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外來種定義-結論

看板Biology (生物學)作者 (coyot+e)時間20年前 (2005/11/15 04:36), 編輯推噓7(7018)
留言2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結論本來就不是我小腳的單方面表述 你在google查那麼多關於Alien species的定義 也證明你有用心過 然而下面的不同定義描述中 我看不出有多大差異! 當然你可質疑我和curiousbaby和裴家騏老師的英文 那麻煩請先po出你的英文翻譯 並找出哪個保育學者反對我們的翻譯 當然你更可以說不是IUCN說了算 也不是邵廣昭老師說了算 然而 外來種一詞目前國際上由IUCN倡導 國內由我講過的可稱三巨頭的教授大力倡導 你說"僅少數將外來種僅定義為人為帶入" 而我看到的是多數僅講到"非自然的進入" 那何為非自然? 自然的算不算? 邵廣昭老師已經在"公開"的研討會說自然的不算! 人為的算! 且他的論點也有寫出來是依據IUCN的定義(請查我po的那篇研討會論文) 那我不知道有何需要做"私下"各教授們問卷的必要! 這種定義上的論述 在學術上是最大的提倡者講了算! 它不是一個定律有"真相"可言 也不是像DNA結構是具體的在那邊由研究者去發現 當然 學術容許有少數異議 所以你若查到哪位教授說廣義的外來種是 "自然的 非人為直間接的 也算!" 那你可具名讓版友知道是哪位教授說的! 只要他足以影響學界的定義上論述 那別說是我 連邵廣昭 林曜松 黃生 都會接受 而你說"美國的行政命令的定義說自然非人為的也算" 我看不到此論述! 如果你認為 邵廣昭老師"公開"的研討會說自然的不算! 人為的算! 不足以當結論 好吧 我也尊重你的看法 你可繼續去找異議 找到請告訴我們 對我而言 至少目前可以讓眾多版友以及我有個依據 當大家在質疑自然播遷的算不算時 能夠依據邵廣昭老師的論文說不算 ※ 引述《kalayang (卡拉)》之銘言: : 我想結論不該由您單方面表述 : 不然很多人會認為Alien species就是人為所帶入的 : 以及您是否有於如推文中所述請問眾教授才得到的結論 : IUCN : "Alien species" (non-native, non-indigenous, foreign, exotic) means a : species, subspecies, or lower taxon occurring outside of its natural : range (past or present) and dispersal potential (i.e. outside the range : it occupies naturally or could not occupy without direct or indirect : introduction or care by humans) and includes any part, gametes or : propagule of such species that might survive and subsequently reproduce. : From Executive Order 13112 of February 3, 1999 :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Invasive Species Council. : Section 1. Definitions. : (a) "Alien species" means, with respect to a particular ecosystem, : any species, including its seeds, eggs, spores, or other biological : material capable of propagating that species, that is not native to ^^^^^^^^^^^ : that ecosystem. : http://www.invasivespeciesinfo.gov/laws/execorder.shtml : 外來種犯台實錄(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聯合報發行) : 外來種:生物以自體移動,或經由貿易、運輸、旅行等人類活動,無意或有意地 : 帶離原棲地,進入新的地域稱之。 麻煩找篇"學術"的 不是"xx報" 因為我不知道媒體的可信度! : 來勢洶洶的外來種動物 裴家騏教授、祁偉廉先生 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 何謂外來種 : IUCN/ SSC Invasive Species Specialist Group 在西元2000年的 : 會議中闡述外來種的定義為: : 外來種(Alien, Non-native, Non-indigenous, Foreign, Exotic species): : 所指為一物種、亞種甚或更低的分類階層的個體,包括該物種任何可以存活和繁殖的一部 : 分,出現在自然分布領域或擴散範圍以外。 ^^^^^^^^^^^^^^^^^^^^^^^^^^ 裴家騏老師依據IUCN的翻譯如上 我看不到跟我結論的翻譯有何不同! : 台灣入侵鳥種之現況 :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員 林瑞興 : (1)外來種:指一物種、亞種或更低的分類群出現在其自然分布與可能擴散範圍之外, : 且該分類群可能存活並繁殖子嗣 林瑞興據IUCN的翻譯如上 他是翻成"可能存活並繁殖子嗣" 不同於我和裴家騏老師的 "包括該物種任何可以存活和繁殖的一部份" 但我也看不到你所謂的"僅少數將外來種僅定義為人為帶入" 反而林瑞興也是說"出現在其自然分布與可能擴散範圍之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30.21

