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台灣人買房,也陷入嚴重貧富差距嗎?

看板home-sale (房屋交易)作者時間4小時前 (2025/10/14 01:06), 55分鐘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19 (看更多)
※ 引述《saufu08 (saufu)》之銘言: : 人家都說,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狗窩好。 : 很多人都夢想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哪怕是蛋白區的公寓都好,至少不用過著被漲租或是 : 房東不續租的日子。 : 只是現在買房的人,能力還行的中產(一樣是領薪水等分紅的工程師)可以買動輒二千萬 : 以上附停車位,每月管理費逼近萬元的新成屋。 : 至於非科技業勞工,能力有限,就屈就於買電梯中古華廈、爬樓梯的公寓,這類商品五百 : 萬到一千多萬都有。 : 重點是上述第一類的中產,是屬於科技業勞工,也並非像郭台銘那種富豪等級, : 充其量也不過跟你我一般是領薪水的上班族, : 只是因為台灣科技業榮景,讓這些相關從業人員,有機會可以擁有數千萬元買到氣派的飯 : 店式大樓建案。 : 剩下非科技業的勞工,就買一些市場上價錢相對低廉的中古屋或華廈。 : 這樣的狀況,在“中產階級”這一塊,台灣人買房是否也陷入了一種另類的“貧富差距” : 呢? : 雖然大家都是中產,也都買得起房,但是買到的房屋等級就是有差距,甚至正持續擴大拉 : 開中,大家的見解呢? 稍提供一下不同觀點, 純粹喜歡房子、設計、生活圈、氛圍,僅純粹回歸到Life這點上。 其實,原文講的應該連貧富差距都不到; 前者比較像高收入想在雙北找較新的房子,但也還是可負擔的那種。 而後者則比較像是收入普通,有空間或通勤需求而尋的老公寓。 而有時也會出現高收入去買後者的情況,特別是一些好區, 比如台北的老大直、老天母,老大安...周遭等等, 因為空間和地段無法取代,有餘裕還可以自己改。 但這幾年前者行銷做得非常好,所以即使是鳥籠, 也吸引到很多人去買,無論自住或是投資。 可是要說這族群真的富嗎? 這樣說吧,以社會整體來說,PR肯定是高的。 但其實這兩個族群來說,也都還是打工仔。 只是說現在族群間的分割感強,生活型態差距大。 比如前者高級打工仔,他們就會要求學校、住戶、周遭環境, 就會產生一種不想跟他們認為的低端住一起的心態。 而後者也一定還有很多上世代的長輩都還住在裡面, 就會出現生活圈高房價,但卻一堆「低端」的情況。 加上近年社會各族群間的對立隨社會氛圍增加, 所以有些人也願為多付出代價而買單。 有點像是唸私校,其實也沒要幹嘛, 就只是不想讓孩子在那種環境被影響而已。 不過如果拉回到社會整體平均,那當然算高PR, 只是高PR中的差距也非常大,但就不在此列中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8.199.22.152 (日本)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760375189.A.550.html ※ 編輯: hass231470 (138.199.22.152 日本), 10/14/2025 04:20:55
文章代碼(AID): #1exJ6LLG (home-sa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xJ6LLG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