15:36, 2小時前 , 29F
「主流媒體」在6月以前一直鬼叫是722問題呢,正確嗎?
09/27 15:36, 29F

09/27 15:37, 2小時前 , 30F
在房版的從去年10月多就知道是央行的自訂規則在搞
09/27 15:37, 30F

09/27 15:37, 2小時前 , 31F
阿請問到今年6月之間的半年「主流媒體」怎麼講的?
09/27 15:37, 31F

09/27 15:41, 2小時前 , 32F
感謝~5年前起漲點一直喊多的前輩XD
09/27 15:41, 32F

09/27 15:41, 2小時前 , 33F
這個搬沙袋理論很寫實
09/27 15:41, 33F
文章代碼(AID): #1eruLqZ8 (home-sale)
文章代碼(AID): #1eruLqZ8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