11/15 10:08, , 1F
你好像有點搞混了,是你該證明自己的論點是正確的,而不是
11/15 10:08, 1F

11/15 10:08, , 2F
叫人翻譯,然後加以批判,你應該多找些資料才是
11/15 10:08, 2F

11/15 10:39, , 3F
邵廣昭老師的公開論文是我證明我對的證據與資料! 裴家騏老師
11/15 10:39, 3F

11/15 10:40, , 4F
的翻譯也證明我沒翻錯! 那其他不同意的反對的人資料再哪?
11/15 10:40, 4F

11/15 10:41, , 5F
所以我叫大家翻譯不是要"加以批判" 而是去看是否一樣! 如果
11/15 10:41, 5F

11/15 10:42, , 6F
一樣 都是翻譯成入侵到非自然分佈與播遷之地 那還要去堅持"
11/15 10:42, 6F

11/15 10:44, , 7F
自然播遷也算外來種" 那就請拿出資料! 所以是你搞混了!
11/15 10:44, 7F

11/15 10:46, , 8F
我的論點已證明了 你戴上眼鏡看清楚! 我是在等反方的證明!
11/15 10:46, 8F

11/15 10:56, , 9F
忘了提醒I兄 我還沒看見你的翻譯! 不知你的"批判"一詞如何來
11/15 10:56, 9F

11/15 10:58, , 10F
若要當個視討論為批判的 台灣傳統學子 那是你的問題! 我可沒
11/15 10:58, 10F

11/15 11:00, , 11F
"批"敢翻譯的人 反而我還有感謝他們! 是你選擇性記憶!
11/15 11:00, 11F

11/15 11:05, , 12F
我可是在上篇清楚寫到"在此感謝phenil tzar microball
11/15 11:05, 12F

11/15 11:06, , 13F
curiousbaby 參與翻譯討論" 請你別拿泛藍泛綠那套在看別人!
11/15 11:06, 13F

11/15 11:59, , 14F
痾...你我想你誤會我的意思了,雖然我用"批判"二字不太好
11/15 11:59, 14F

11/15 12:01, , 15F
不過我是說你不要老是叫人要拿出什麼東西來,而是應該加強
11/15 12:01, 15F

11/15 12:02, , 16F
自己的論點比較好,而且我覺得你翻譯的沒錯啊,只是科學不렠
11/15 12:02, 16F

11/15 12:03, , 17F
該證明別人錯,而是證明自己對
11/15 12:03, 17F

11/15 12:04, , 18F
我不是已經證明自己對了嗎? 當然你若嫌邵廣昭老師不夠份量
11/15 12:04, 18F

11/15 12:05, , 19F
那我也沒辦法 我可是找好久才找到這位巨頭的"論文"
11/15 12:05, 19F

11/15 12:05, , 20F
對了,不要亂罵人是政客,那是侮辱....
11/15 12:05, 20F

11/15 12:06, , 21F
我覺得至少目前很相當的指標可依據 我也說了 歡迎找其他論
11/15 12:06, 21F

11/15 12:07, , 22F
問出來反駁
11/15 12:07, 22F

11/15 12:08, , 23F
我沒罵政客 我是說別像泛綠範藍認為對手都錯都爛! 我可是很
11/15 12:08, 23F

11/15 12:10, , 24F
感激這些願意參與討論的版友 大家在過程中都讓自己查了不少
11/15 12:10, 24F

11/15 12:12, , 25F
閱讀了不少 也增長了不少見解
11/15 12:12, 25F
文章代碼(AID): #13UFKnqj (Biolog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6 篇):
6
33
2
2
7
25
0
3
文章代碼(AID): #13UFKnqj (Biology)